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故事,抄襲必究】
故事:失明妹妹重見光明,得知是姐姐捐了眼睛膜,又戳瞎了自己雙眼
文/施步楠
這件往事已經過去十六年了,如今蕾蕾已經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了。可是她有今天的幸福家庭,卻離不開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她的姐姐,秦月榮。姐姐在蕾蕾的眼裏,就像當空明月,那麼純潔明亮,又像峯巒疊嶂的高山,那麼偉岸和寬廣。曾幾何時,蕾蕾不止一次在夢中呼喚姐姐的名字。可是在這之前,她卻將姐姐傷害和摧殘的幾近絕望而自縊。
多年前,那時候蕾蕾八歲,有天她正在家做作業,爸媽回來了,可是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爸媽居然帶回一個女孩。但見那女孩,被呼嘯的北風吹得滿臉脹紅,一身蹭滿烏黑油腥的薄坎肩,她不知道大冷的冬天只穿那麼少的衣服,究竟是哪家的窮孩子跑到了自己家。
爸媽和她説,看見這個小女孩在路上躺着,外面下着雪,又颳着風,被爸媽發現,才領了了回來。
後來蕾蕾才知道,這小女孩比自己大兩歲,叫月榮。但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爸媽或許也不知道。
後來爸媽通過一些關係和派出所的通告,試圖找到女孩的家屬,可是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終究是沒有任何人來認領。當然,小女孩也説不清楚自己是哪裏的,或許她根本就不想回家。
可是自從月榮來到了家裏,卻遭到了蕾蕾無情的排擠。蕾蕾的爸媽一直是心地善良,樸實厚道的人,往常對蕾蕾這家裏唯一的公主的好是自不必説,可是月榮來了之後,爸媽對蕾蕾的愛,似乎從蕾蕾那裏掠走了一些給了姐姐,讓蕾蕾心有不甘。
過年了,爸媽買了新的衣裳,可是又多給姐姐買了一件,她總覺得姐姐的那件衣服比她的好,後來就哭叫着讓姐姐送給她。可是姐姐的衣服有點大,她又穿不了,她就又哭又鬧,姐姐無奈,只好將衣服給了她。她就那麼穿着像個小大人似的。爸媽看見了,都以為是姐姐主動給她的。
那時候爸媽在市場做小吃,家裏有很多幹不完的活,爸媽臨走的時候吩咐姐妹兩人,把家裏的活幫着做些,兩人答應的很乾脆,但是蕾蕾從來都不做,都是推給姐姐。姐姐不僅要坐家務,還要劈材,升水,打掃,洗菜,甚至燒菜煮飯。因為蕾蕾一直認為,姐姐本就是半路撞過來的,憑什麼要吃家的住家的?當然要多做些了。
不過後來發生一件事,讓蕾蕾更加堅定了讓姐姐離開這個家的決心。那陣子蕾蕾上初中一年級,姐姐三年級。期中考試結束後,姐姐的成績學年排名優異,而蕾蕾全班倒數。爸媽都誇獎姐姐是未來的大學苗子,叮嚀蕾蕾要像姐姐學習。蕾蕾氣不過,恨恨的撕掉了作業本。
之後,卻又把姐姐的書包偷偷扔進了河裏。姐姐發現自己的書包丟了,急的傷心的哭了好久。爸媽知道後,又勸慰姐姐,沒什麼大不了,媽再給你買個新的。蕾蕾知道了,心裏更加嫉妒和憤恨,趁爸媽不在的時候,説了一些話,讓姐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你不是我爸媽生的,你不該在這個家,你最好以後離開這裏,要不我就不讓你有好日子過。憑什麼本該是屬於我自己的東西,偏偏要被你平白無故拿去一份。”
説完,狠狠的扇了姐姐一巴掌。姐姐捂着臉,呆呆的看着蕾蕾,卻一句話也説不出來。
後來爸媽知道了這件事,狠狠的教訓了蕾蕾,説蕾蕾不懂事,為什麼不懂得謙讓。姐姐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是姐姐如今找不到家,咱應該好好待她。再説既然來到咱們家,就是有緣分,説不定將來姐姐出息了,會成為咱們家的大貴!
