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當看着粉嘟嘟的孩子從產房裏抱出來,你的心都快融化了吧!也暗暗發誓這輩子要好好的愛他。並且默默的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不管孩子日後多麼不聽話,多麼調皮,都要用最温柔的話語跟他交流,也對打罵孩子的行為嗤之以鼻。在剛開始的一年裏,你確實做得很好,也沒有違背最開始的諾言,可是三年過去了,你發現當初的諾言和目標好像離自己越來越遠。
不是你不愛孩子,也不是對孩子不夠温柔,更不是你不懂得跟孩子講道理,而是你發現,有時候你越温柔,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反而越不聽話,越違揹你的本意,這使得你開始懷疑自己。
記得有一回下班,剛踏進家門不久,隔壁奶奶就跑過來跟我告狀説:“你家這個兒子啊!真是不得了啊!還敢跟他奶奶吵架。” 我看着婆婆紅着眼,兒子低着頭,我忙問怎麼回事。隔壁奶奶告訴我説:“你家兒子外面玩了回家,嫌棄奶奶開門晚了,就衝奶奶發脾氣,奶奶可能説了他,就不樂意了,跟他奶奶吵起架來了,後面還是我説要叫警察才停住了。你得好好的管管他。”謝過鄰居奶奶,我把兒子拎到房間,關起門來好好的把他揍了一頓,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敢跟他奶奶造次了。
不過事後,我在想平時也沒少跟孩子講尊老愛幼的道理,也沒少跟孩子講要對爺爺奶奶有禮貌,也沒少跟他講古今中外尊老愛幼的故事,更沒少跟他講各種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是他給我的育兒卷的答案似乎是一味跟孩子講道理,好像行不通。
1、孩子並非不懂道理
小區有個不大不小的斜坡,很多孩子都喜歡騎個滑板車從坡上衝下來。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媽媽逮住正要往下衝的小男孩説,“不能往下衝,很危險,容易翻車摔傷的,摔傷了會流血,很疼的。”“寶寶乖,我們去平地上滑。”然後半牽,半拽的把孩子弄到平地上,正當這位媽媽跟鄰居聊天的時候,孩子一溜煙的走到坡上,呼啦,呼啦的騎着滑板車衝下來。
這位媽媽只注意自己講的如何“有道理”,卻不體恤孩子的一點童趣,講道理不如做道理,不如讓孩子滑下,在他快要出現危險狀況時,及時幫他一把,也讓孩子下次知道怎麼規避風險。
2、孩子的成長不是簡單的被告知和“告訴”
在孩子剛會走路,對所有事物滿懷好奇心的時候,你告訴他,不要按那個飲水機的紅色出水口,那水是熱的,會燙的起泡,可是一眨眼功夫你就發現孩子又跑到飲水機下面,把水按得嘩啦啦響,嚇得你趕緊抱過孩子,又是一番道理講説,重複幾次後,你發現怎麼跟孩子講都不能阻止他。
要使孩子明白道理,不光要把道理講給孩子,還要讓孩子有實踐道理的機會。你怕孩子熱水燙到,不如在安全的前提下,把熱水按到孩子手上,讓他體會水的熱度,一次的實踐,可能比N次的告知更有效。
3、思維慣性認為講道理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各種各樣的道理下長大和生活,小時候父母給我們講要好好讀書的道理,要尊老愛幼的道理,不能幹壞事的道理......長大了我們被各種推文告知要自律的道理,不能熬夜的道理,要控制不良情緒的道理......總之道理離不開我們的日常,我們總是認為講道理是最有效,也最優雅的方法,可是到後面發現,儘管我們聽了這麼多道理,可還是做不到靜下心來讀書,做不到每天鍛鍊身體,做不到不刷手機到深夜。
套用電影《後會無期》中一句經典台詞:“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對孩子教育有時該出手時就出手。
李玫瑾教授大家都不陌生,李教授坦言在一味講道理沒用的情況下,孩子"該打就要打"。必要的懲罰教育很重要。
1、讓孩子有所怕,讓孩子產生敬畏之心
也許你會發現,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比以前小時候的我們,現在孩子可以獨自一人去旅行,可以跟陌生人侃侃而談,可以跟老師家長講一堆道理,可以在跟父母一言不合時摔門而出。彷彿他們就是新一代美猴王,天不怕地不怕。當孩子違反規矩,冒犯父母師長,對他進行懲罰,其實是對他的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讓他對人,對事產生敬畏之心。
2、讓孩子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
曾聽過一個報道説,一個小孩因跟同學課堂搗亂,不忍被老師批評而跳樓了,這樣的慘劇誰也不願意看到。打罵教育雖然不可取,可是不論孩子犯什麼錯都是温柔的講道理,日積月累,孩子就只有一顆玻璃心,受不了任何打擊,適當的懲罰,讓孩子從小內心更強大。
3、給孩子形成隱形的約束力
父母認為給孩子懲罰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影響親子關係,也許太少的懲罰才會讓孩子感到恐懼,適當懲罰讓孩子知道懲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且適度的"體罰"還會督促孩子積極上進,讓他做事之前都會考慮父母的威嚴,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是不做,有些人是不能冒犯,也能起到約束的作用。
教育孩子的手段千萬種,但是該打時就要打是不可忽略的手段。
1、不要拿懲罰當法寶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就對孩子進行打罵,或者沒收孩子最心愛的玩具,或者用各種方法威脅孩子,因為這樣效果來得最快,孩子立馬乖乖就範。可是久而久之,孩子就對懲罰麻木了,甚至產生不就是沒收玩具嗎?不就是打一頓嗎?這樣的心理,反而不再敬畏父母,也對父母的話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甚至還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跟小朋友的交往中,這種拿懲罰當法寶反而適得其反。
2、分清懲罰的場合
3、懲罰教育要真誠
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懲罰時要真誠,所謂真誠是本着愛孩子的前提,着實的解決問題去的,而不是為了解一時之氣。比如孩子經常上學遲到,拖拉,這時候懲罰之前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理想,會給以後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很大影響,在懲罰之後,要跟孩子強調父母是愛孩子的,只是不喜歡孩子的這種行為。
孩子總是在犯錯的過程中吸取教訓,在父母的扶持下長大成人,當孩子偏離軌道太遠時 ,父母及時的出手,該打就打,能把孩子從歪道上掰過來,帶着一顆敬畏之心,在規矩的大道上一直走下去。
今日互動話題:您對孩子進行過懲罰教育嗎?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進行懲罰教育的呢?歡迎留言。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閲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贊、分享,謝謝!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