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頭條:寶媽必修課
各位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歡迎來到我的大魚號~我會每天給大家推送各種優秀的文章。您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可以在文章的下面任意評論和吐槽!
混合餵養注意事項
如果你的母乳不足,或是寶寶對純母乳又不良反應,你可能會選擇混合餵養,在母乳餵養的同時,給你的寶寶添加有營養的奶粉。混合餵養對菜鳥媽媽來説可能會是一項不小的挑戰。瞭解混合餵養的注意事項,有助於更好地混合餵養寶寶。
1、儘量不放棄母乳餵養
由於母乳對寶寶的健康最有益,所以,在混合餵養過程中,儘量不要放棄母乳餵養。如果你能多讓寶寶吸吮乳頭,同時,保持愉悦的情緒,擁有堅定的信心,重視自身的營養,你多半可以堅持母乳餵養。
即使寶寶不拒絕吃奶瓶,也建議你不要過早、過多地依賴配方奶粉。如果方法得當,混合餵養可以是暫時的,你的母乳充足後,就不需要加配方奶粉了。
2、按規律餵食
母乳餵養的寶寶最好按需哺乳,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則可以按照固定的規律進食,所以,在混合餵養寶寶時,你也要注意,儘量按規律餵食。加配方奶後,寶寶的餵奶間隔時間會比母乳餵養時延長0.5~1小時。規律的進食利於寶寶的營養吸收。雖然你的寶寶每次吃的奶量會有些變化,但時間間隔基本不會有大的變化。
3、適當補水
一兩個月大的寶寶,如果媽媽的奶量較充足,即使是混合餵養,一般也不需要額外補水。但是如果天氣炎熱或乾燥,可以考慮給寶寶喝一些水。跟配方奶餵養的寶寶一樣,混合餵養的寶寶補水的時間一般也安排在兩次餵食之間。一兩個月大的寶寶只需要喝少量的白開水,10~20毫升就可以。你可以用奶瓶也可以用勺喂。 ...
混合餵養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如何混合餵養已成為新手媽媽界中比較熱門的話題。瞭解混合餵養的正確方法不但有利於幫助媽媽們促進寶寶的營養吸收,也有利於增加媽媽們的育兒知識。如何能有效地混合餵養,就看你對它的正確方法瞭解不瞭解。
1、首先要進行母乳餵養。六個月以下的寶寶最好進行母乳餵養,如果到了寶寶喝奶的時間,首先要給寶寶喝母乳。
2、加適量奶粉。如果把兩邊的奶都喝完了,寶寶仍然在哭鬧,那麼就要給寶寶加奶粉了。剛開始加半勺到一勺,摸索媽媽的奶量和寶寶的飯量。
3、逐漸加量。隨着寶寶長大,寶寶的飯量也大了,可以逐漸給寶寶加奶粉。當然媽媽的奶也會隨着寶寶的吮吸而增加,也要把這些考慮進去。
4、睡前可以多喝。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在睡前可以多喝一點兒奶粉,這樣有利於寶寶的睡眠。
5、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可適量減少奶粉量。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了,所以如果喝母乳夠了,就少喝或者不喝奶粉。要像加量的時候一樣變變的減量,讓寶寶適應這個過程。
如何混合餵養
如何進行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這是很多新手媽媽都糾結的問題。事實上這主要是涉及到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方法問題,新媽們只要掌握好混合餵養的方法,讓寶寶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填飽肚子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混合餵養每次補充其它乳類的數量應根據母乳缺少的程度來定,餵養方法有兩種:
1、補授法混合餵養
補授法是在媽媽每次餵奶時,先讓寶寶吃母乳,等寶寶吸吮完兩側乳房後,再添加配方奶。如果下次母乳量夠了,就不必添加了。補授法混合餵養的優點是保證了對乳房足夠的刺激,這樣實施的最終結果可能會重新迴歸到純母乳餵養。建議4個月以下的寶寶採用補授法。
2、代授法混合餵養
一次餵母乳,一次喂牛奶或代乳品,輪換間隔餵食,適合於6個月以後的嬰兒。這種喂法容易使母乳減少,逐漸地用牛奶、代乳品、稀飯、爛麪條代授,可培養孩子的咀嚼習慣,為以後斷奶做好準備。
混合餵養不論採取哪種方法,每天一定要讓嬰兒定時吸吮母乳,補授或代授的奶量及食物量要足,並且要注意衞生。
混合餵養好嗎
不少媽媽們對混合餵養心存疑問,母乳不是最好的天然營養品嗎?混合餵養會不會對寶寶的腸胃吸收產生負面的影響。媽媽網百科將告訴你答案。
混合餵養能夠讓你的寶寶吃到儘可能多的母乳,同時在乳汁總量不足的情況下,保證他攝入足夠的奶量,不影響他的正常生長髮育。如果寶寶每天能吃到數次母乳,對他的健康會有很多好處,比如提升抵抗力、減少過敏現象、建立良好的親子感情等。