蕾蕾聽了爸媽的話,哭鬧了半月有餘。爸媽無奈,只好買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給了蕾蕾,蕾蕾才罷休。不過依然暗地裏對姐姐使壞,從沒有停止過。而姐姐從來不和蕾蕾斤斤計較,反倒對蕾蕾呵護有佳,彬彬有禮。
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恐怕是蕾蕾這輩子遭遇的最痛心疾首的事,不僅改變了這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蕾蕾的一生。
那是一年以後,姐姐高中入學體檢中被檢查出患有晚期胃癌,一家人得知這個災難性的消息,心從天上跌到了死谷。蕾蕾卻高興的不得了,終於可以讓這個早就該離開這個家的人離開了,真是老天爺有眼。不過蕾蕾也已經不小了,並沒有對這件事有多大聲張,只是表面裝作很難過,還安慰姐姐,會好起來的。
後來,爸媽為了給姐姐治病,砸鍋賣鐵,借光了家裏所有親戚的錢。那段時間媽媽天天去姐姐的病房照顧姐姐,可蕾蕾從來不會跟着去,因為她越來越生氣,爸媽辛苦那麼多年攢下的幾萬塊錢都給一個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姐姐治病了,而又留給自己什麼了呢?
可是後來有天,蕾蕾卻發生了意外事故,在放學的時候被一輛麪包車颳倒,頭部重重的磕在馬路牙上。蕾蕾被送往醫院救治,可是當她醒來的時候,卻什麼都看不見了。醫生和爸媽説了一番話,把爸爸嚇的腿都軟了,而媽媽竟當場昏厥。醫生説,由於蕾蕾的腦部受到嚴重撞擊,視神經受到嚴重擠壓,以後將永遠看不見東西了。
蕾蕾醒來後,發現自己看不見東西了,砸翻了整個病房的東西。她傷心,她害怕,她絕望。爸媽哭着拉下了蕾蕾,把她抱在懷裏,告訴她要堅強,告訴她要像姐姐一樣,儘管是遭遇了病魔的襲擊,也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不能對人生説放棄。
蕾蕾在經過醫生的鎮定之後,逐漸平復了心境。她忽然想起來,她想去看看姐姐,可是她心中有愧。經過這一次她自己也同樣經歷了病魔的襲擊和磨難之後,讓她思考了很多事情,也在不久的時間內成熟了許多,她忽然發現以前很對不起姐姐。
姐姐一向温情脈脈,待人寬厚,美好的微笑總是映照她平靜而又甜美的臉上。可是蕾蕾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了,她又怎麼能去看望姐姐?於是蕾蕾便時常問媽媽,關於姐姐的病情。媽媽説姐姐還在治療中,叫蕾蕾不須擔心,悉心療養自己的病情,才是最主要的。
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有一天蕾蕾忽然得到一個消息,醫生説要給她做一個手術,或許能恢復蕾蕾的視力,讓蕾蕾重見光明。蕾蕾得知這個消息,心中激動不已。爸媽都勸慰蕾蕾,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看見光明。
手術進行的很順利。一個月後,醫生揭下了蕾蕾眼睛上的繃帶,叫蕾蕾緩緩睜開眼睛。那一刻,蕾蕾經歷了今生最激動人心,恐怕日後都不會再發生的絕無僅有的驚喜和美好,她又再一次的看見了光明,看見了爸爸,看見了媽媽,看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她哭了,爸媽也跟着哭了,她知道自己為什麼哭了,因為她多麼的渴望能看見這個世界,回想曾經暗無天日的那些日子,她是多麼無助和害怕。她想過要死,可是卻沒有勇氣。
而爸媽也一直鼓勵她要像姐姐一樣堅強,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她忽然想起了姐姐,她想去看看姐姐,她要和姐姐道歉,她要和姐姐做一輩子的姐妹,她要把曾經欠姐姐的都還給姐姐。
可是爸媽的一句話,卻是讓蕾蕾心肺懼裂。爸媽説,姐姐一個多月前因為癌症已經去世了。蕾蕾聽了這個消息,煞時間哭的撕心裂肺。醫生告訴她,眼睛剛恢復光明,不能哭的。可是蕾蕾忍不住,她欠了姐姐太多了,想着自己如此幸運的活下來了,又重見了光明,而姐姐自小就苦命,或許是被親爹親媽趕出了家門,也或許是從小就無父無母的孤兒,自從到了自家以後,卻又遭到自己的百般羞辱和責難,究竟姐姐犯了什麼錯,要讓姐姐的人生如此悲慘?
