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專用路騎出通勤休閒新風尚

來源標題:自專路騎出通勤休閒新風尚

市民在自行車專用路上暢快騎行。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藍天白雲下,塑膠車道紅綠相間,騎着各式各樣自行車的市民,穿梭在不斷變換景緻的自行車專用路(簡稱“自專路”)上,享受着在“快車道”騎行的暢快,忙裏偷閒地品味着“慢下來”才能看到的風景。

自去年5月31日開通以來,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總騎行量近200萬輛次,日均騎行量4000至6000輛次。這條連通回龍觀與上地中關村軟件園的“網紅路”,憑藉無斷點、顏值高、服務贊,吸引了一批“鐵粉”,騎出了“迴天”居民通勤休閒新風尚。

通勤路上穿越“城市森林”

早上8時30分,回龍觀居民王亮騎着一輛鋥亮的銀灰色自行車,來到了位於同成街與文華路交叉口的自專路起點。“過去上班到霍營站坐地鐵,車來兩趟才能擠上去,現在騎車走專用路,通勤時間節省十多分鐘,還能順便鍛鍊身體。”家住龍躍苑小區的王亮是一位IT從業者,在上地中關村軟件園上班,自專路開通後,嘗試騎過幾次就被成功“圈粉”,“沒有紅綠燈,全程無斷點,一腳踩到底,特別爽!”

讓王亮愛上騎行通勤的,還有自專路穿越“城市森林”般的獨特體驗。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區回龍觀文華路、西至海淀區後廠村路,全長6.5公里,其中全封閉路段5.46公里,騎行者可以先後感受高架路段與飛馳的城鐵並行,上跨車流繁忙的京藏高速,“盤橋”下高架又置身高樓與綠蔭之間。“沒有機動車、電動車打擾,騎行者從此有了欣賞這座城市的優雅姿態和專屬視角。”王亮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寫道。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持續跟蹤監測數據顯示,自專路日均騎行量約為4000至6000輛次,僅8月10日至16日一週總騎行量就達44673輛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8%。騎行呈現明顯的潮汐性,早高峯以回龍觀至上地方向為主,晚高峯反之。約有1500名“通勤鐵粉”每天早晚高峯定時打卡。通過分組出行體驗,早高峯由回龍觀至軟件園,地鐵、公交、小汽車、出租車和自行車5種交通方式中,45分鐘的騎行用時最短,同時費用最低。

今年疫情期間,王亮和同部門多位同事紛紛新購自行車,以這種“人員交叉少、安全性更強”的出行方式通勤。回龍觀龍禧三街上一家自行車行老闆一邊帶客户選車一邊説:“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後,來買車的人明顯多了,各個年齡段都有,疫情期間生意也很好。”

上個月底,自專路西延工程完工通車,10餘萬互聯網從業者上下班必經之路——後廠村路段騎行進一步提速。在4米寬的自行車道上,王亮找到了在長安街上騎車的痛快。

温情服務嚴格管理提升騎行體驗

在自行車專用路上,騎行者不僅可以充分享受路權,還能體驗到細節滿滿的人性化服務。

沿線8個自專路進出口中,6個橋樑出入口坡道設置了自行車助力裝置,市民只需要將車輪放入凹槽中,扶着車把就可以輕鬆上高架。考慮到通勤潮汐現象,專用道中間施劃了一條紅色的潮汐車道,以中午12點為界,早高峯時段開放給東向西方向通行,晚高峯時段開放給西向東方向通行。

過去,不少騎行者苦於沒地兒存車,但在自專路沿線不存在這種煩惱,每個進出口外都有立體停車架。在龍澤地鐵站出入口,下了自專路就能看到數十米長的雙層車架站成幾排,上面擺滿了各種顏色、不同款式的自行車,正在停車的市民周女士熟練地將車放入車架,鎖車後放心地去上班了,“再也不擔心丟車了。”