同時,跟配方奶餵養相比,混合餵養可以保證你的乳房能夠按時接受寶寶的吸吮刺激,維持一定量的母乳分泌。有的媽媽甚至能夠在一段時間的混合餵養寶寶後,恢復純母乳餵養。
當然,在一些情況下,混合餵養會因為過早地添加配方奶,最終導致母乳餵養失敗。有些寶寶還會在混合餵養的某個階段出現乳頭混淆,並可能因此拒絕吃奶瓶或者拒絕吃母乳。
混合餵養寶寶的大便
寶寶的大便可以反映寶寶現在的身體狀況,特別是混合餵養的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奶爸奶媽更要時刻關注。與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同,混合餵養的寶寶大便呈現多樣化,輔食添加對寶寶的大便影響更大,而媽媽們也可以根據寶寶大便的變化來判斷輔食添加正確與否。
混合餵養的寶寶一般一天大便一到兩次,如果大便次數增多,沒有腹脹和厭食,不影響生長髮育的話一天2-3次或者多一些也是正常的,較大的寶寶如果是2歲的排便已經很規律了,一天1-2次,如果增多就是消化不良等因素而造成的。
混合餵養寶寶大便次數多的主要情況是消化不良。多因寶寶先天脾胃虛弱有直接關係的。這樣的情況臨牀上一般就是建議寶寶服用藥物調理脾胃消化和腸道菌羣治療才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如果有腹脹的話可以配合外用藥,效果會更好的。
一顆孤獨寂寞的心需要關注來撫慰,我需要關注,因為關注讓你我更親近 。
徐春偉 | 文
長安城是我國漢唐時期的都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古都,還一度是世界上最雄偉和最大的城市,聲名聞於海內外。近年來,網上流傳的一篇關於地名變化的文章《那些改名後腸子都悔青的城市》,長安也在此之列。如果説黃山市改回古稱“徽州”還有史可據的話;那麼,西安改名“長安”則並不妥當。因為,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長安改名西安的事;或者説,西安的古名並非“長安”。
“西安”的由來
討論這個問題前,先要明白一個概念,在政區層級上,西安是統縣行政區名,不是一個縣名。今天的統縣政區多為地級市;明清時多為府;唐宋時多為州;在秦漢時多為郡。縣級政區,在今日即縣、縣級市、市轄區、自治縣(旗)等幾種;在古代基本為縣。
西安之名始於明代。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將徐達進兵奉元路後,改奉元路為西安府,今西安名稱即從此開始。換句話説,“西安”這個地名,不是“長安”改的,當時是由“奉元”改的。再往前追溯,則是安西路、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尹。其中,“京兆”這個地名用的時間最長。京兆之名首現於西漢時期。秦代置內史管理京畿地區。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左、右內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以右內史部為轄區,治所在長安縣,職同郡太守,參預朝政。曹魏改京兆尹為京兆郡。隋初,一度改雍州。唐朝開元元年(713年),升雍州為京兆府。宋金時期,西安雖然不是首都或陪都,但是名稱仍舊叫“京兆”。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世祖忽必烈封其第三子忙哥剌為安西王,出鎮京兆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京兆府為安西路,西安也從此失去帶“京”字的地名。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又改名為奉元路。
元奉元路
明西安府
所以,西安名稱的歷史沿革是這樣的:
內史(秦)→京兆尹(兩漢)→京兆郡(曹魏)→雍州/京兆郡(隋唐)→京兆府(唐宋金)→安西路/奉元路(元)→西安府(明清)
從這裏,可以看到,統縣政區層面從來沒出現過“長安”,也就不存在“長安”改“西安”的事了。
“長安”本是個俗名
既然西安府及其眾多前身是統縣政區,理所當然地要轄縣,不管是一個還是多個。以西漢京兆尹為例,轄長安縣、新豐縣、船司空縣、藍田縣、華陰縣、鄭縣、湖縣、下邽縣、南陵縣、奉明縣、霸陵縣、杜陵縣等12縣。而長安,正是其中一個縣的縣名。