蕾蕾想不明白,她為什麼以前要對姐姐如此刻薄和欺辱,她現在無盡的悔恨。
就這樣,蕾蕾在極度的悲痛和懊悔中度過了一年的時光。雖然她恢復了眼睛,看見了世界,卻永遠的失去了姐姐。
可是後來,當她去醫院複查的時候,她得知了一個消息,卻讓她當場戳瞎了自己的眼睛。她在醫生的病歷本上看見了自己曾經的手術記錄,而捐獻眼角膜的人,是她的姐姐,秦月
榮。爸媽摟着哭嚎中的蕾蕾,告訴她為什麼當初沒有和她説明她的眼角膜是姐姐捐給她的,
就是怕蕾蕾生性孤傲的性格,會害了自己。可如今還是被蕾蕾知道了這個秘密。
蕾蕾邊哭邊説,她這一輩子都不要欠姐姐的,她欠姐姐的已經太多太多了,或許是她這輩子都還不完的。如果可以一命換一命,她願意用自己的一命去換姐姐的一命。
聽了蕾蕾的話,在場的所有醫生都震驚了。爸媽安撫着蕾蕾,告訴她,姐姐當時決定捐獻眼角膜給她的時候,就告訴爸媽轉達給蕾蕾。她今生遇到爸媽是她最幸運的事,如果不是遇見爸媽,她或許早就凍死在街頭。如今她身患絕症,恐怕無法報答爸媽的恩情,只有捐獻眼角膜給妹妹,或許才是對爸媽最好的報答。
蕾蕾聽了爸媽的話,想要死的心都有了。可是如今,姐姐已經不在了,這該是讓蕾蕾有多麼的傷心?
後來,醫生及時為蕾蕾做了恢復手術,萬幸的是蕾蕾並沒有將自己的眼睛傷害的多麼嚴重。包紮了傷口,修養了一個月,蕾蕾就恢復了光明。但是這一次,蕾蕾徹底明白了人活着的意義。對於她而言,她已經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姐姐而活,為了讓九泉之下的姐姐能看見自己幸福而活,那才是對姐姐最大的報答。
這就是蕾蕾今生經歷的最讓她刻骨銘心的一件事。
【故事完,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右眼受傷的王先生躺在病牀上接受治療。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近日,上海地鐵世紀大道站出站口貼出一張“尋找目擊證人”的告示,稱一名男子因阻止一起羣毆事件,反遭毆打併被戳瞎右眼。這一説法經個別微信公號轉載後,引發網民關注。
真相如何?
