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作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點發展區域,隨着城市配套的完善,廊坊將成為投資客重點考慮的區域。新機場投入使用後,通過快速通道連接而形成的新空港經濟圈,將推動臨空產業快速聚集。新機場周邊未來將成為協同發展的新增長極。

  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加速,環京區域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多中心的發展的政策契機,迎來絕佳的投資風潮。未來隨着交通、配套的逐步完善,將成為資本湧入的重點區域。

  隨着非首都功能的外溢及首都第二機場的建設消息的確定,一直希望借勢大北京謀求自身發展的河北省,終於找到了最為現實的戰略突破口。隨着首都第二機場的不斷建設,按照以往經驗空港經濟是拉動區域經濟的重要引擎。

  廊坊開發區位於北京新機場的東南,距首都第二機場僅22公里。廊坊孔雀城大學裏,大學裏•峯尚位於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核心區,隨着2019年北京新機場的正式運營,首都經濟圈即將進入高速發展期。屆時廊坊孔雀城 大學裏將承接超過100萬的區域人潮,暢享城市繁華。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題:京津冀生態一體化強勢推進

  新華社記者倪元錦、張華迎、齊雷傑

  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乘着協同發展的東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統籌山、水、林、田、土的整體修復,深度推進大氣治理。

  復綠礦山 涵養水源

  鳥兒的啼唱取代了開山採石的轟鳴,煙塵瀰漫的空氣變得清爽,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創面披上“綠裝”……這是生活在天津市薊州區城北大興峪礦區周邊羣眾的感觸。

  薊州區啓動“礦山復綠”工程,投資28億元,為天津市石礦、東後子峪、漁山等8處廢棄礦區修復山體創面超過330萬平方米。

  華北地下水漏斗區的“鍋底”——河北省衡水市,日前傳來好消息,經過3年治理,其深層地下水的水位埋深持續回升。2014年,河北省啓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已覆蓋9市115縣,目前試點區淺層地下水的埋深下降速率減緩,深層地下水的埋深止跌回升。

  天津市水務局陳曉虎説,近年來,天津市開採地下水逐年減少,由此,大幅度、波動性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在北京,南水北調工程,讓水資源戰略儲備獲得改善。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安君介紹,江水進京兩年多,北京市地下水共壓採約2.5億方,逐步減緩了下降趨勢。2015年末,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與2014年末基本持平,僅下降0.09米;2016年末,平原區地下水的埋深比2015年末回升0.52米。

  直面大氣污染治理

  煤炭仍然是北京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的首要來源。數據顯示,京津冀年消耗燃煤約4億噸,其中北京燃煤消耗量已降至1000萬噸以下,全市優質能源佔比超過80%,但對河北省而言,大約80%的能源消耗來自煤炭。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研究表明,京津冀區域PM2.5主要來自工業和民用,其中冬季民用污染佔比超過50%,最主要就是“散煤燃燒”的貢獻。

  由此,“禁煤區”建設和推進“散煤清潔化”,成為三地協同治理大氣污染的縮影。

  2014年8月,北京發佈“禁燃區規劃”,提出2020年位於市中心的城六區全面禁燃。

  南蔡村鎮位於北京、天津、廊坊“金三角”地帶,今年採暖季這裏將告別散煤取暖和炊事。南蔡村地處的天津市武清區,今年將有19.98萬户村民告別煤炭。

  今年8月,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完成“氣代煤”改造。預計10月底,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禁煤區”範圍內120多萬户將使用清潔能源,上述環京區域散煤“清零”。

  同時,京津冀三地在環境治理方面,開展管理體制創新,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統一執法。

  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的環保部門、質監部門共同發佈環保領域首個“統一標準”《建築類塗料與膠黏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以減少約20%的無組織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該物質是PM2.5和臭氧污染的“前體物”。

  統一監測方面,北京市環保局局長方力説,京津冀已統一應急預警分級,採取地域聯動、時間聯動、人員聯動等“三聯”模式,聚焦高架點源、燃煤、移動源等重點污染源的監測。

  在執法領域,三地統一聯動。2015年11月,京津冀建立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確立定期會商、聯動執法、聯合檢查、重點案件聯合後督察、信息共享5項制度。