西漢司隸部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劉邦命蕭何建造未央宮,同一年由櫟陽城遷都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被稱為長安城。長安縣在秦代為長安鄉,隸屬於內史。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始置長安縣。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長安縣屬右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年)以後為京兆尹治所。中國古代把沒有獨立縣城而將治所附設於上級政區(府、州、郡、軍等)城郭之內的縣,叫做附郭縣(又稱倚郭縣)。以西漢時期為例,長安只是京兆尹附郭縣的縣名,完整的稱呼應該是京兆尹長安縣。西漢長安縣的縣城很特殊,不但是縣治、郡治、州治(司隸校尉部)所在地,還是國都。套用後來的一句俗話來説,它就是附郭京城了。
這種重合的關係導致了後來一系列的誤會,大眾認知裏著名的“長安”,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實際上指的都是那座城池,是一個俗稱。這座城腳下的這片土地究竟是屬於哪個官方行政區劃管理,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且行政區劃和城牆圈起的範圍並不一定一致。大部分人認知裏著名的“長安”只是一座城的城名,而“京兆尹”才是那片行政區劃正式地名。換句話説,認為“長安”改名“西安”的人,是把點狀的城名“長安”誤解成為片狀的正式統縣政區名了。於是,“長安”成為了“京兆尹(西安府)”等統縣政區的民間俗名。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一開始也是定都在漢長安城。但他嫌棄當時的舊城破敗狹小,以及水污染嚴重,便決定在東南方向的龍首塬南坡另建一座新城。開皇二年(582年)起建造新城,用9個月左右的時間建成宮城和皇城。次年,遷都至新城,因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為大興公,因此便將其命名為“大興城”。唐朝建立後,可能是“長安”之名影響太過深遠,朝廷將其易名為“長安城”。隋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規模最為宏偉壯觀的都城,當時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據説,大興城(長安城)人口在隋文帝開皇之治時為25萬人(一説60萬人),到了唐朝(武周)武則天時期達到了100萬左右。
被唐詩宋詞所誤會的“長安”
中國人有寫籍貫的傳統。在行省時期,一般是省名+縣名;在州郡時期,一般則是州郡名+縣名。京兆杜氏是唐朝顯赫的官宦世家,世居京城長安。出身京兆杜氏的著名詩人杜牧,他正式的籍貫是京兆萬年。現在問題來了,沒長安什麼事啊,但大家都知道他是“長安”人啊。這是怎麼回事呢?
舊唐書杜佑傳
杜牧傳記附於祖父杜佑的 《舊唐書.杜佑傳》中,據此傳記載, 杜佑是京兆萬年縣人。
因為當時的京兆府,出現了雙附郭縣。我國古代,把有兩個或三個縣治附設於一級政區治所城市,這類縣就分別被稱作雙附郭縣或三附郭縣。按照規定,住在州府城內的居民,其籍貫也要寫到縣,而不能直接只寫州府。於是,出現了同住一城,籍貫卻不屬同縣的現象。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析置萬年縣,與長安縣同城而治,首現兩縣附郭情景。隋初,長安縣屬雍州。
隋文帝大業三年(607年),改雍州為京兆郡,長安縣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長安縣與萬年縣以皇城朱雀街為界,街西五十四坊屬長安縣,街東五十四坊屬萬年縣。這就出現了杜牧是“長安城”人,卻不是“長安”人的現象。但是,人們還是習慣把他稱作長安人,這裏的“長安”應該是“長安城”的城名,而非是官方序列中的正式縣級政區名;而如果嚴格按照官方序列的地名來説,他不能稱作“長安”人,因為長安縣跟他沒有任何關係。
天寶年間京畿行政區劃
唐天寶年間,萬年縣一度改名咸寧縣,後又複名。宋金時期,萬年縣先後被改為為樊川縣和咸寧縣,一直與長安縣同城而治。
唐詩宋詞裏的長安
唐詩、宋詞裏面的“長安”指的都是“長安城”,其實長安城還有半個是萬年(樊川、咸寧)縣城,除了官方文書,很少有人會提到了或知曉了。當代大眾將“長安”誤作為正式統縣政區名,唐詩、宋詞恐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民國二年(1914年), 北洋政府將咸寧縣併入長安縣,結束了千年來兩縣共治一城的局面。
西安府1911(由微博網友蒼天熊貓友情提供)
南京原本也是俗名
長安這個俗名並沒有變成正式的州府名稱;而後來的都城,卻實現了俗名演變為正式地名的現象。
歷史上,我國有多京制的現象,為了分不同的都城,會依其方位,稱作某京、或某都。唐朝有兩都:西京京兆府(今陝西西安)、東都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北宋有四京: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此處的“某京/都”就是相應都城的頭銜,一般來説,一旦失去都城地位,京號就不再與其發生聯繫。