在跨越京藏高速路段,兩側設置了防風擋板,以減少這段通風廊道上的風阻。而擋板的鏤空設計不妨礙騎行者欣賞路邊風景。“身邊是綠植,耳畔有蟬鳴,天氣好時還能看到遠處的西山,體驗棒棒的!”從事軟件開發的白宇經常加班,因此常能在夜幕降臨後騎行打卡,“高架路段沒辦法用路燈點亮,細心的設計者在兩側擋板鑲入燈柱。”白宇拍攝的相片中,自專路彷彿一道穿梭夜空的銀河。

為了使沿途風景更養眼,同時不對日常騎行造成影響,園林部門將綠地澆水、病蟲害防治放在晚上10點以後進行。“六萬餘平方米綠化面積,植物品種多達30餘種。”

昌平區園林管理處副主任金環介紹,細心的市民可以在沿途看到油松、白皮松、國槐等喬木,叢生紫薇、紫丁香等灌木,還有冷季型草、八寶景天等地被植物。

在嚴格的管理措施下,不文明騎行現象已很少看到。昌平區城管委自行車專用路管理中心主任王溪介紹,“通過安保人員24小時值守,加大高峯時段、重點部位巡查,電動車上路、飆車等不文明通行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事故發生率為零。”記者在自行車專用路起點、同成街與京藏高速交叉點以及終點處,看到三塊高高架起的雙面顯示屏,這裏會對多次違法騎行行為進行曝光。為了進一步規範騎行,昌平區正在試點推進自行車專用路失信懲戒制度。

打造休閒健身新名片

自行車專用路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基礎設施,更成為“迴天”地區一處有温度、有活力、能社交的城市綜合休閒健身新場所。

戴着頭盔、面罩,身穿速乾衣,車架上裝着户外水壺,騎行愛好者崔先生一上午“刷”專用路5圈,騎行60多公里鍛鍊身體,“原來我們騎友經常組織去八達嶺沿線騎行,由於疫情大家就各自鍛鍊了。”家住龍澤苑東區的王建則喜歡夜間騎行鍛鍊,“一週騎兩三次,比在普通道路上鍛鍊安全。”年過七旬的李玉生帶着老伴兒,避開高峯期騎行鍛鍊,“十公里騎一小時,我們也不比年輕人差多少。”

高架橋上通行自行車,橋下空間也沒糟踐。沿着自行車專用路高架段,昌平區還打造了一條城市綠道和自行車主題文化公園。茵茵綠草間,一條長長的步道給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閒健走的空間。到了正午時分,自行車高架橋的陰影正好能遮擋住炎炎烈日;而到了晚上,高架箱梁下方的燈光開啓,為晚上遛彎兒的市民提供照明。

自行車專用路禁止12歲以下兒童騎行。為了滿足兒童體驗需求,昌平區城管委“破例”定期為兒童設置騎行時段和區間。8月9日上午,通過在社區網等平台報名,52組2-6歲的平衡車小選手騎上自專路,主辦方對起點開始400米路段進行臨時封閉,並將“大騎行者”引導至下一入口。

王溪介紹,接下來還將繼續根據市民需求,定期開展親子騎行、公益跑、無車日、騎行趣味賽等多種主題活動,在自行車專用路上下空間營造綠色低碳、健康快樂、文明有序的休閒健身文化氛圍。

新的“自行車專用路提升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擬在出入口平台、服務區增加休憩點,設置休閒座椅及遮陽遮雨等設施。未來,市民騎行路上口渴了,還可在休憩平台增設的智能貨櫃購物,滿足騎行補給需求。同時,提升沿線景觀品質,在具備條件的出入口補種藤蔓類植物,在部分出入廊道增加綠植花箱,路基每隔50米至100米設置園藝型景觀節點,提升騎行視覺感受。

“自行車專用路將繼續東拓、南展,實現與現有城市慢行系統的融、通、連,滿足沿線市民通勤、休閒等多樣性需求,方便越來越多的市民騎車出行。”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專路東拓工程計劃9月開工建設,完工後將延伸至天通苑地區。

今年,本市推進包括中關村西區在內的9個慢行系統示範區建設,在路權保障、秩序維護、配套設施和改善環境等方面不斷提升慢行交通的出行品質,為市民打造“安全連續、便捷友好”的騎行空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3 字。

轉載請註明: 自行車專用路騎出通勤休閒新風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