話題 | 環衞工傾其所有供女兒出國讀研, 而海歸就業競爭日益激烈, 孤注一擲留學值得嗎?
前兩天《南方都市報》發了一篇報道《環衞工夫婦和他們的留學女兒》,報道中講述了一對環衞工父母辛苦工作,供女兒在澳洲留學的事情。其中提及女兒在準備出國的過程中雅思考了7次才達到6.5的要求,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
有人認為這位阿姨從不覺得女兒的留學夢想是“天方夜譚”。這位從未去過比廣州更遠城市的中年婦女,對女兒的跨洋讀書始終表示支持。
無可否認,國外不同於國內的語言環境、風俗人情、制度與文化等,會令人開闊視野,轉變看待事物和考慮問題的方式,有助於養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人在無形中受益。
也有很多人覺得這個孩子英語專業雅思考7次才6.5,能力差,不自量力,不懂事浪費父母的錢。覺得其留學也是在綁架父母“望女成鳳”的期望,不顧自身條件盲目出國留學,更何況回國找工作海歸競爭也更激烈。
數據顯示海歸就業競爭激烈
根據最新發布的《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海歸間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缺乏工作經驗成海歸求職的最大挑戰。
從數據中得知,約八成(79.3%)的海歸認為自己在就業中存在一定劣勢,海歸認為影響自己求職的負面因素集中於兩點:不熟悉國內的就業形勢與企業需求(45.5%)、回國時間與國內招聘季時間不符(39.2%)。而國內僱主則認為海歸在國內也面臨求職壓力主要是因為兩個“過高”:自我定位過高(75.9%)和對薪資待遇要求過高(54.5%)。
超過九成的海歸表示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六成以上的海歸沒有相關工作經驗,還有部分海歸的問題體現在專業能力不足、缺乏表現包裝能力及職業規劃。
調查數據顯示,海歸對自身優劣勢的判斷與企業僱主考察用人標準上存在一定差異,部分海歸比較認可自身的執行力、研究分析能力及形象力,而僱主則較多重視海歸應聘者的外語能力、適應能力及專業技能。
孤注一擲留學值得嗎?
就上文中提到的環衞工父母傾其所有供女兒出國,在小編看來,她和她父母的選擇是值得人尊敬的。“貧寒學子留學”是改變命運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留學是不是正確的選擇,不是由我們來評定,誰都不能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對一個人的人生下結論,就像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未來會有什麼際遇,憑什麼妄加推測其他人的未來呢?
2016年11月3日東京遇害女留學生江歌的媽媽,在近日發佈的文章中回答了一些疑問:
送女兒出國留學後悔嗎?她的答案是否定的。江歌與母親相依為命,在一些人的“估值”系統裏,這對母女就該在家守着過個小日子就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好好讀書,是江歌母親終身的遺憾。
江歌根據興趣選擇了日語專業,母親看出女兒對日本留學的嚮往,就提議送她去。出於經濟上的考量,江歌在大學畢業後去日本讀研。到日本半年,江歌就考上了成蹊大學院,十個月後又考上了法政大學院。看到孩子重新找回自信,一天天的進步都在證明:她們的選擇是對的。
“明明沒有什麼籌碼,還喜歡孤注一擲”
這個社會對底層的人其實非常殘酷,有錢的越有錢,而窮的則越窮,底層的人擠破頭想往上走,但是中高層的人也在往上走,速度還比他們快,所以底層的人一直在底層。
更殘酷的是,有一些稍微站的高一點的人樂此不疲地打擊這些努力往上走的人,給他們灌輸“現實一點吧,你做不到的,還是放棄吧”的想法。
但是能夠成功的人往往是實幹家,但他們同時也是夢想家,敢於做別人不敢想的夢,然後落到實處去實現,給”現實們“一個大耳光。
任何人的努力都不該被嘲笑,被定義為不值得。
姑娘選的道路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卻是她的認知理念裏最好的選擇。
正確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不值得。
印控克什米爾再爆衝突 印軍與武裝分子發生槍戰
2017-08-17
新浪新聞
海外網8月17日電 當地時間8月17日,印度官員稱,印度安全部隊與不明武裝分子在克什米爾北部古列斯省控制線附近爆發了槍戰。
據《今日印度》報道,印度官員稱,當地時間週三晚上,印度安全部隊在印控克什米爾本迪布爾(Bandipora)地區的森林中進行了大規模的搜索行動,發現了一些可疑人員的蹤跡。
週四清晨,武裝分子向印度安全部隊所在的方向開火,隨後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槍戰。
截至印度媒體發稿時,交火還在進行中。
據海外網此前報道,8月11日,印軍士兵與警方當天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與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發生槍戰,造成1名印度警察受傷。此外,軍隊打死了2名武裝分子。
報道稱,印度一名高級官員表示,此次槍戰從當地時間10日晚間開始,當時印度安全部隊和警方剛剛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一個村莊外佈下警戒線。隨後,衝突結束。但在11日凌晨時分,武裝分子又趁着天黑,來到了村莊旁的稻田裏,繼續對印安全部隊發起攻擊。
據此前報道,8月9日,在克什米爾地區還發生了2起槍戰,造成2名武裝分子和一名印度士兵身亡。(編譯/海外網 楊佳)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17)
海外網9月25日電 9月25日,印度政府發佈了有關印巴克什米爾邊界地區的最新數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7年中,克什米爾地區共有41000人死去,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4條生命在戰火中逝去,每年的傷亡人數達到了1519人。冰冷的數據之下,掩埋的是戰火灼燒的慘烈與殘酷。
[年均2586次交火 隱痛的歷史傷疤]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印度政府發佈的數據顯示,1990年至2017年3月,印巴克什米爾邊界共發生了69820次交火事件,共造成14000名平民,5000名印度安全人員和22000名巴基斯坦武裝人員傷亡。
