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被“吼”大的孩子,躲不過3種“性格缺陷”,媽媽要學會控制情緒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同事是有名的暴脾氣,做事也風風火火的,對孩子的教育更是非常嚴格。常常能夠聽到同事提起自己衝孩子大吼大叫的片段。一次孩子因為考試沒有及格,同事鉚足了勁兒衝孩子大喊大叫了一通。甚至為此還被鄰居懷疑有家暴而報警。

但是孩子顫顫巍巍地拿着試卷大氣也不敢出,甚至連眼淚都不敢往下留。民警打開門的時候,孩子才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孩子委屈地説不清楚話,看到孩子嚎啕大哭的樣子,同事才發現自己剛才的情緒失控有多麼可怕,為此孩子還連着做了幾天的噩夢。

同事很是為難地説“我這是愛子心切,真的不想對孩子發脾氣,實在是控制不住。”

一、被“吼”大的孩子,躲不過3種“性格缺陷”

陶虹在一檔訪談中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時的一個故事。當天她和朋友約好談事情,但是因為沒有算好時間,還沒來得及好好準備就得帶着孩子出發了。可是就在準備出門的那一刻,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於是孩子衣服被弄濕了,地板被弄髒了。

陶虹看到後很是生氣,情緒一瞬間就飆到了最大值“你這不是添亂嗎?”陶虹不管不顧地衝着孩子發了一通脾氣,孩子愣在原地不敢出聲,甚至連哭都忘記了。冷靜下來的陶虹才發現自己打吼叫讓孩子很受傷。

1.缺乏安全感

常被父母吼叫,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會遭到明顯的破壞。孩子會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找來父母的責罵,於是在過於焦慮的心理誘導下,孩子變得戰戰兢兢,即便是在親近的父母面前也常患得患失。

2.性格內向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温柔對待,很容易由此影響到社交。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總是喜歡隱藏起自己的喜好的訴求。孩子不願意和同伴相處,因為這讓他覺得很有壓力。父母的消極引導方式讓孩子心理壓力過重。

3.自我認知較差

父母的粗暴對待讓孩子的認知能力出現了問題,孩子的自我認知出現了偏差,父母的吼叫是對孩子的否定。孩子對於自我感到自卑,自然也就無法表現出積極自信的一面。

二、父母吼叫孩子,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1. 影響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吼叫讓親子間的親密感遭到了極大程度的破壞,孩子不願意與父母們親近,並且總是想要躲避和逃離。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可置否的,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父母可以無限地消耗掉孩子對父母的愛。吼叫教育下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難免生疏。

2. 影響孩子的社交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吼叫讓孩子的社交發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孩子會把從父母哪裏接收到的戾氣施加到他人身上,或者是變得膽小怯懦只能任人欺負。孩子在社交中無法實現正確的交往方式。

3. 影響孩子的情緒把控

父母們經常在孩子面前失去理智。表現出情緒化,這會讓孩子的情緒把控能力發展受到影響。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無法實現冷靜地解決問題的目的。孩子的情緒急躁而容易失控。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被情緒化所裹挾,壞情緒只會讓孩子成為父母暴怒下的犧牲品,並不會起到預期中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孩子時,應該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1. 就事論事

父母教育孩子時總是喜歡新賬舊賬一起算,這就很容易導致父母們情緒激動,這就導致了過度情緒化的出現。就事論事的父母更加能夠讓孩子明白問題的所在,自身也更容易把握教育的節奏感。

2.保持對孩子的合理預期

父母的高預期會讓孩子的錯誤被放大很多倍,所以想要不情緒化,父母就要對孩子表達合理預期。過高的期待只會讓孩子永遠無法滿足父母的教育願景,父母的情緒總是會過於焦慮和消極。

3.聽聽孩子怎麼説

想要讓父母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似乎有點難度,這時候父母們不妨聽聽孩子怎麼説。這樣父母可以對孩子的情況更加清晰地掌握。父母要有耐心,不要以己之心去妄加評判孩子的行為。

情緒的表達是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行為,但是如果總是被情緒牽着鼻子走,那麼父母就很有可能會成為自身情緒的犧牲品。父母教育應該去情緒化,這樣的教育引導更加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