9月19日,上述告示的發佈者沈女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被戳瞎眼睛男子是她丈夫,目前仍然沒有找到目擊者,也無法尋找到參與鬥毆的當事人。沈女士稱,她已經報案,目前警方正在調查,並已與其談過話。
據沈女士介紹,9月15日晚8時40分許,她丈夫王某出門幫小孩買温度計,路過濰坊路世紀大道(上海銀行門口),看見3名男子在毆打另外一名男子頭部,當即上前制止。不料3名男子不但沒有停手,其中2人反而追打王某。王某被對方從上海銀行門口一直追打到他們所住的竹園新村335弄口,途中右眼被雨傘戳瞎,最後是小區保安報的警。
沈女士稱,由於當天下雨,王某和打人者都帶了長柄傘。
竹園新村小區一名保安向澎湃新聞證實,他目睹了事件後半段。“我聽到有雜亂的腳步聲,當時是晚上8點45分左右,見到兩個男的圍着一個男的打,打得很兇,一個拿拳頭,一個用雨傘打身體和頭部。嘴裏還不停地嚷嚷‘讓你跑’。被打的人想要站起來一下又倒下去了。”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保安回憶説,“那兩個打人的其中一人帶酒氣,後來被打的人爬進了保安室,説師傅幫我報一下警。我馬上把門關掉,不讓那兩個男的進來,就報了警。”
王某因何遭到追打,目前只有其妻沈女士提供了上述説法。打傷王某的人則一直沒有現身。
沈女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王某已經40多歲了,現在右眼眼睛失明,左邊臉腫起,有輕微腦震盪,人情緒不穩定,不能接受採訪。沈女士説,“尋找證人”的告示貼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人和她聯繫。因此,她和丈夫暫時沒有其他證據能證明上述説法。
澎湃新聞記者經多方證實,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辛福綿綿”:外省人反客為主,氣焰太囂張了,該深思了,改整頓了,畢竟這有損一個國際都市的形象了。
網友“龍戰三千里”:打擊黑惡勢力刻不容緩
網友“老熊維尼”:公民眼睛瞎了不能看嗎,謬論
網友“niuan niuan”:不可否認,在我國做好人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運氣!,否則那種蛋疼的感覺讓你終身難忘! 祝願好人終得好報!
網友“slavis”:什麼年代了,還有那麼**嘛?
網友“事實説話”:難道被救助的那個男人受傷不到醫院治療死了嗎?他不就是證人知道兇手嗎?
網友“我不敢説因為怕刪帖”:少惹是非。
網友“五哥大人•第八感覺醒”:如果這是個外國人
網友“5463034270”:調看攝像記錄,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網友“kernel”:你以為這些數據是想調就能調看的?
網友“老熊維尼”:公安平時鼓吹的鷹眼探頭去那裏了。這麼大的國際都市又是陸家嘴地區發生那麼大的事情,警方也不出來表個態度。應該全力追捕施暴者
網友“kernel”:你以為這些數據是想調就能調看的?
網友“五哥大人•第八感覺醒”:如果這是個外國人
網友“老熊維尼”:公安平時鼓吹的鷹眼探頭去那裏了。這麼大的國際都市又是陸家嘴地區發生那麼大的事情,警方也不出來表個態度。應該全力追捕施暴者
(1970-01-01)
當地時間2015年3月17日,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與中國副總理馬凱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朔伊布勒當日表示德國加入亞投行。 CFP 圖
儘管主導籌建亞投行,但中國“不會以老大自居,有事好商量”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説説的。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已經主動提出一項提案,內容是放棄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中的否決權,此舉旨在吸引歐洲主要國家加入。
據參與創建亞投行的相關人士透露,過去幾周時間裏,中國的談判官員已經向美國在歐洲最堅定的一些盟友作出了上述表態。他們表示,這項提議對於説服讓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同意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項提議意味着,沒有哪個國家能在亞投行中主導決策進程,這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長久以來的做法大相徑庭。儘管僅擁有不到20%的投票權,但美國能在一些重大決策上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鎖”,這種組織結構在過去多年時間裏備受世界其他國家詬病。