其中,不得不提到慘烈的卡吉爾衝突。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發生之後,印度加強了對克什米爾地區的管控,引起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彈。1999年5月,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爆發了自兩國第三次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印度罕見地出動大批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交戰造成千餘人傷亡,涉及人數之多前所未見。
類似的大型衝突過後,克什米爾這個由英國殖民主義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歷史隱痛,更是讓兩國疼到了不可碰觸的程度。
[印巴兩國燎原的怒火 燒到了聯合國]
近期,印巴兩國邊界不斷“擦槍走火”,實際上,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克什米爾問題。近日在聯合國,兩國代表帶着各自燎原的怒火,就此進行了一番唇槍舌戰。
9月23日,印度外長斯瓦拉傑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將巴基斯坦稱作是“傑出的恐怖輸出工廠”,要求巴方領導人進行反省。
針對印度外長的此番言論,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洛奇同一天便予以了回擊。她將印度稱作是“南亞恐怖主義的根源”,並表示“種族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意識形態在莫迪政府中已經根深蒂固”。洛奇還提到,印度會為對抗其所有的鄰居而資助恐怖主義。
多年來,兩國在聯合國會議中互相指責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
[紮在印度肉裏的另一根刺——被“異化”的青年]
然而,印度在克什米爾的困境,不僅僅來源於鄰國的挑戰,還有另一個“難言之隱”——來自印控克什米爾青年的反叛。
印度戰略事務專家Bhaskar就警告政府,克什米爾的政治生態正在為事態的惡化提供燃料。他表示,“在印度反政府武裝組織領導人瓦尼(Burhan Wani)被殺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青年更明顯地感到自己被異化,在這種政治生態中,反印的情緒以及意識形態非常容易在青年裏滋生”,“並且,當地政府也沒能贏得青年們的信任與同情”。
早前,印度陸軍指揮官安布就分析了克什米爾武裝組織的社會構成,稱這些組織中持“分離主義”的大多數是15至25歲的青年,他認為,印度政府應該從這些青年入手,“保證他們的就業”,這樣可以防止青年被“煽動”而加入反印武裝組織。
27年41000人,歷史洪流下掩埋着森森白骨。然而,印巴邊界的交火事件仍然未曾停歇,每一個冰冷數字的躥升,都揭示着戰火灼燒的慘烈與殘酷。(文/海外網 楊佳)
(2017-09-25)
網友布萊克懷特:
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當今世界存在大量國家間領土爭端,其解決模式表現為兩種。
第一模式是寸土不讓、針鋒相對。克什米爾有17萬平方公里,一千多萬人,印巴對這個地方的爭奪持續了半個多世紀。釣魚島是無人居住的島嶼,面積只有約4平方公里,中日在釣魚島問題同樣寸土不讓、針鋒相對。類似的情形還有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對納卡地區的爭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領土紛爭等。
第二模式是相互妥協、和平解決。我國建國以來,先後和緬甸、越南、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通過談判解決了長期存在的邊境爭議和領土爭端。印度和孟加拉國、東盟國家之間,也都按照一致認可的原則,包括國際法原則,在相互讓步的接觸上,和平解決了陸地和海洋領土的爭端。
克什米爾問題之所以呈現為第一種模式,關鍵是因為民族主義及其代表的政治正確挾持了外交談判,導致談判無法推進,反過來則進一步鞏固了對方的“敵人”形象,進而讓談判陷入無法突破的死循環。
克什米爾問題源自印巴分治,而分治的背後則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久已存在的宗教紛爭、民族衝突。所以,克什米爾問題體現的是印巴之間在更大範圍的民族和宗教衝突。它是隻是印巴敵對錶現出的症狀,而非印巴敵對的根源。當然,這個“症狀”也反過來惡化了印巴關係。
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巴雙方的領導人都藉助衝突凝聚民心、轉移民眾對內政的不滿;兩國政客都通過激發民族主義情緒獲得國內支持,也通過表現強硬迎合民眾的強國心理。
但是民族主義情緒也是雙刃劍,它在幫助政客穩固地位的同時,也大大壓縮了外交談判的空間,導致任何的讓步都被視作政治不正確。最終,除了針鋒相對、寸步不讓,不再有任何選項。同時,民族主義情緒還惡化了兩國關係,從政治氛圍和民眾心理上,為談判解決爭端設置了巨大障礙。由此,通過談判解決領土爭端的可能性也不復存在。
網友飛翼電筒:
英國人撤走後,克什米爾其實是一個獨立公國,國民信奉伊斯蘭教,這與巴基斯坦完全一樣,因此從宗教意義上具有趨同性。巴基斯坦害怕克什米爾會被印度吞併,因此要求克什米爾加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國王不幹了卻請求印度派兵保護,但是印度人進來後卻賴着不走,反而吞併了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問題最後演變成了印巴爭端。兩國為此大打出手三次,雖然巴基斯坦軍隊表現出色但是最終國力不及印度丟掉了大部分克什米爾國土。印度的大國沙文主義和貪婪表現的十分露骨,美國當年因此而抨擊印度並支持巴基斯坦。但是1962年中印因為藏南問題而發生了戰爭,印度戰敗後求救於西方國家,美國為了封堵中國而改變了對印度的態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又拋棄了巴基斯坦,幸好中國及時出手相救,巴基斯坦十分感激中國遂成為巴鐵。一直到現在克什米爾問題其實已經是美國牽制印度對抗中國的利器,印度也正因為要對抗中國才有特權可以買到西方的武器,而巴基斯坦反而因為與中國是鐵哥們卻備受西方國家刁難。最近特朗普無端指責巴基斯坦反恐無力就是這樣的邏輯。