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現場調查:假如沒有人類這個觀測者, 那麼這個宇宙還存在嗎?

由 湯生 發佈於 綜合

  以人作為觀測者、以視覺作為觀測手段來説,一次觀測行為就是我們與觀測對象進行了一次能量的相互作用、或者叫一次信息的相互交換。而這個兩個系統間的能量作用(信息交換)是通過光能來實現的。

  如果使用的觀測手段是聽覺或觸覺,那就是振動能,而嗅覺或味覺,就是化學能。我們已經知道,振動能和化學能在基本層面上都屬於電磁能,是和光能一樣的類型的能量形式。

  當然,要再往基本層面上去,這五種人認識宇宙觀測宇宙的手段到底是屬於哪種基本的相互作用力,就要問物理學的專家了,不是專家也講不清楚。

  但是人,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由系統內(也就是我們人的身體內)的各種能量作用、或者叫做信息交換組成。

  觀測對象,也是一個系統,同樣是由系統內的各種能量作用(信息交換)組成。

  所以,一次觀測行為,其實就是觀測者和觀測對象這兩個系統之間由於有了能量作用(信息交換)而形成了一個更大的系統。如果停止了觀測行為,那麼這個更大的系統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如果觀測者這個系統不是特定地指“人”,那麼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轉變為:“如果由兩個子系統組成的一個大系統因為組成關係的消失而不存在了,那麼這兩個子系統是否還存在?”

  所以,接下來我們又得定義什麼是系統?這個可能還好定義一些,如果在兩個空間位置之間發生了能量的相互作用(信息的相互交換),就形成了一個最基本的系統。

  1.這裏所説的觀測者不是指單個的人或人類,是指整個宇宙意識,是宏觀尺度的智慧,如果整個宇宙沒有任何意識存在或所謂的智慧體存在,也就是所謂唯物論者認為的物質世界的反映,怎麼能證明這個宇宙的存在?

  2.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本來就是無中生有,大爆炸前極端無限狀態下的奇點,時間空間都不存在,更無智慧和意識存在,也就是沒有任何觀測者,宇宙當然也不存在。

  3.不同層級,不同維度的觀測者,對宇宙肯定有不同的認知,觀測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微觀世界的觀測者(假設在細胞核或更小尺度有觀測者的話),它們觀測到的世界與人類觀測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樣,而更大宏觀尺度(比如現在認為我們世界是虛擬世界,那麼創造這個虛擬世界的智慧)的觀測者,所觀測到的世界就更加不一樣,多維度多宇宙理論裏面的觀測者對宇宙的認知更千差萬別,因此,實質上所謂宇宙實際是各種意識的反映,沒有觀測者,就無法證明這個宇宙的存在。

  4.唯物論認為意識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物質是客觀存在,是第一性,但如果沒有意識(觀測者),沒有反映物質世界的媒介,第一性第二性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是宇宙精神,是一羣觀測者,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哲學才有意義,宇宙無須證明當然存在,不管你看不看承認不承認,這個世界都存在着。

  從微觀上兩個空間位置間的能量作用(信息交換)一直到三個、四個空間位置間的,還都能想象以至於定義,因為四個位置間的相互作用是組成我們三維空間的基本條件,但是超過四個點的能量作用(信息交換),以至於到達無數個點的宏觀物體這樣的子系統,到底應該如何來定義和區分呢?也許我們只有分層來定義,比如以三個點構成的一個基本的時間面為一層。

  我們現在再做最後一個定義,就是假設宇宙的定義就是在這同一個時間面上的各種能量的相互作用。

  那麼作為宇宙來説,是不存在觀測者的,因為任何子系統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以觀測的定義,它無法再以宇宙為一個子系統來相互作用的。而宇宙的存在,即以這個時間面、三個點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否還繼續存在並不斷延伸為前提的。

  如果我們是以“不存在觀測者這個子系統以外的,宇宙所有其他的系統是否還存在”作為問題,那麼,我認為,在剔除了與觀測者發生任何能量相互作用(信息交換)的時空之外的系統都還將繼續隨着時間面的延伸而不受觀測者影響的存在着。就如所説的,在以觀測者為中心的光錐之外的事件是不受觀測者影響的。

  不過我覺得還是簡單點來説,舉個例子來説。

  你看到了一塊磁鐵,這只是你看到的,你定義它,你認為它是一塊磁鐵。所以當你死了,或者不看它了,不再與它有任何關係了,那麼這塊磁鐵就是不存在了。

  但是作為磁鐵附近的一根鐵釘,並不認為這是塊磁鐵,在你一開始看到並認出這是塊磁鐵的時候,它只認為這是一股對它的磁力,在你繼續看磁鐵的時候,它可能感受的這股作用力已經變化了,比如因為你看到了給它通了電了,或者把它轉了方向了,等等此類。那麼鐵釘作為觀測者就認為你眼中的磁鐵已經變化了,也就是原來的磁鐵已經消失了。但你還是認為磁鐵仍然還在。

  也就是説,宇宙的存在與否跟所有的觀測者都是無關的,因為宇宙不存在觀測者。

  又或者説,每個觀測者有每一個的宇宙,所以當他不觀測時他的宇宙當然也就消失了。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