北宋四京
今天的南京市,在明朝洪武年間,真正的統縣政區名是應天府,而京師只是它的頭銜。明成祖遷都後,京師的頭銜從應天府轉移到順天府(北京的實際政區名),但舊都應天府獲得留都的名份,頭銜改稱南京。
明南京應天府
明亡後,應天府不但失去了南京的頭銜,也失去了帶“天”字的地名,清政府將其改為江寧府。但經過幾百年的沉澱,“南京”已演變成特指江寧府(應天府)的地名,開始與地域掛鈎了,民間一直稱呼它為“南京”。這個民間俗名不但影響着國內,還影響到了西方人,導致他們的地圖將清代的江寧府也寫成Nan-king。
《中國新圖集》江寧府
1737年,法國地理學家唐維爾《中國新圖集》中的江寧府就被注為“Nan-king”,而此時的中國已經處於清朝乾隆二年。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改江寧府為南京府。這時的南京,才真正成為官方序列中的正式統縣政區名 。
結語:西安是長安的上級行政單位
可見,俗名演變成正式的地名也要看歷史的進程。城郭是城郭,俗名是俗名,行政區劃名是行政區劃名;長安城是長安城,長安縣是長安縣,西安府是西安府。這些概念並不相同,且存在一個並不簡單的演化關係。作為正式區劃地名的“長安”,從古到今只是一個縣名。2002年6月,長安縣撤縣改區,成為西安市的市轄區之一長安區。如果不計分出去的萬年(樊川、咸寧)縣,長安縣自西漢立縣開始一直沒有變更過縣名,如同“永恆之縣”。西安和長安是兩個不能混為一談的概念,一個是統縣政區名,一個是縣名。兩者也是明代開始兩個並存的地名,兩者關係不是誰取代了誰,而是上下級關係。類比現在的話,西安府是地級市,長安縣是市轄區,知府知縣(市長、區長)同城辦公。
參考文獻:
郭聲波:《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2017-09-28)
母乳餵養才能夠讓孩子長得更好,很多人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在生孩子後能夠進行母乳餵養就會盡量讓孩子喝母乳。只是在孩子進行母乳餵養的時候,有些人不知道具體的時間,害怕太早給孩子停止喝奶了,孩子沒有吃飽;而久久沒有停止給孩子喝奶,孩子又一直喝下去浪費時間等。那麼,寶寶母乳餵養時間是多久?
寶寶母乳餵養時間是多久?
1、寶寶一個月時:這時候寶寶除了吃,就是睡,日常活動量少,胃口也不大,大部分是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餵養7-10次比較好,每次餵奶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
2、寶寶1-3個月:這時候寶寶已經開始慢慢有活動量了,每隔3小時餵奶一次是比較好的選擇,每次餵奶的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
3、寶寶4-6個月:每隔3-5小時餵奶一次就足夠了,這時候寶寶的腸胃能力慢慢提升,胃容量也增大了,喝奶的時候會比較多,但一般都是15分鐘左右就足夠了。
4、寶寶6個月之後:每天餵奶的次數會隨着月齡增大而減少,慢慢的從6小時餵養一次到12小時餵養一次,到一天餵養一次再到不喝母乳。在減少母乳餵養的時候可以多給孩子準備輔食,還有奶粉等等,都能夠讓孩子不容易餓。
不要太早給孩子斷奶了
在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由於忙於工作的關係,早早的給孩子斷奶了,其實過早給孩子斷奶,孩子吸取不夠母乳的營養,日後成長效果也會差比較多。至少應該要給孩子餵養母乳8個月左右,如果一直母乳充沛,能夠餵養到2歲左右是最好了。
寶寶母乳餵養時間是多久?根據寶寶的胃口不同母乳餵養的時間也會有差異,但上下落差是不會太大。在母乳餵養的時候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作息,每天準時的餵養他們,同時每次餵養的時間要能夠規律,這樣在餵養孩子母乳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了。
(2017-09-26)
昨晚喝了點酒,讓老婆開車。路上查酒駕交警攔車,老婆一緊張踩着油門就朝交警衝過去了,要不是馬路牙子高,他就光榮了。交警從花壇裏爬出來後按流程吹儀器,查證都沒問題。然後問我:“為什麼不開車”,我:“喝酒了”交警:“喝了多少?”我:“兩瓶啤酒。”交警:“那沒事,你開吧,別讓她開了,太TM嚇人了。”
公司文件落在家,臨時回去拿,剛準備上樓卻發現樓道被人堵的滿滿的,人羣中嘈雜的聲音:真不知羞恥,當別人小三。哼這些人也真是夠無聊的,人多不嫌事大。哎,麻煩讓一讓,我要上樓,卧槽,你們都堵我家門口乾嘛!