美國正在中國周邊佈局,以安全為由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破壞掉,阻止中國崛起。印巴雙方其實可以坐下來談,巴基斯坦國力不及印度也迫切需要和平但是據瞭解,談判根本行不通,責任不在巴基斯坦而在印度。中印之間也曾進行過邊境談判,但是印度根本不講理,他們佔據的地盤是他們的,他們沒有佔據的地盤也要求中國割讓,這純屬胡攪蠻纏,印巴之間也是這樣的情況,所以印度比朝鮮還牛,根本不可能有一絲妥協,談判解決不了就只能戰爭,印度只相信實力,軍事實力,這也是印度民族主義的精髓。問題解決不了這裏面也有美國的功勞,因為美國為了維持霸權,就是要讓各種各樣的矛盾永遠存在,這樣他們就可以實現控制世界的目的。印度就是狐假虎威的存在,想渾水摸魚。目前東亞大國正在做超越美國的努力,一切都需要隱忍,巴基斯坦其實心裏苦但他們很清楚只有中國強大了,克什米爾問題才會最終解決,也許還要在等二十年,在這二十年時間裏中國需要解決台灣、南海問題後最後解決藏南問題時順手把克什米爾問題一起解決。所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記住戰狼裏面的一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中國對世界的承諾一定會兑現的。
網友錦繡中華:
克什米爾問題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心病,在這個地區之所以互不相讓,與雙方的歷史、宗教、地理環境有關,更與雙方的政治制度民族主義盛行有關。具體説來,我也不一定可以説清楚,但是盡我最大可能性,把問題儘可能客觀地描述出來,也許可以探討出問題解決的途經。因為此類問題突出,有可能誘發動盪因素,成為國際某些勢力趁機滲透着力點。
歷史原因:英國撤離以後,印度鬆散的統一帝國必然分裂,因為他們原來也不是一個國家,印度只是地域意義的概念,不是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所以作為地域存在的印度各邦,必然風起雲湧進行獨立運動。印巴由於民族信仰不同,印巴分治成為必然。印度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信仰伊斯蘭教。克什米爾高原原先屬於克什米爾王領導,他們的宗教信仰是伊斯蘭,所以當地民族更喜歡伊斯蘭的巴基斯坦。但是印度為了佔領制高點,武力控制克什米爾高原一部分,巴基斯坦為了自身安全,也認為克什米爾人就是巴基斯坦人,所以就儘自己最大可能,爭奪克什米爾高原,一則可以控制戰略高地,二則可以使自己領土不可分割。三則可以給本民族打氣,振奮民族精神。
現實原因:印巴分治50多年來,印巴為了克什米爾問題爭論不休,雙方劍拔弩張,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三次,小規模的衝突不計其數。首先,英國殖民統治結束後,故意在印巴之間留下克什米爾問題,作為牽制印巴的定時炸彈。其次,當時美國支持巴基斯坦,因而蘇聯支持印度,克什米爾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再次,克什米爾近鄰中國邊境,也引起中國人民和政府的高度戒備,防止大國佔領後成為威脅中國的戰略大本營。
目前的政治原因。由於印度國內100多個民族,語言溝通困難、種姓制度盛行、國內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糾結交互存在,經濟科技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國內許多地區的矛盾突出,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的視線,印度歷屆政府都以民族主義為口號,團結國內民眾,掩蓋國內貧富差異的本質。所以印度一直以來就把克什米爾問題作為拯救國家的靈方妙藥。巴基斯坦政府的確與克什米爾有宗教信仰的關係了,所以也把這個問題作為振奮精神的着力點。
如果沒有民族問題裹挾,我建議克什米爾問題印巴雙方坐下來談判,互有忍讓,問題總可以解決。但是目前看來,這種想法簡直不合時宜,有點異想天開。只是印巴雙方由於克什米爾問題,雙方都投入了大量金錢和精力,有成為歷屆政府凝聚人心的總開關。一旦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國內政府民調指數下滑,政府就故意在克什米爾高原製造緊張氛圍。同時我們必須指出,如果政府在克什米爾問題上讓步,那裏意味着賣國賊,出賣民族和國家利益,應該受到嚴懲。所以民族問題成為印巴的燙手山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秉文”:兩個孩子分蛋糕,無論怎麼分,其中一個覺得自己吃虧,來個大人把蛋糕都吃掉,兩個小孩也不再爭吵了。人家俄羅斯就是這麼玩的,還口口聲聲説為了兩國的和睦相處。
網友“Rorschach”:卧榻之側,豈容阿三酣睡!
網友“楓丹白露公爵”:克什米爾是民族主義??就小編這智商別寫政治類的文章了。克什米爾地區跟我們事關我們的偉大復興,你居然説只是民族主義。白痴
網友“名字一定要很長很長才牛逼”:如果沒記錯克什米亞還有中控區
網友“爰軒”:因為印度失去克什米爾的話,那印度的首都就沒有任何的屏障。巴基斯坦的理由也是相同的。
網友“西江河畔”:巴基斯坦害怕克什米爾會被印度吞併,因此要求克什米爾加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國王不幹了卻請求印度派兵保護,但是印度人進來後卻賴着不走,反而吞併了克什米爾。
網友“勞資老二很大爾等只是牙籤兒”:先忍後狠麼?你發展印度不發展麼。到時候最難收拾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老巴把經濟搞起來
網友“小橋流水”:克什米爾國民信伊斯蘭教,而他們的國王?世代信印度教,這就是後來發生這一切的問題所在
網友“飛戈”:克什米爾民國初年是中國的
網友“鐵之流”:克什米爾本是中國領土,主體是西藏人,印巴人是外來人種。
(2017-09-21)
由於“你懂得”的原因
,很多勁爆好文只能私享,不能共享,想看更多不為人知好文章的朋友請加小編私人微信長按二維碼一鍵識別添加好友
中印邊境在沉寂了一些天之後,終於曝出了大新聞——中印士兵爆發衝突,雙方8月15日清晨在拉達克地區除了發生肢體衝突外,還互擲石塊攻擊對方,據説有6名印度兵的面部被石頭砸傷。印度媒體對此事大肆炒作,號稱打退了中國的入侵云云。結果,記者問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言人直接回應“不瞭解”。
那麼,中印在該地區到底有沒有發生“石塊”衝突?印度又為何此時高調炒作?中國又為何不置可否?這背後到底是怎樣的邏輯?這又預示着什麼呢?