  逆水行舟 方至千里

  受訪業內人士指出,部分發達國家的空氣質量在完成工業化後、歷經半個多世紀治理才呈現好轉,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治理環境,形勢更加複雜、任務更加繁重。國務院“大氣十條”頒佈以來,各項治霾措施僅“積跬步”,“至千里”還有很遠的路。

  北京市大規模綜合治理大氣污染,始於1998年。2013年,PM2.5濃度正式納入監測範圍,並出台為期五年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6年,北京市PM2.5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18.0%;重污染天數由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6年的39天。此外,2016年,天津市、河北省的PM2.5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70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分別下降28.1%、35.2%。

  然而,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PM2.5濃度同比升14.3%,PM10濃度同比升13.2%,呈現反彈。“治理灰霾,需要釜底抽薪。點滴成績背後,治理與排污,正步入相持階段。”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説。

  環保部日前出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等“1+6”配套方案,聚焦“散亂污”企業、集羣綜合整治、高架源穩定達標排放,加大壓煤減排、提標改造、錯峯生產措施力度,尤其把重污染天氣妥善應對作為重要突破口。

  污染並非一時一日,治理也難一蹴而就。這是“發展權”與“健康權”的博弈,可謂“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參與採寫:韋慧、鞏志宏)

  (2017-10-10)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市區道路建設提速美麗鄉村道路建設成重頭戲

  今年以來,滄州市開始了饒安大道、永樂大道、臨海路等26條城市道路的建設。目前,已有晴川路(朝陽大道—浮陽大道)、迎賓大道西側排水改造(太原路—海河路)、雙金路(浮陽大道—署西街)、泰和星耀城東側規劃路(御河路—雙金路)、天成名著一期南側規劃路(吉林大道—青海大道)等5條道路完成實體建設。

  同時,4條道路已開始施工建設,包括宏宇亞龍灣南北向規劃路(廣州路—亞龍灣南地界)、配件北路(浮陽大道—貽成御景獅城西側南北向規劃路)、寧夏大道西側規劃路(北京路—天昕大廈南側)、動物園北側規劃路(海豐大道—長蘆南大道)。

  此外,交通南大街改造(黃河路—解放路)、五七新村西區規劃路(開元大道—泰大國際)、饒安大道(渤海路—臨海路)、永樂大道(渤海路—臨海路)、臨海路(長蘆大道—饒安大道)、華信物流園區南北向路(307國道—規劃海河路)等項目即將上網發佈招標公告;杭州路(吉林大道—新疆大道)、動物園南側規劃路(海豐大道—長蘆南大道)、保利花園規劃路、規劃一街(九河路—世紀之星幼兒園)等10餘個項目已經完成規劃選址。

  建成後的饒安大道、永樂大道、臨海路將為新華區傳化物流項目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動物園北側規劃路、南側規劃路將使獅城百姓遊覽動物園更加便捷;保利花園規劃路、天成名著規劃路等小區規劃路的建成,將使小區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滄州把美麗鄉村道路硬化工程作為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重頭戲來抓,截至目前,256個由省交通運輸廳燃油税資金補助修建的美麗鄉村道路硬化項目全部完工,硬化道路234公里,總投資9406萬元。

  道路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礎。為保證道路硬化項目的順利實施,滄州市嚴格落實“政府督導、部門指導、專業監理、社會監督、企業自檢”的五級質量保證體系。由該市交通運輸局成立了7個美麗鄉村建設道路硬化建設項目專項督導組,對項目的基本建設程序、工程質量控制、進度控制、工程質量鑑定及交竣工驗收均進行全方位監管。同時,各縣(市、區)地方道路管理站抽調了200餘名專業人員,在14個縣(市)分別成立了工作組,對轄區內的美麗鄉村建設道路硬化的工程設計、施工圖審批、質量監督工作進行技術幫扶和指導組織項目招投標,督導鄉、村“兩委”做好項目實施。為確保工程“陽光”開展,各縣(市、區)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全部落實“七公開”制度,即在現場及該市“農村公路七公開網絡平台”,公示建設里程、技術標準、施工單位、資金籌集、工程監理(工程監督)、工程驗收等內容,便於接受全社會監督,確保惠民工程落到實處。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滄州主城區道路實現雨污分流 改造長度達百餘公里