“中國方面‘從長計議’的做法頗見成效。”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部和金融研究部主任的普拉薩(Eswar Prasad)説道,“他們並不着急,因為他們知道其他國家會來投奔。”
美國財政部官員則拒絕就中國方面作出的“無否決權”承諾置評。
3月22日,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羣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上稱,“在亞投行初期,作為一個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國家,中國將遵守國際通行準則,中國不會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有事好商量,儘量以達成一致的方式決策,而不是靠投票權決定。”
此前,中國對外表示可出資到50%,不過,金立羣的表態意味着中國並不刻意尋求“一股獨大”的立場。
“在美國、日本等一些大國沒有參與之前,為了保證股本金達到一定的規模,中國提出出資額可以最高達到50%,以便使亞投行能夠如期開張運行。今後,隨着更多國家的參與,中國將會單方面稀釋自己的股份。”金立羣説。
世界銀行成立於194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於1945年,兩者總部皆設在美國華盛頓,且美國幾乎擁有一票否決權。亞洲開發銀行創建於1966年,日本對其有巨大影響力,自其建立的半個世紀以來,亞洲開發銀行的歷任行長都由日本人擔任。
亞投行的定位也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多邊開發機構,按照多邊開發銀行的模式和原則運營,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
據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羣透露, 到本月底也就是申請成為創始國的截至日期,最終的亞投行創始人員會超過35個國家。截至目前,亞投行的意向創始國為33個,包括:中國、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爾代夫、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新西蘭、越南、英國、意大利、德國、法國、盧森堡和瑞士。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5142043949”:搞這種東西首要目的並不是賺錢,而是一種區域經濟的戰略投資跟合作,擴大自身的經濟發展平台和舞台。很多人説中國放棄否決權是賠本賺吆喝,其實不然。其一中國是大股東賺錢自然是受益最大的;其二,不搞一言堂更有利於各國的積極參入,有利運營和發展;其三,這是一個拋磚引玉的策略,雖然名為亞投行,別忘了中國屬於亞洲最大的國家,中國還有很大一部分地區屬要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亞投行的建立無疑問是一個新的資金來源。另外也為國內企業向外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平台;第四,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國的國際事務的參入度和影響力。
網友“瞌睡蟲猛於虎”: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做上癮了,格局大是好事,但是別撒大網最後沒有腕力撈起來
網友“約克”:這樣誰出資多以後在誰的國家採購就多,大家都願意幹,而且拋開美元玩
網友“約克”:不應該以美元計算,應該以等值美元金的本國貨幣出資,定期擴充資本,採購按照出資情況溶解本國貨幣採購
網友“李興起”:國內法家,國際儒家
網友“路人甲”:沒有俄羅斯?説好的好朋友呢
網友“天變變”:中國出錢玩個不能控制住局面的游泳是在玩火嗎?
網友“實話是説”:是戳了中國痛處吧。沒有一定的特權,你發起設立目的何在?出錢還那麼多?中國的實力還不足以制定遊戲規則!
網友“盤庚”:某項權利的獲取和放棄都應以從長計議,不應拍腦而決,更不應為博取某利益體高興而放棄權利,最終落入別人“遊戲”圈套而喪失國家利益。
網友“健行漸遠”:個人以為用儒家那套運用到國際事務上是行不通的,不然悶虧吃到死,前車之鑑太多!
網友“約克”:不應該以美元計算,應該以等值美元金的本國貨幣出資,定期擴充資本,採購按照出資情況溶解本國貨幣採購
(1970-01-01)
生了女孩,父母一般不用為女孩買房;陪嫁時一般會選擇送車,頂多送個裝修費,而車和裝修的成本則相對較低,甚至還有彈性。澎湃資料
在傳統觀念裏,更多的中國家庭想生兒子。不過,5月16日,在南京財經大學舉辦的2015第二屆香樟經濟學論壇上,有專家介紹,在過去幾年內,通過對國內10個地級市的4309個家庭採樣調查後發現: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現代快報》5月17日)
