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成經濟增長新風口:多地忙規劃 還要補這些短板

外匯天眼APP訊 : 都市圈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風口”。當前多地正積極規劃發展都市圈。

多地積極推進都市圈建設

今年5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外公佈了《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其中“點名”廣東五大都市圈——科學制定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

這5大都市圈的範圍分別是:廣州都市圈:廣州、佛山、肇慶 清遠、韶關、雲浮。 深圳都市圈:深圳、東莞、惠州 汕尾,河源。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珠海、中山、江門 陽江。 汕潮揭都市圈:汕頭、潮州、揭陽。 湛茂都市圈:湛江、茂名。

今年6月8日,山東公佈關於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有關指導意見,提出構建“一羣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一羣”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羣;“兩心”即支持濟南、青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

這其中,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七市,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日照五市,魯南經濟圈包括臨沂、棗莊、濟寧、菏澤四市。

在第四經濟大省浙江,近年來浙江積極打造四大都市區,分別是杭州都市區、寧波都市區和温州都市區和金義(金華-義烏)都市區。今年6月16日下午,金華金義新區成立大會召開。金義新區的功能定位分別是金義都市區一體化發展新城區、浙江中西部崛起引領區、全省海陸開放大通道示範區、全國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先行區。

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目前江蘇已經成型了三個都市圈,分別是蘇錫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

近年來,隨着中心城市大型化,很多中心城市進入到都市圈階段,都市圈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去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羣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都市圈與城市羣有所不同。在一個大的城市羣裏,中心城市往往不止一個,而是有兩到三個,而都市圈則是由一箇中心龍頭城市引領周邊地區發展,產業之間存在很強的互補性。

國家發改委近期編寫出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9)》(下稱《報告》提到,目前都市圈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安徽、江西、河南和寧夏等已分別出台合肥、南昌、鄭州、銀川等都市圈規劃或行動計劃,福建、四川、陝西正在推進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規劃編制,浙江、廣東正在積極謀劃構建省內都市圈體系。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此前表示,今後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羣加快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結構性潛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初步估算,今後十年,都市圈建設每年能夠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至少0.5到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

存在諸多短板

儘管都市圈發展十分迅猛,但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也十分突出。

前述《報告》中,國家發改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提到,總體上,國內都市圈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都市圈同城化水平較低,不同地區都市圈整體實力和發展階段差距較大,並存在一些需着力破解的問題。

首先是,一些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不充分。《報告》指出,有的中心城市綜合實力較強,但“一城獨大”,對周邊城市虹吸效應過強,如武漢城市圈除武漢外的8市經濟總量僅為武漢市的一半,成都都市圈除成都外的3市只有成都市的1/3。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彭智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武漢周邊城市因為與武漢距離比較近,人才、產業、資金等要素都願意到武漢去,總體發展成本比較低。目前武漢還沒有像深圳、廣州等城市的外溢效應,與周邊城市在產業層次上還沒有拉開距離,還存在一定的競爭,對周邊城市的帶動服務作用不夠,給周邊城市帶來的實惠效應還不夠。

民盟中央經濟委副主任、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認為,超大特大城市要在輻射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的力度上進一步增強,這就需要形成城市羣、都市圈等城市體系結構,形成國家未來發展強大的動力源系統。

一城獨大不行,中心城市太弱也不行。

《報告》指出,目前有的中心城市發展能級不高,如西安市、銀川市等西部城市經濟體量偏小,仍處於要素集聚階段,“領頭羊”作用不足。有的中心城市統籌能力不足,如温州市本級可用財力不足全市的20%,服務周邊的能力較弱。

也就是説,都市圈的發展,強調的是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帶動引領和協同發展作用,中心城市要有足夠的帶動力和輻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目前各地規劃的一些都市圈中,有相當一部分仍處於初級階段,比如廣東5個都市圈中,除了廣深以外,其他幾個都市圈尤其是湛江和汕頭,仍需要做大做強省域副中心城市。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認為,粵東和粵西如果沒有形成中心城市,資源就會比較分散,就沒有領頭羊和火車頭,粵東粵西的人才等要素就仍會繼續往珠三角走。目前,汕頭和湛江這兩個省域副中心相比周邊地區的城市優勢不夠,區域首位度不夠,引領帶動能力仍不足。

相比沿海不少省份有雙子星乃至多子星,中西部絕大多數省份有且只有一箇中心城市,即省會,因此中西部絕大多數省份目前的都市圈都是以省會城市為中心建設的都市圈,省會以外的其他普通地級市,目前短期內很難形成有影響力的都市圈。

其次,目前都市圈建設中,對次級城市發展的支撐不足。《報告》指出,目前中心城市和周邊市鎮間的“斷頭路”較多,交通基礎設施萬路過程度不高,市域(郊)鐵路建設之後,不同交通方式間換乘銜接不暢。醫療衞生、教育文化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佈局過度集中在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即縣域存在明顯落差,對人口的吸引力不足。

這其中,軌道交通是都市圈發展的重要基礎,相比高鐵,具備通勤功能的城市軌道交通、市域鐵路對都市圈的發展十分關鍵。但目前,由於跨地市的協調比較複雜,跨城地鐵還是很少。

去年11月公佈的《深圳市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行動方案(2019-2035年)》就指出,深圳與莞惠之間跨市機動化出行中軌道分擔比例不足5%,跨市城市軌道交通如深圳10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等難以有效推進。體制機制方面,都市圈軌道交通涉及不同的行政主體和管轄範圍,城市發展策略存在差異,規劃建設協同推動、資金分擔、運營管理等機制、政策仍待優化,亟須創新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模式。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信息部部長鄭宇劼認為,跨市地鐵需要兩地政府之間的協調,比較複雜,難度要比城際鐵路大很多。目前有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是,兩市聯合成立地鐵公司,比如廣佛地鐵,當然這也得益於整個廣佛交通同城化的協調機制。廣佛地鐵這種模式可以總結為“聯合投資、一方主導”。

《報告》指出,目前跨行政區協作發展機制不暢。行政區思維仍然比較重,多數都市圈協調推進機制尚未常態化。

今年5月,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對第一財經分析,區域之間要通過市場、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來進行加速流動,加快資源之間的合理配置,使得市場的各種要素能夠更加暢通起來。一定要實現從“行政區經濟”到“經濟區經濟”的轉變,實現各區域之間的資源、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暢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4 字。

轉載請註明: 都市圈成經濟增長新風口:多地忙規劃 還要補這些短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