  2016年底,滄州市主城區已實現雨污分流改造的道路長度102.58公里,佔道路總長度的72%。今年,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繼續推進,工程重點圍繞城區積水路段進行,在實現雨污分流的同時,緩解城區主要積水路段的積水問題。

  滄州市區主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分佈於運東、運西兩個區域,有3個排水片區,分別為水月寺大街維明路片區、清真寺志強路片區、運西片區。計劃改造道路31條,道路總長度29.228公里,新建管網總長度59.3公里,其中雨水管道12.6公里、污水管道46.7公里,改造舊管網67.2公里。

  為減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給市民帶來的不便,改造工程堅持小段速成原則。滄州市主要採取了3條有效措施,一是減少路面開挖,新建排水佈置儘量避開機動車道。二是為了降低工程投資,最大限度對原排水管道進行保留利用,減少新建管道數。三是為了縮短施工工期,減小管道埋深,儘量避免破壞綠化,避讓其他管線、地上建築及地下構築物。同時,加強揚塵治理和現場圍擋工作,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截至目前,已有22條道路進場施工。其中污水管道已完成20.56公里;雨水管道已完成8.92公里;清淤管道已完成10.74公里。預計整個項目將在11月中旬竣工。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美麗街區建設着力打造民生工程

  作為滄州市委、市政府力推的一項民生工程,美麗街區建設已經全面鋪開。作為建設重點的中心城區742條小街巷,改造工作已經啓動。其中運河區411條,新華區331條。

  此次美麗街區建設不僅包括拓寬硬化路面、道路修繕、便道環保磚鋪設、排水管網改造等,而且要在小街巷硬化全覆蓋的基礎上,同步實現亮化、美化和綠化,既方便市民出行,又打造了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市城管局5月已將742條小街巷分別要實施哪些工程建設、責任單位是誰、工程進度怎樣督導等,製成任務清單下發新華區和運河區。

  截至目前,美麗街區建設已取得進展。運河區已對轄區一期131條小街巷進行了實地踏勘和詳細記錄,完成了小街巷硬化一期的立項工作,並選取西寺街、潘家樓衚衕、一中前街小區南街、市府東路、育紅西路、康寧路、睛川路、萬泰麗景規劃路、新生路等9條小街巷作為美麗街區建設試點。新華區已對轄區一期215條小街巷進行了實地踏勘和詳細記錄,完成了小街巷硬化一期的立項工作,並選取龍泉小區路、海浩路、開元小區路、東風東路、警民路、蔡莊子社區路、交東路等7條小街巷作為美麗街區建設試點。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大力實施大運河沿線及中心城區綠化工程

  日前,滄州市秋冬季造林綠化工程正式啓動,其中同步實施了大運河沿線綠化工程和中心城區高速公路圍合區綠化工程。秋冬季造林綠化的總體目標是54萬畝,其中,大運河沿線33.8萬畝、中心城區高速圍合區15萬畝、其他工程5.2萬畝。近年來,滄州市始終把造林綠化作為一項基礎性和戰略性的工作來抓,通過開展綠色滄州攻堅行動,2014年至2017年春季,全市累計完成造林19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9.5%,實現了在全省的晉級升位。

  滄州市以傳承大運河生態文明、建設大運河生態文化帶、改善大運河沿線生態環境為目標,啓動了大運河沿線綠化工程,把運河沿線打造成為滄州特色、富民強市的生態帶、經濟帶、文化帶。工程中,綠化運河兩岸河堤234千米,計劃新造林33.8萬畝,2017年秋冬季完成主體工程建設,2018年春季完成工程掃尾。在大運河(不含中心城區段)河道兩側各建設寬度500米以上、在只有一側堤岸(運河西岸屬於衡水市管轄)的東光、吳橋段建設單側寬度不低於1000米的大綠廊,其間佈局森林公園、家庭林場、桑果採摘園、林果觀光區、林業體驗園、綠色生態休閒區、運河生態公園等。