中國社會“男尊女卑”了千百年之後,傳統觀念正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能佐證這一點的不僅僅是學術調查,更有某門户網站的調查:在“生男好還是生女好”這一問題上,63.2%的受調查網友認同“生女孩幸福感更高”的結論,26%的人“説不清”,只有10%的人認為“生男孩更幸福”;只有25.7%的網友還能選擇“願意生男孩”,有49.7%的網友選擇“是因為房價高不敢生男孩”。
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生活觀念、消費觀念以及家庭倫理觀念的巨大變化。拿生男生女這件事來講,前些年農村的牆上寫滿“生男生女都一樣”之類的標語,這早已變得缺少説服力。如果有選擇的可能,恐怕更多家庭將選擇一個幸福指數高、生活壓力小的選項——生女娃。
就給子女買房這一話題來説,坊間有這樣一個通俗比喻:生男是“建設銀行”,生女是“招商銀行”,意即生了男孩,將來要為他買房子、結婚準備錢;如果本地房價高,則意味着生了男孩很可能要讓家庭揹負上更大的經濟壓力。生了女孩,則可能會有所不同,父母一般不用為女孩買房;陪嫁時一般會選擇送車,頂多送個裝修費,而車和裝修的成本則相對較低,甚至還有彈性。
除了買房、結婚的成本高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不可迴避——結婚之後,女性在家庭中的話語權一般高於男性。因此,這也基本導致了這種現象:就孝順度而言,女婿的表現往往比媳婦好;如果同處一個屋檐下,則與岳父岳母居住時往往比與公公婆婆居住時更加和諧。
從傳統的“男尊女卑”,到現在的“生女幸福指數高”,“男女平等”這個宏大命題遭遇了某種程度的“矯枉過正”。表面上看,這是很多家庭對於生活痛楚的反思所致,但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國三十多年的城鎮化建設實施以來,有兩項指標或兩項任務完全超出了各方預期與控制範圍:一是,我國的房價尤其一些大城市或一線城市的房價,已遠遠超出民眾心理承受範圍;二是,在計劃生育實施過程中,在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左右下,我國男女性別比開始失調,導致女性的“身價”越來越高。
世世代代追求的“男女平等”,在絕對意義上可能很難實現。然而,也不該出現“生女比生男更幸福”的命題。在房價高企的語境下,在“剩男”將比“剩女”多出數千萬的語境下,“生男生女一個樣”的口號恐怕顯得有些過時了。(原文題為《“生男不如生女”戳中現實痛楚》)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1924071471”:我們單位的女生,好多父母都有給她們買房,她們自己掙錢時間長了也可以買房,自己有才是真的有。
網友“鐵面判官44”:不準生呀,,,男孩女孩兩個最好。
網友“隱風”:主要是高房價壓力大,
網友“繁似錦”:呵呵,我就是女孩,我爹死活想要男孩在外面找了三,和我媽離婚後生了兩孩子都是女孩,也許這就是命~去年考上清華,就是想證明給他看,女孩可以比男孩有出息
網友“Xtina_dh”:以前大學宿舍的小夥伴都説 希望自己生女兒 貼心 孝順 不用買房 兒子的話 如果是gay多好 不用擔心婆媳問題了
網友“So_in_life”:@肉肉不是酥肉
網友“肉肉不是酥肉”:回覆@So_in_life:養你的小小睿好貴啊 還要養他女朋友[挖鼻]
網友“CZTV8”:長恨歌中就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網友“阿晶07”:讓他們生男的,對,再多生一點,搞房地產的要高興死了[挖鼻屎]
網友“管紗a”:回覆@落單的瘦豬:你去問你媽。如果可以選擇。還是希望生男孩嗎。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我媽雖然天天罵我哥。但是...
(1970-01-01)
有一種逝去,是扼腕嘆息後的依依不捨。10月10日起,一則追憶江蘇援疆幹部王華的 H5 微視頻在網上瘋轉,網友們評價 “直擊心靈、戳中淚點 ”。他的故事,為什麼會讓這麼多人淚奔?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在線致敬,為他送別?
H5 微視頻上線,網友刷屏
8月18日,江蘇援疆幹部王華前往奎屯參加援疆工作座談會,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將41歲的寶貴生命獻給了伊犁墾區。
8月22日的追悼會,前來弔唁的羣眾排起了長隊。無論相識還是不相識的人,都對他的離去無比痛惜。
這段時間以來,王華生前為伊寧羣眾、為新疆發展所做的諸多工作,也越來越多地為人所瞭解,併為之動容。重情重義、勤奮務實、才學兼備、平易近人,是大家賦予他最多的評價。
10月10日中午,現代快報推出 H5 微視頻《想你》,講述了王華生前的事蹟,以及大家對他的想念。各大網絡、客户端、微信和微博進行了轉載,截至11日晚8時,閲讀量已超過236萬,網友紛紛轉發,向王華表達敬意。