自6月18日印軍侵入中國洞朗地區至今已整整兩個月了,中印軍隊一直在中印邊境中國一側百十米的地方對峙。這種對峙的時間週期越長,雙方所押上的籌碼就會越多,最終分出輸贏的概率和訴求也就會越高。
事實上,從中國外交部8月2日發佈《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開始,中國就沒給自己留任何後路,8月3日至4日24小時內6次警告和奉勸實際上就是中國最後的“善言”。可惜,印度沒有聽懂,也沒想聽懂。此後,中國一直在和美國較量,處理朝鮮半島、南海問題。在處理半島和南海問題的同時,中印都在幹着兩件事:一是向邊境增兵,強化邊境軍事能力;二是進行外交戰,爭取不丹和尼泊爾的支持。雖然,軍事上雙方還未分出勝負,但在爭取不丹和尼泊爾支持方面,印度已經輸了。
不丹,沒有明確表示站在印度一邊,不承認洞朗地區是中不爭議領土,這讓印度無可奈何;尼泊爾讓印度更加抓狂,不但提前聲明不在中印之間選邊站,尼總統還説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尼領土反華,這實際上就是站在了中國立場上。印度一直以來控制的兩個國家,沒有一個站在印度立場,這已經很説明問題了。與此同時,印度也未爭取到西方國家的廣泛支持,除了媒體進行了中立的報道外,西方政府當中也就美國説希望和平解決云云。
中國對印軍保持了極大的剋制,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沒有底線,印度就可以為所欲為。中國已經向世界澄清了事實,發表了立場文件,壓根就沒有留下讓步的退路,何況在領土問題上也沒什麼可退的。現在,中國的每一次容忍和應對,實際上都是不斷拉高中印“對賭”的成本,不斷升高的對賭成本將意味着印度一旦退縮損失會更大,而中國不可能退,到一定程度印度若繼續不退,必然出手。
中印這次邊境衝突,中國不置可否,是因為中國現在依然在醖釀着什麼,不置可否是既保持温度又不讓局勢過熱的最佳選擇。
這次事件,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一、根據印度的報道是中國軍隊率先進入了印度實控的一方;二、衝突的地區並非在中國洞朗地區,而是班公湖印度實控一側,那地方位於阿克賽欽最南端部分。
是中國軍隊首先越過邊界,然後雙方發生了肢體衝突和“石塊”戰鬥,並最終導致6名印度兵面部受傷。那麼,如果印度所報屬實,中印在班公湖印度實際控制一側爆發衝突,這又意味着什麼呢?
這其中有三個重大內涵:
一、這意味着中印在我國洞朗地區的對峙事態正在向更加廣泛的中印領土爭議地區擴散。
中印這次不但有強烈肢體衝突還有“石塊”戰鬥,説明這次雙方的衝突很激烈。這種在班公湖附近的激烈衝突意味着中印邊境的對峙或衝突正在向雙方更加廣泛的範圍擴散。中印邊境的對峙關係正在進一步惡化,未來大概率會有更廣泛區域的軍事對峙或衝突,印度想把衝突侷限在洞朗地區的如意算盤是打不成了。
二、這是對印度發出的強烈警告。
印度從上到下都在叫囂,包括印度總理莫迪也高調地説,“我們的軍隊已準備好面對任何挑戰。國家安全是我們重中之重。”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印度入侵了中國領土,中國可以容忍一時給印度糾錯時間,但面對印度遲遲不糾錯,中國就得替印度糾錯。所以,中印在班公湖附近爆發的這場衝突,實際上是在提醒印度,中印之間一旦爆發衝突,將不侷限於洞朗地區,克什米爾、藏南都將是可以爆發衝突的區域。
阿克斯啊親與克什米爾地區相鄰,從阿克賽欽下去面對印度就是印度平原,這是中國對印度的絕對戰略地理優勢。一旦中印爆發軍事衝突,中國和巴基斯坦聯手,從阿克賽欽和克什米爾出擊,一馬平川的平原能讓機械化部隊很快到達印度首都新德里。
所以,班公湖爆發衝突實際上就是在對印度提出警告。
不過,印度其實現在依然做着戰略誤判,印度媒體一直在盤點,中印一旦爆發衝突,中國經濟、政治、外交會有什麼損失,並且認為中國不會對印度動武,洞朗問題會按照印度的節奏發展和解決,也就是中國最終會向印度讓步。
印度媒體的態度實際上就代表着印度政府和精英界的總體態度,而這種態度顯然是嚴重誤判了中國。因為,對中國來説,對印貿易雖然順差較大,但中印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的比例太低了,不構成實質性的傷害。至於政治、外交,現階段缺少支持的是印度而非中國,真打起來中國也是自衞反擊,誰又能説出來什麼?更何況,本來就是成王敗寇的事,中印之間爆發軍事衝突或戰爭,印度必敗無疑。一旦印度敗了,印度的資本必然湧向中國。所以,誰損失大那是一目瞭然的!