昨天小侄女從幼兒園回來後,端了一盆水非要給哥哥洗腳,我哥激動衝我爸嘚瑟“同樣是小棉襖,我的小棉襖暖心,你的小棉襖讓你上火”老哥説完開始拍視頻發peng友圈“我的帖心小棉襖”老爸嘴角抽搐了一下,,然後拿出手機目光瞅向我“妮兒,我也想發個‘我的貼心小棉襖’你看行不,,啊,行行行,我馬上端水去!
一年級的侄子這幾天很不開心,問他為什麼,他不説。直到他同學來家裏玩,我才知道小侄辭了班長了。我問小侄為什麼,小侄説,同學們都在傳他跟學習委員的緋聞 ,他得避避……
張無忌掉下懸崖,練成了九陽神功。楊過掉下懸崖,練成了玉女心經。段譽掉下懸崖,練成了凌波微步。現在我正站在30樓的陽台上,會練成什麼?在線等,急!
螞蟻愛上蜘蛛,成天圍着網轉悠,一不小心墜入網中,狂喜:“親愛的,我來了!”蜘蛛甚歡,急速上前,摟住狂親:“親愛的,我也愛你,我要把你吃進嘴裏,放到胃裏,融進我的血液裏………”
今天媽打電話喊我和老婆回家吃飯,我答應後掛斷電話,順手點起一根煙,猶豫後撥通老闆電話:老闆,今天我媽打電話來了,説讓我和我老婆回家看看,吃個飯。半天老闆説了句:行,我知道了。
電梯壞了爬樓梯回家走到四樓看到一對小情侶,女孩子給男生撒嬌:“哎呀,累屎了,走不動了啦!”男生連忙蹲下來:“來親愛的,我揹你!”我連忙超過去,怕影響他們秀恩愛。走到七樓看到一對夫妻,女的走得氣喘吁吁把手搭在男人肩頭:“累屎了爬不動了!”男人一把拍掉她的手:“一樣在爬樓,我憑啥幫你承擔一隻大胖手的重量?”
晚上下班回來,老婆怒氣衝衝的向我告狀:中午寶寶要睡覺,一覺睡到四點多才起來!我:所以呢?二貨老婆:所以我就陪着他睡到了四點,木有去上班了…
家門前有段下坡,這段時間下雨挺滑,老媽從那裏下去,腳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了,結果她沉腰塌肩,硬生生的穩住了!我對老媽矯健的身手大為佩服,鼓掌叫好:“6666”,老媽轉身就是一巴掌:“知道溜還不提醒老孃!”
請問在只能砍三刀的情況下,怎麼把一個蛋糕平均的分給五個小朋友?答:一刀砍死一個小朋友,剩餘兩刀就很好平均分成四分了! 就問問還有什麼66的答案?
小時候調皮,玩兒的時候不小心把一隻小雞仔踩死了。老爸追着我打,還問:你説你怎麼踩死的?啊,怎麼踩死的?我一邊哭一邊把一隻小雞仔拿到腳下…我是這麼踩死的…我活着,説明我是親生的。
教大家一個生活小技巧:做米飯夾生了不能吃怎麼辦?我來告訴你,趁熱把米飯裝到一個密閉的塑料袋裏,將袋口封嚴。然後扔到垃圾桶裏順便叫個外賣,這樣就不會餓着了。
剛才我去買了份蓋澆飯, 然後老闆問我:“打包還是帶走?” 我愣住了, 老闆又問了句:“打包還是帶走?”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 老闆火了:“你TM是打包還是帶走?!” 我弱弱的問了句:“我就在這吃不行麼?”
一大羣女學生去農場實習,農場老闆交大家擠牛奶示範完動作,請女生親自動手試試,這時一個女生看到別人已經擠了小半桶,而自己卻只擠了一點點,非常不理解,就去請教農場主,農場主看罷,語重心長的説,姑娘你擠錯了牛了!
在屋裏上網,突然聽見樓下大媽用擴音喇叭喊:“三樓靠南側302室那位男同志請不要將你的垃圾隨手扔出窗外,破壞小區衞生。”過了十多秒,又聽大媽再喊:“三樓302室的那位男同志,不用你瞪我,大媽我在小區還沒怕過誰!”
問:深夜,如果有一個惡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説“給你一分鐘,你可以打給任何一個人 ,除了父母,讓他現在馬上來接你,不許説多餘的話,如果他來了,我就放了你,如果不願意來,我就殺了你。” 你會打給誰?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