他是這樣一個人
王華是江蘇鎮江人,1975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他從最基層的刑偵民警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於2012年2月擔任江蘇句容市副市長。2013年12月起援疆,擔任鎮江市援疆指揮組副組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師長助理。
他留下的12本厚厚的日記、滿滿的日程,見證了他在新疆的984天裏,工作起來有多拼。
“援疆不求項目高大上,但求貼近民生、急百姓所急。”王華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
他在四師醫院調研時,看到樓道里都擠滿了病牀,急得連夜打報告,一趟趟跑資金。如今,醫院17層的綜合樓已經投入使用。
他特別牽掛可克達拉市高級中學的建設,2014年過年時還召集開會討論方案。如今,學校即將竣工。
大到保障房小區,小到社區服務中心,都在他的奔走下投入使用 ……
“他平時很少跟我聊工作,但經常説希望做一些對民生有幫助的事 ”。在妻子王翔的心目中,王華一直是這樣一個努力、樸實、務實的人。
《想你》發佈後,擊中網友淚點
在別人眼裏,忙碌的王華像個超人。他自己卻説,來疆後變得多愁善感了,常因一句鄉音或詩句感動落淚。看到他在宿舍牆上貼的一首《靜夜思》,大家才知道,其實他無比想念4000多公里外的家鄉。
如果不是 8月18日的這場意外,王華應該在今年9月,陪伴兒子跨入初中的校門;應該在國慶節回來,幫父母換一台電視機;應該在今年底結束3年的援疆任務,回來多陪陪家人 ……
然而,這些承諾永遠不可能再實現。年僅41歲的王華,把無盡的悲傷和想念,留給了他摯愛的親人、友人、同學和同事。
10月10日中午,現代快報製作推出的H5微視頻《想你》發佈後,網友紛紛表示,被擊中淚點。
網友 “小蟲6233”留言:看哭了!完全被拉進故事裏!這樣的一個幹部,有血有肉,就是我們身邊人;
網友 “1245930”留言:願天堂開眼,他和雪蓮為伴。
網友 “天山雪蓮 ”留言: 我是援疆大美新疆的後人,在天山腳下長大了,我為敬重的人點贊!
網友 “老孫 ”留言:希望所有公務員都要向他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網友 “黃金旅行 ”留言:多一點這樣的好乾部,人民就多一點幸福
……
微視頻引發更多追憶
“ 不是説好了39個人一起來,一起回,一個都不能少嗎?”跟王華一起援疆的同事將《想你》轉發到微信朋友圈,悼念曾經的戰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教育局局長魯建新看了一遍又一遍《想你》,每次都難過不已。她至今都不能相信,王華已經不在了。因為她清楚地記得,在王華去世前兩天,還在電話中和她商量可克達拉市高級中學掛牌的事情。
看到《想你》的時候,伊力米努爾 · 馬合木提淚流不止。伊力米努爾是王華在新疆資助的學生之一。今年夏天,伊力米努爾考取了大連海洋大學。但是,還沒來得及告訴王叔叔喜訊,就聽到了噩耗。
“看了《想你》,瞭解了王叔叔更多的故事,也讓我更加想念他。”伊力米努爾説。
向王華致敬,“信念讓我們不再平凡”
朱海是江蘇省公安廳的一位民警,他也畢業於人民公安大學,看到《想你》後,立即分享到了校友羣裏。“很感人,為有這樣的校友驕傲!”
“知道援疆苦,但看了這則 H5 才知道,援建之苦,並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與家人兩地分居,才是最痛苦的。”孫林是江蘇省級機關的一位公務員,兩年前,他曾經申請過援疆,但後來由於身體原因,沒有得償所願。
孫林説,他看到王華在宿舍裏寫《靜夜思》這一細節時,忍不住淚崩,“ 這才是真實的援疆幹部的形象,並不高大上,但更能打動我。”
王華的事蹟,在眾多援疆、援藏幹部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江蘇援藏幹部張曉明説,
看了《想你》後,感同身受。“我去援藏不久,最大的困難倒不是什麼高原反應,而是跟家人的分離,自己習慣的生活突然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王華、我,還有其他的援友都一樣,到了邊疆後,都是盡心盡責,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當地幹部羣眾一起幹,把事情做好!”
張曉明説,向王華致敬,也向所有奮戰在邊疆的援友致敬,“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信念讓我們不再平凡!”
(原題為《<想你>戳中淚點,網友刷屏致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嶽小婉1996”:以為是韓劇 想你 我錯了
網友“小汗衫”:致敬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