三、意味着印度“對賭”中國的籌碼再次提升了。
自從印度侵入中國領土以來,中國從剋制逐漸提高聲調,並且在8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布立場文件後將印度與中國“對賭”的籌碼提高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如果印度當時退了,丟掉的是對不丹和尼泊爾的實際控制權,但不會改變中印爭議領土的實際控制,也不會引發印度多重矛盾的激化。
但是,由於印度不知進退,實際上印度已經錯失了這次機會。現在,中印在中國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開始向更廣泛的中印爭議地區蔓延,班公湖的衝突只是蔓延的開始,這很可能意味着中印邊境更廣泛衝突的開始。一旦這些領土爭議地區都開始爆發衝突,則意味着中印之間一旦爆發軍事衝突,中印算總賬的時間就到了。中印一旦開始算大賬,那一切就不是印度可以隨意進退的了,也不是印度掉塊肉的問題。
所以,某種程度上説,中印這次邊境衝突,意味着印度對中國“對賭”的籌碼再次提升了!不但如此,印度再次跟進追加了籌碼。接下來,印度要是撤人,成本會更高;如果不撤,就得繼續加碼,印度就得繼續“豪賭”。
印度精英這次徹底誤判了中國,這種誤判和激進的民族主義政策,必然會給印度帶來重大損害,必然會給始作俑者帶來災禍。中國周邊國家,反華的領導人就沒好結果的,莫迪大概率也難有好結果,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好文在
閲讀原文
(2017-08-20)
谷正文(1910年-2007年1月25日),山西汾陽人,早年就讀於汾陽中學,後考入北京大學。抗戰爆發後,投筆從戎,後被國民黨逮捕,隨即叛變,加入國民黨軍統局,成為一名軍統特務。深受戴笠的賞識,長期擔任軍統華北地區的負責人。
在國民黨敗退台灣之際,獲得蔣介石重用,在台灣島內有"活閻王"之稱,專門從事對中國大陸的顛覆滲透工作。為了刺殺周恩來,谷正文參與策劃了著名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谷正文在一次接受香港《鳳凰週刊》的獨家專訪時,抖出當年“克什米爾公主號”暗殺周恩來總理的始末。
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前,台灣情報部門獲悉,周恩來將率領中國代表團包租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往雅加達開會,專機將在香港進行短暫停留。
在台灣情報人員看來,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決定在香港下手,在飛機上安裝炸彈,暗殺周恩來總理。具體策劃者之一叫趙斌丞,他曾是戴笠的得意門生;另一個是他的手下陳鴻舉。兩人都是台當局派到香港從事顛覆活動的情報人員。
為了找到一個不容易引起人們注意的人安裝炸彈,他們盯上了香港機場清潔工小鄭。小鄭本名周駒,20歲左右,除了一個嗜賭如命的父親,沒有什麼家累。此外,他個子瘦小,長相普通,在機場打掃衞生,不易引人注意。在50萬港幣的重賞下,小鄭決定接下暗殺周恩來的任務。
計劃擬定後,趙斌丞與陳鴻舉兩人特地從香港趕回台灣,向“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做了“口頭報告”,毛人鳳當即表示同意。但是,趙、陳兩人沒敢向毛人鳳提起50萬港幣酬勞的事情,怕金額過高,遭到反對。最後,兩人決定請當時有“地下局長”之稱的“偵防組組長”谷正文出馬。
谷正文聽完計劃後也立刻表示贊成。在他看來,暗殺中共領導人物本來就是特務工作之一,這次計劃不僅天衣無縫,可行性極高,而且還能借機向香港政府施加壓力,在此之前,香港對台灣情報人員很不客氣,抓到就判重刑。
當年4月10日,趙、陳二人從台灣帶着50萬港幣偷渡到香港,把炸藥交給了小鄭。
4月11日,小鄭跟往常一樣上班,平安地通過了安全檢查。原來,台灣人員交給他的炸藥是一種高科技產品,一直由美國中情局提供給台灣情報網使用。這一次,為了應付機場安檢,小鄭特意將它做成牙膏模樣,因為簡易的盥洗用品是允許帶入的。
通過安檢後,小鄭開始進行飛機的清潔工作,其中就包括來加油且做短暫停留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他神色自若地跟着一組工作人員進進出出,東掃掃,西擦擦,誰也沒有注意到他到底什麼時候鑽進行李艙裝了定時炸彈,又何時失蹤……
看起來貌不驚人的小鄭其實很有心計。當初與台灣情報人員研究退路時,他提出一套逃生計劃,即躲到“飛虎將軍”陳納德停在香港的民用客機內,因為這架飛機經常來往於台灣和香港之間,很方便。
當天,小鄭果然順利地躲入陳納德的民用飛機內,但一個意外卻差點讓他曝了光……原來,小鄭躲進去後不久,陳納德的飛機就從啓德機場起飛了。飛機降落後,小鄭的出現,把台灣“保安司令部”機場檢查處的頭頭嚇得半死,一個電話直接打到“保安司令部”。
還來不及吃午飯的谷正文得知小鄭提前到來後,立刻坐吉普車趕到機場接人,並將小鄭安頓妥當;就在此時,台灣當局接到消息,“克什米爾公主號”沒有按原定計劃從香港起飛,周恩來可能沒在機上。原來,剛剛做完闌尾炎手術的周總理在昆明臨時改變了行程。
4月11日下午6時30分,“克什米爾公主號”在飛越北婆羅洲沙撈越附近時從行李艙突然傳來一聲巨響,飛機起火燃燒,像一團火球一樣衝進海里。中國代表團3人、記者5人以及來自波蘭、奧地利和越南的記者共11人全部遇難。
(2017-10-14)
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7月17日印度軍隊越過巴印控制線“無故”展開炮擊,導致包括3名巴基斯坦婦女在內的至少5名平民受傷。面對印度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行為,巴基斯坦軍方稱如果對方再犯,巴軍將會以強有力的措施予以回擊。幾乎是與此同時,印度方面則同時聲稱,1名印度士兵和1名9歲的小女孩,由於“巴基斯坦越過印巴控制線”襲擊而喪生。另外還有2名平民受傷。這幾條生命,不過是70年印巴克什米爾衝突造成10萬人死亡的一小部分而已。