  此工程涉及運河區、新華區、開發區、高新區和滄縣、青縣的11個鄉鎮25個村,其中,滄縣13萬畝、運河區6000畝、新華區8000畝、開發區1700畝、高新區1300畝、青縣2200畝。本着喬灌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相搭配的原則,在京滬高鐵、京滬鐵路、朔黃鐵路等7條骨幹路、渠兩側建設綠化寬度各50米以上的景觀綠化帶。在滄縣建設集中連片的萬畝大方和串珠式千畝以上的生態林大方,開發森林休閒、療養等項目。運河區、新華區、開發區、高新區進行擴方連片綠化,形成千畝方、萬畝片。利用村莊之間的大方大片土地或窪澱、坑塘等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千畝以上規模的集休閒、康養於一體的高標準城郊森林遊園或基地。

  (2017-09-29)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思源政通集團董事長 張亮

  數據多跑路,市民少跑腿,百姓的需求很容易得到精準的滿足;互聯互通,不再有信息孤島,政府通過對資源進行高效率的配置,進行智慧決策和科學管理。思源政通集團北京公司副總經理呂兆海認為,這是智慧城市的要素。

  “首先得讓百姓感到城市很智慧。” 呂兆海進一步解釋,無論百姓找政府辦事還是享受服務,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和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很快找到對應的部門,直接在線上跟政府打交道、跟社會打交道,不需要反覆跑腿,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務、暢通服務。

  從政府管理角度來講,建設智慧城市應該讓政府的決策更具時效性,“應該有很多實時的數據為政府科學的決策作支撐”。

  從環境角度來看,智慧城市應該是安全的和國家可控的。

  有了這樣的系統,政府可以進行智慧決策、科學管理。做到智慧化、高效率、精準化和人性化,在智慧城市的建設方面達到一定的水準,可以提升城市整體的綜合競爭力。

  當前,“京津冀一體化”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在思源政通集團董事長張亮看來,“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説是前提,信息化建設的一體化。

  “京津冀一體化”的建設過程中,經濟發展要一體化,社會事業要協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要進一步縮小,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設的同步發展就顯得至關重要,需要根據一些相同的標準和認知,打造可落地的產品和具體實行方案。“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中,應當保證信息化建設的標準統一、工作協同、開放共享、互聯互通。“從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來講,信息化建設有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才能保證數據在京津冀地區能夠互聯互通、開放共享,進而保證資源在京津冀高效運轉、高效調配和統籌使用。從建設來講,信息是需要互聯互通的,標準應該是統一的,建設的步驟也是需要協同的。”張亮説。

  百姓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這符合“京津冀一體化”的根本要求。

  在教育方面,很多優秀的教師都集中在北京,著名的大學、中學、小學很多也在北京,怎麼在教育發展的同時,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在線共享教育資源呢?張亮説:“假設我是河北唐山的市民,我知道北京有個學校的老師講課特別棒,我的孩子想聽他的課,但家在河北,上不了他的課怎麼辦?這個時候通過在線的課堂教育共享北京的教育資源,就是‘京津冀一體化’中信息化建設給百姓帶來的便利。”

  張亮指出,健康醫療方面也一樣,通過信息化高速公路的手段,在共享資源平台上,廊坊的居民可以找到北京、天津的好大夫在線諮詢,醫生提供相應的醫療信息,“不用動不動就往北京、天津的大醫院跑。”

  環境保護方面,京津冀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提升環境質量,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不只是一個地區努力就能做到的,需要京津冀同步進行。在線下,“京津冀一體化”促進了環境保護方面共同的行動綱要、推進計劃、工作標準出台。在線上,有了信息化手段,政府部門可以實時共享環境監測信息,比如空氣質量、水質情況、土壤情況,實時協同工作安排,百姓也可以實時感受政府在環保方面提供的服務。百姓可以通過信息化建設的一體化,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體化,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一體化,來共享京津冀發展的成果和進步。

