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曾經被炮射導彈技術給坑大了,寧可讓俄軍領先多年,不想再搞

炮射導彈為現代坦克的主要彈藥之一,其技術歷史卻不算短,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各國國家已經開始研究相關的產品,最終美國憑藉雄厚的技術基礎,從1958年就開始動手,到1966年時,成功定型為:MGM-51,綽號“橡樹棍”的炮射導彈,還在1967年開始列裝,先後配備到了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和M60A2坦克。

美軍曾經被炮射導彈技術給坑大了,寧可讓俄軍領先多年,不想再搞

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

當年美軍在研發這款導彈時,可是寄託很大的希望,為此進行了大批量的生產,僅到1971年就生產了超過八萬枚,最終的總產量達到十萬,結果被坑的,在列裝之後,才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從技術上説,橡樹棍系統絕對是先進的代名詞,其導彈長1.14米,彈徑152毫米,翼展290毫米,發射質量27公斤,最大射程為3000米,破甲厚度500毫米。採用目視瞄準、紅外自動跟蹤、無線電指令制導。

美軍曾經被炮射導彈技術給坑大了,寧可讓俄軍領先多年,不想再搞

發射了

可惜在實際上存在的問題一樣不少,由於技術的限制,它只能採用152毫米的坦克炮來發射,屬於特製的短管火炮,直接造成其使用的彈藥僅限於炮射導彈與高爆榴彈,用途上受到嚴格的限制,橡樹棍導彈的問題更是麻煩成堆,比如:在低温條件下,發動機的噴氣凝結影響紅外指令的接收,有時還出現早炸現象,從實際使用,這款導彈的維護性差,過於驕氣,可靠性也嚴重不足。

由於技術上存在不少問題,直到1971年,在經過一定改良後,才算正式投入使用,但是問題遠沒有解決,從1975年起,進行大幅度的改良,用激光導引頭與激光發射器取代原來的紅外製導系統,一直到1980年才讓新款投入量產,技術問題並沒有真正的獲得到解決,直到退役也沒有讓美軍感覺可以可靠使用。

美軍曾經被炮射導彈技術給坑大了,寧可讓俄軍領先多年,不想再搞

現在只有博物館中有

美軍原本希望這款炮射導彈能夠阻擋鋼鐵洪流,結果入役之後的表現讓軍方難以承受,即便到了上世紀80年代,已經經過大量升級,美軍依然不滿意,開始逐步退役,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多半改行去假想敵部隊變成了仿冒的俄製戰車平台,M60A2被這款導彈坑到歷史上幾乎無名了。

由於美軍曾經被炮射導彈技術給坑大了,可謂記憶猶新,幾乎到了: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狀態,以後的幾十年不敢再提這一技術。即便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俄羅斯已經成功解決炮射導彈的技術問題,讓它如普通炮彈一樣,變成為坦克的主要彈藥之一,美國依然不心動,寧可讓俄軍領先多年,不想再搞。

展示一下裝備

一直到今天美國對炮射導彈技術也不是喜歡,別看也搞出了一些東西,但是仍沒有列為坦克的主要彈藥,往往只是想法,卻沒有列裝的動作,可見當年的記憶是多麼的深重。

美國的經歷屬於一個經典的受挫現象,技術上太急了,沒有等到新技術成熟就開始應用,結果被坑了,自然也就記憶猶新,可惜記憶太深,不能自拔了。

美軍曾經被炮射導彈技術給坑大了,寧可讓俄軍領先多年,不想再搞

冷戰時的訓練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3 字。

轉載請註明: 美軍曾經被炮射導彈技術給坑大了,寧可讓俄軍領先多年,不想再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