是不是這次巴鐵是想幫着中國嚴懲印度呢?實事求是來説不是,因為“印巴控制線”是在克什米爾地區,而中印的新邊境對峙是在洞郎地區,兩者根本就不挨邊。儘管説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國相互接壤,三國之間任何一方的軍事動作肯定會對其他兩國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無法構成連貫的戰略企圖,更無法達成戰役戰術效果,最多隻能是某些巴基斯坦和中國網友的“單方面幻想”。甚至有些巴鐵網友都開始製造“中國突襲印軍哨所造成150名印軍死亡”的假新聞了。
網友對於中巴兩國友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心願無法代替現實。特別這次印巴“控制線”上的衝突,雖然是“新聞”,但卻是70年印巴克什米爾爭端的現實反映。因為本身這一地區就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衝突戰場。至於説雙方為什麼爭奪克什米爾,很多專家早有介紹。簡單一句話就是,克什米爾大部分是穆斯林,巴方希望公投收回克什米爾,而印度認為當初克什米爾統治者信奉印度教,那麼加入印度順理成章,和穆斯林民眾沒關係。
首先我們看一下地圖。圖上細點連成的虛線,就是印巴“控制線”。北邊的控制線穿過喜馬拉雅山脈。很多網友看到央視播放的這次印巴衝突的畫面,可能都感到,這個地方景色不錯嘛,青山綠水的,和傳統印象中“冰川高原”並不相同。然而克什米爾最精華的地方,在相對富饒的多的“克什米爾山谷”(Vale of Kashmir)。這條控制線,絕大部分是基於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中雙方的戰果。這次戰爭,印度佔了便宜,佔據了克什米爾三分之二的面積和四分之三的人口,而巴基斯坦只搶到了三分之一的面積和四分之一的人口。印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佔領了富饒的克什米爾山谷。隨之而來的,就是印度巴基斯坦雙方在克什米爾西線控制線的兩側的重兵集結。
前面媒體説的印巴兵民死傷的事件,基本上都發生在西線。例如導致巴方5名平民受傷的,就是控制線左側紅圈的kotli縣地區,而被炸死的9歲小女孩,則是在控制線右側紫色圈內的Punch地區,被炸死的印度軍人,則是在控制線右側綠色圈中的Rajouri地區。另外本月12日,2名印度士兵被巴軍擊斃,地點是在土黃色圈的Kupwara地區,而本月16日一輛巴軍裝甲車被印軍摧毀造成4名巴軍死亡,則是在黑色圈的Athmuqam地區。
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軍人監視當地平民
從1947年以來,印巴雙方的爭鬥焦點,就一直集中在控制線西線。例如1956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巴方就是從西線查木布和喬裏安對印軍實施“大滿貫行動”軍事反擊,但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巴方儘管取得了一定勝利,但無法改變印度佔據絕大部分克什米爾地區的現實。相比之下,控制線北線和延長的“錫亞琴冰川實際地面位置線”,根本不具備開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環境,甚至本身駐軍都成問題。從1981年開始,印巴雙方分別派出巡邏隊抵達錫亞琴冰川地區進行偵察和適應性訓練,同時到歐洲國家採購高海拔作戰的專用設備,為部隊長期駐守進行物質準備。然而後來雙方才知道,在雪域高原的爭奪就是一次死亡競賽,除了打幾次炮、拔幾次據點,自己凍死、摔死的人比對手殺死的人還多。因此2003年後雙方在錫亞琴冰川的行動都陷於停滯。
雖然冰川能夠讓雙方冷靜,但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並沒有解決。1971年印巴雙方雖簽訂了《西姆拉協定》正式確定了控制線的位置,但這沒有實際意義。印度雖然佔據了克什米爾大部分地區,但被迫在這裏集結70萬左右的軍隊。在克什米爾,印度軍隊就是太上皇。雖然印度力圖發展克什米爾經濟,使之“同心同德”,但印度的大量駐軍既使得當地苦不堪言,又影響經濟發展。
印控克什米爾當地民眾與政府關係極差,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動盪
而巴基斯坦雖然相比印度實力弱得多,但勝在克什米爾穆斯林居多,這等於佔據了“人和”的優勢。印度花大力氣未必能夠讓克什米爾民眾生活有什麼起色,但軍方一個小小失誤,就能快速讓印度和克什米爾民眾產生嚴重的對立。因此雖然表面上克什米爾印度軍方佔優,但實際上印度軍方卻發現自己已經面臨邊境對峙+滲透攻擊的雙重威脅。這種此消彼長,構成了克什米爾地區雙方長期對峙、摩擦不斷的景象。
在2003年,在美國的主導下,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似乎走到了終點。美國通過自身實力,一方面壓迫巴基斯坦“減少武裝滲透次數”,另一方面壓迫印度“改善克什米爾人權狀況”,這樣促使雙方在2003年實現全面停火。但是好景不長,反恐戰爭讓美國焦頭爛額,極端勢力不但沒有消滅反而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印巴則再度啓動了邊境摩擦“小打怡情、大打傷身”的狀態。
從2008年開始,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基本上是每年找個理由就“開開火”,時間短的只有個把月,時間長的可以打上半年甚至1年。絕大部分衝突地點都發生在印巴控制線西線。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兩者都不滿足於現狀。對於巴基斯坦方面來説,雖然實力弱於印度,但是有“人和”的優勢,如果安於現狀,早晚會被印度徹底擠出克什米爾,連剩下的三分之一都丟掉;而對於印度來説,佔據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區域,可以在克什米爾消耗巴方力量,尋找機會為將來徹底吞併克什米爾做準備。