  很多信息百姓在網上、手機上能直接獲得,就會減少線下跑腿的次數。從政府角度來説,如果信息化建設能同步,京津冀三地高度互聯互通,城市資源的調配、數據的掌握、政府進行決策也會非常高效。

  藉助“京津冀一體化”搭建的互聯互通的平台,是沒有邊界的,不存在“跨城辦理”,“因為在哪兒都一樣,什麼事都能辦,也不需要來回跑,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一體化建設,會讓人們淡化空間和地域概念,這是我認為信息化能夠給‘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很重要的便利之處。”張亮説。

  (2017-09-21)


  中國商務新聞網訊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門繼續協同聯展。今年的“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區”以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為主題,展覽推介活動整合京津冀三地文化產業資源,利用北京文博會這一平台,為企業提供宣傳推介服務,以促進京津冀三地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

  文化領域協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關宇為開館儀式致辭。她表示,三年來,京津冀文化領域的協同發展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關宇談道,2014年8月,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廣局、河北省文化廳在北京簽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明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合作內容、基本原則和戰略工作機制等重大問題。在框架基礎上,三地文化主管部門加強各專項工作的統籌協調,完善協調對接機制,先後成立了京津冀圖書館聯盟、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京津冀文化產業聯盟、京津冀演藝聯盟,簽署了演藝、人才等領域合作協議,先行先試,開創了文化重點領域率先合作的局面。

  據悉,2014年4月,三地演藝聯盟共同承辦的河北梆子優秀劇目三地巡演活動(北京站)舉辦,拉開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序幕。2015年巡演活動在天津繼續舉辦,共舉辦了名家名段演唱會及三地四團9台劇(節)目共10場演出,反響強烈。2016年“首屆京津冀民俗攝影大賽”順利開展。今年年底,還將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京津冀三地精品羣眾文藝節目展演。

  三地共同舉辦的北京文博會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展區、天津濱海國際文化創意展交會、河北特色文化產品博覽交易會,促進了三地企業合作交流項目締結,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合作的產業協同發展優勢。

  重點展示三地文創亮點

  今年的北京文博會京津冀三地繼續以聯展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並重點推出了京津冀動漫遊戲產業人才教育孵化平台,成立了京津冀創意設計研發服務中心等協同發展項目,聚三地資源之精華,展三地企業之實力,成三地產業之發展,協同創新,資源整合,優化配置。

  其中,“京津冀動漫遊戲產業人才教育孵化平台”由京津冀三地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是利用三地的動漫遊戲培訓機構,建立集動漫遊戲人才培訓、人力資源服務、創意交流、研發設計於一體的服務平台,為動漫遊戲優質資源向天津、河北流動,為津冀聚集創新創意人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服務。“京津冀創意設計研發服務中心”在活動現場舉行了授牌儀式,該中心是歌華文化集團基於構建創意設計服務體系,面向文化機構提供多元化服務的雙創服務平台。該平台在雙創方面進行“文創+科技”的探索實踐,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創辦了面向京津冀的DSC設計創新孵化器、科技創新實驗室,集聚創客人才,傳播創客文化,旨在為京津冀建設培養設計人才,培育創新項目。

  此外,京津冀三地甄選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企業和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和宣傳,展覽內容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漫、演藝、藝術品、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等諸多內容。其中,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分為文化科技融合、演藝泛娛樂產業、文化市場轉型升級三大板塊。

  作為“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區”的特色看點,天津展團以“文化協同·魅力天津”為主題,參展單位包括楊柳青畫社、泥人張彩塑、北方文創集團、北方演藝集團、天津博物館、國家動漫園等近30家企業,以及五大道街道、茶澱街道、穿芳峪鎮等10個特色文化產業街鎮。

  河北展區共有16家單位參展,以“創意燕趙,美麗河北”為主題,對河北文化資源、區位優勢、發展成果、園區(基地)、重大項目等進行全方位推介。

  (2017-09-13)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264 字。

轉載請註明: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 環京區域迎來絕佳投資風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