當然從印度的大環境來説,等於説將自己也捆在了克什米爾。因此克什米爾又被一些印度學者認為是印度走向世界大國的“累贅”。更何況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這就為克什米爾衝突的解決又增加了新的困難。但是筆者認為,指望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策應中國是不現實的,也給巴基斯坦一個過於沉重的負擔。中國人講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便沒有克什米爾衝突,中國軍隊就拿印度軍隊沒轍了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158******76”:孬種
網友“公西利”:少見的…100%
(2017-07-18)
作者:佔豪
來源:佔豪(ID:zhanhao668)
中印邊境在沉寂了一些天之後,終於曝出了大新聞——中印士兵爆發衝突,雙方8月15日清晨在拉達克地區除了發生肢體衝突外,還互擲石塊攻擊對方,據説有6名印度兵的面部被石頭砸傷。印度媒體對此事大肆炒作,號稱打退了中國的入侵云云。結果,記者問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言人直接回應“不瞭解”。
那麼,中印在該地區到底有沒有發生“石塊”衝突?印度又為何此時高調炒作?中國又為何不置可否?這背後到底是怎樣的邏輯?這又預示着什麼呢?
自6月18日印軍侵入中國洞朗地區至今已整整兩個月了,中印軍隊一直在中印邊境中國一側百十米的地方對峙。這種對峙的時間週期越長,雙方所押上的籌碼就會越多,最終分出輸贏的概率和訴求也就會越高。
事實上,從中國外交部8月2日發佈《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開始,中國就沒給自己留任何後路,8月3日至4日24小時內6次警告和奉勸實際上就是中國最後的“善言”。可惜,印度沒有聽懂,也沒想聽懂。此後,中國一直在和美國較量,處理朝鮮半島、南海問題。在處理半島和南海問題的同時,中印都在幹着兩件事:一是向邊境增兵,強化邊境軍事能力;二是進行外交戰,爭取不丹和尼泊爾的支持。雖然,軍事上雙方還未分出勝負,但在爭取不丹和尼泊爾支持方面,印度已經輸了。
不丹,沒有明確表示站在印度一邊,不承認洞朗地區是中不爭議領土,這讓印度無可奈何;尼泊爾讓印度更加抓狂,不但提前聲明不在中印之間選邊站,尼總統還説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尼領土反華,這實際上就是站在了中國立場上。印度一直以來控制的兩個國家,沒有一個站在印度立場,這已經很説明問題了。與此同時,印度也未爭取到西方國家的廣泛支持,除了媒體進行了中立的報道外,西方政府當中也就美國説希望和平解決云云。
中國對印軍保持了極大的剋制,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沒有底線,印度就可以為所欲為。中國已經向世界澄清了事實,發表了立場文件,壓根就沒有留下讓步的退路,何況在領土問題上也沒什麼可退的。現在,中國的每一次容忍和應對,實際上都是不斷拉高中印“對賭”的成本,不斷升高的對賭成本將意味着印度一旦退縮損失會更大,而中國不可能退,到一定程度印度若繼續不退,必然出手。
中印這次邊境衝突,中國不置可否,是因為中國現在依然在醖釀着什麼,不置可否是既保持温度又不讓局勢過熱的最佳選擇。
這次事件,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一、根據印度的報道是中國軍隊率先進入了印度實控的一方;二、衝突的地區並非在中國洞朗地區,而是班公湖印度實控一側,那地方位於阿克賽欽最南端部分。
是中國軍隊首先越過邊界,然後雙方發生了肢體衝突和“石塊”戰鬥,並最終導致6名印度兵面部受傷。那麼,如果印度所報屬實,中印在班公湖印度實際控制一側爆發衝突,這又意味着什麼呢?
這其中有三個重大內涵:
一、這意味着中印在我國洞朗地區的對峙事態正在向更加廣泛的中印領土爭議地區擴散。
中印這次不但有強烈肢體衝突還有“石塊”戰鬥,説明這次雙方的衝突很激烈。這種在班公湖附近的激烈衝突意味着中印邊境的對峙或衝突正在向雙方更加廣泛的範圍擴散。中印邊境的對峙關係正在進一步惡化,未來大概率會有更廣泛區域的軍事對峙或衝突,印度想把衝突侷限在洞朗地區的如意算盤是打不成了。
二、這是對印度發出的強烈警告。
印度從上到下都在叫囂,包括印度總理莫迪也高調地説,“我們的軍隊已準備好面對任何挑戰。國家安全是我們重中之重。”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印度入侵了中國領土,中國可以容忍一時給印度糾錯時間,但面對印度遲遲不糾錯,中國就得替印度糾錯。所以,中印在班公湖附近爆發的這場衝突,實際上是在提醒印度,中印之間一旦爆發衝突,將不侷限於洞朗地區,克什米爾、藏南都將是可以爆發衝突的區域。
阿克斯啊親與克什米爾地區相鄰,從阿克賽欽下去面對印度就是印度平原,這是中國對印度的絕對戰略地理優勢。一旦中印爆發軍事衝突,中國和巴基斯坦聯手,從阿克賽欽和克什米爾出擊,一馬平川的平原能讓機械化部隊很快到達印度首都新德里。
所以,班公湖爆發衝突實際上就是在對印度提出警告。
不過,印度其實現在依然做着戰略誤判,印度媒體一直在盤點,中印一旦爆發衝突,中國經濟、政治、外交會有什麼損失,並且認為中國不會對印度動武,洞朗問題會按照印度的節奏發展和解決,也就是中國最終會向印度讓步。
印度媒體的態度實際上就代表着印度政府和精英界的總體態度,而這種態度顯然是嚴重誤判了中國。因為,對中國來説,對印貿易雖然順差較大,但中印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的比例太低了,不構成實質性的傷害。至於政治、外交,現階段缺少支持的是印度而非中國,真打起來中國也是自衞反擊,誰又能説出來什麼?更何況,本來就是成王敗寇的事,中印之間爆發軍事衝突或戰爭,印度必敗無疑。一旦印度敗了,印度的資本必然湧向中國。所以,誰損失大那是一目瞭然的!
三、意味着印度“對賭”中國的籌碼再次提升了。
自從印度侵入中國領土以來,中國從剋制逐漸提高聲調,並且在8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布立場文件後將印度與中國“對賭”的籌碼提高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如果印度當時退了,丟掉的是對不丹和尼泊爾的實際控制權,但不會改變中印爭議領土的實際控制,也不會引發印度多重矛盾的激化。
但是,由於印度不知進退,實際上印度已經錯失了這次機會。現在,中印在中國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開始向更廣泛的中印爭議地區蔓延,班公湖的衝突只是蔓延的開始,這很可能意味着中印邊境更廣泛衝突的開始。一旦這些領土爭議地區都開始爆發衝突,則意味着中印之間一旦爆發軍事衝突,中印算總賬的時間就到了。中印一旦開始算大賬,那一切就不是印度可以隨意進退的了,也不是印度掉塊肉的問題。
所以,某種程度上説,中印這次邊境衝突,意味着印度對中國“對賭”的籌碼再次提升了!不但如此,印度再次跟進追加了籌碼。接下來,印度要是撤人,成本會更高;如果不撤,就得繼續加碼,印度就得繼續“豪賭”。
印度精英這次徹底誤判了中國,這種誤判和激進的民族主義政策,必然會給印度帶來重大損害,必然會給始作俑者帶來災禍。中國周邊國家,反華的領導人就沒好結果的,莫迪大概率也難有好結果,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文章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刪除內容或者協商版權問題。(qq:1991999936)
(2017-08-18)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印度快報》10月11日報道,11日早晨印度軍方聯合當地警方力量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與武裝分子發生交火,有兩名印度空軍“神鷹”突擊隊的士兵在交火中死亡,還有兩名武裝分子也在交火中死亡。
據報道,此次交火是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本迪博拉地區的一個村莊中發生的。當時印度陸軍、空軍正在展開警戒搜查行動,隨後與隱藏在一所民房中的武裝分子發生交火。兩名空軍“神鷹”突擊隊人員在交火中喪生,另有兩人受傷。兩名武裝分子在現場被擊斃。
據報道,印度軍方和警方是在收到該村有武裝分子的情報後,對該村莊展開的警戒搜查行動。
據報道,近段時間以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多次武裝分子與軍警人員交火事件。上個月,曾有印度邊境安全部隊的一名士兵休假時在其家中遭到武裝分子槍殺。(實習編譯:甘桂林 審稿:譚利婭)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海鷗”:武裝份子是誰?
網友“阿新”:希望少點戰爭,大家和平相處!!!
(2017-10-12)
印度新任女防長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29日首次前往克什米爾地區,直奔實際控制線附近的前線區域,評估地面局勢,並聽取軍方高層關於“反滲透”的簡報。
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報道,當地國防官員表示,印度首位全職女性防長西塔拉曼29日早上抵達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開始其上任以來對克什米爾地區的首訪。西塔拉曼直奔克什米爾地區北部庫普瓦拉(Kupwara)地區,以評估控制線附近的地面局勢。
報道稱,在2天的訪問行程中,她將審視山谷中實際控制線附近的安全形勢,以及拉達克地區的實際控制線情況。印度國防部發言人稱,“巴達米巴格軍營指揮官向國防部長報告了當前克什米爾地區安全形勢,並概述了最近採取的‘反滲透’和‘反恐怖’行動。”西塔拉曼稱讚了印軍最近獲得的“巨大成功”,並稱他們對國家安全環境做出了標誌性貢獻。
報道稱,西塔拉曼當日晚間會見了當地官員,並將於次日前往託易斯(Thoise)、錫亞振(Siachen)及拉達克地區,以審視印軍14軍負責區域的安全形勢。
此前據印媒報道,印度邊防部隊近期展開“阿瓊(Arjun)行動”,在邊境線附近瞄準巴基斯坦現役和退休軍官的農場和住宅進行開火,使用小型、重型及區域型武器等對巴基斯坦一側造成“重大損毀”,導致7名巴基斯坦巡邏隊人員及11名平民死亡,並用遠程81毫米迫擊炮摧毀巴方多處邊境哨所和建築物。
據悉,西塔拉曼現年58歲,是印度首位全職女性國防部長。在此之前,只有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曾兩度兼任國防部長。西塔拉曼曾任印度商業和工業國務部長,當時她被寄望協助推動莫迪的“印度製造”政策,致力於印度國防工業的自主與發展。印媒稱,她是繼外交部長斯瓦拉吉之後的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第二位女成員,上任後將協助莫迪推動斥資1.5億美元(約合9.8億元人民幣)的舊武器及改善軍備更新計劃。(編譯/姜舒譯)
(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