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民對於月球總是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是有很好理由的——畢竟美國人的國旗和他們當年登月宇航員的腳印到現在還留在月面上。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執行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人類航天的巔峯之作,很好地向我們證明了,如果一個國家下定決心要做成一件事,那將爆發出怎樣偉大的力量。
但與此同時,那些記憶也在不斷提醒着我們——我們將我們那些最偉大的歷史完全的拋棄了——阿波羅計劃之後,我們沒有在月面上建立起任何的前進基地,從而可以不斷測試新技術,以便在未來不斷拓展深空探測的疆域,我們幾乎什麼都沒有做,因為美國國家的注意力轉移了。
現在,情況則似乎開始出現了峯迴路轉,相關的線索早已有之。
今年2月份,美國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長羅伯特·萊特福德(Robert Lightfoot)在一份發送給航空航天局僱員的備忘錄中暗示,將使用美國最新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在2018年進行首次發射,並且他強烈支持第一次飛行中就搭載宇航員。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這一飛行任務的目的地將不是傳統的低地球軌道,而是月球軌道——2018年剛好是阿波羅8號飛船實現人類宇航員首次進入月球軌道飛行的壯舉之後整整50週年。
近日,一條重磅消息最終落地:特朗普政府的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明確表示,特朗普政府將指令美國航空航天局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並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
這一消息很快在整個航天業界引發強烈地震。
這裏説到的重型火箭就是大名鼎鼎的“太空發射系統”(SLS),從2004年以來一直處於進展緩慢的研發過程中;而提到的載人飛船則是美國最新的“獵户座”載人飛船,它本質上有點像是升級放大版本的阿波羅飛船。
根據目前的計劃,新型飛船的首次飛行,也就是所謂的“探索任務一號”(EM-1)將會安排為無人飛行,時間定在2018年年內。
按計劃,飛船在升空後將飛行大約三週時間並進入圍繞月球飛行的軌道並最終返回地球。
這一飛行任務的目的是證明各項技術系統與硬件在執行這一級別深空飛行任務時的可靠性。
“探索任務二號”(EM-2)則計劃安排在EM-1計劃後3~5年,屆時飛船將首次搭載宇航員,而飛行路線則基本重複EM-1任務。
但萊特福德,這位美國航空航天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的前負責人卻希望採取更加激進的做法。
在他令人意外的備忘錄中,他寫道,自己希望能夠評估“在EM-1飛行任務中搭載宇航員的可能性”。
他説:“我知道我的建議背後所藴藏的風險,比如在技術可行性評估方面的風險,或許我們會需要額外的更多資源,並且很顯然一旦加入這些額外的工作也就意味着需要更改發射日期。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希望瞭解,在加速我們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時間安排上有無任何可能性,以及為了邁出拓展人類深空疆界的第一步,我們將可能需要付出何種代價。”
當萊特福德提到他們所面對的挑戰時,他是嚴肅的。這是因為自從1972年的阿波羅17號計劃以後,美國還從未將宇航員送出過低地球軌道,而在2011年航天飛機推移以後,美國航空航天局甚至暫時失去了依靠自身能量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能力。
但美國“太空發射系統”以及獵户座飛船的研製進展緩慢背後的主要原因卻並非技術困難,儘管這方面應該也佔到了一定比例。
但更多的困難仍然是來自於政治和官僚層面。
由於美國政府更迭帶來的政策朝令夕改,美國航空航天局經歷了13年的無所適從。
最早還是在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航空航天局被要求開發新型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並設定了重返月球並飛向更加遙遠深空的宏偉目標。
奧巴馬時代將小布什的計劃徹底一筆勾銷,但在一些對航天產業依賴性比較強的州(比如佛羅里達,亞拉巴馬以及德克薩斯等州)的大聲抗議之下,他很快又更改了自己的主張,恢復了對獵户座飛船以及“太空發射系統”研製的資金支持。
但重返月球的計劃卻並沒有被奧巴馬政府再次提起,而是提出了全新的設想,要求美國航空航天局在2020年代將宇航員送往一顆小行星,並在2030年代將宇航員送上火星表面。
現在,特朗普政府再次改弦更張了。就在不久之前,特朗普總統表達了自己對於一個強大的載人航天項目的極大興趣,他的政府裏還有一批核心人物是重返月球計劃的積極支持者。
從這次的最新消息來看,特朗普政府似乎是將政策方向又帶回了當年的小布什時代。
萊特福德一直在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工作,那裏是德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設計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火箭“土星五號”的地方。因此馬歇爾中心一直有一項傳統觀點,那就是支持使用美國航空航天局研製的硬件開展深空探測,而不是依賴SpaceX等私營企業來實現這一點。
儘管目前他只是代理局長一職,但直到正式人選宣佈之前,他可以先幫助確定美國航空航天局未來的發展方向。
但估計按照現在美國國內私營航天企業風頭正勁的趨勢,加上特朗普的商人屬性,以馬歇爾中心為代表的一批傳統保守派觀點未必能在特朗普政府中佔到優勢。
白宮對於重返月球的設想很顯然持積極態度,在特朗普總統看來,很顯然月球計劃有助於幫助他的政府擴大就業。
這項計劃的受益者不僅是那些大型工業承包商,比如負責研製“太空發射系統”的波音公司,以及主要負責研製獵户座載人飛船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有大量遍佈全國各地的技術與設備供應商。當年的阿波羅計劃帶動了超過40萬人就業,從流水線上的工人到三位登月的宇航員,他們都是實現人類首次地外天體登陸的功臣,同時也是這項超級項目的受益者。
美國航空航天局要想用美國本土研製的飛船將美國宇航員送入太空所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永遠在變化的目標,它還必須想辦法搞到足夠的錢來做這件事。
美國航空航天局目前的年度預算大約是180億美元,而考慮通脹因素之後,可以計算出美國航空航天局在上世紀60年代得到的年度預算大致相當於今天的600億美元。
從航空航天局預算佔聯邦總預算資金比例來看,在美蘇冷戰高峯時期,美國航空航天局獲得的預算佔到聯邦年度總預算支出的大約4%,而今天這一比例不足0.4%。
在如此捉襟見肘的困境下,美國航空航天局不得不在過去的13年裏艱難地維持着SLS和獵户座飛船的研發工作。
在1961年到1974年的13年“黃金時期”,美國航空航天局開發並執行了水星、雙子座以及阿波羅三型載人飛船,並且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時還執行了6次成功地載人登月,建造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座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
如果此次美國航空航天局果真能夠得到來自政府的支持,在2018年將宇航員送入月球軌道飛行,那麼這將不僅僅是重複他們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做過的事情,而是會有更多新的任務要去完成。
比如説,未來要把人類宇航員送往火星,而在那之前我們必然會有大量的全新研製的硬件和技術是需要進行測試的,包括表面居住倉,加壓漫遊車以及燃料和水的本地製造等等。只有等到所有這些技術都成熟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有把握讓宇航員飛往火星。
在這樣的情況下,月球就是我們驗證這些新技術可行性的最理想的實驗室——我們可以將這些新技術先在月球基地中進行測試,即便出現故障或失敗,由於月球很近,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可以在3天內就展開有效的救援行動,這種問題如果發生在遙遠的火星上,那問題可就嚴重了,要想飛往火星,最快單程也要8個月左右。
但至少從特朗普執政至今的表現來看,這位總統是非常喜歡出爾反爾的,今天説的話或許明天就會改口。如果要説混亂的話,上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的混亂和緊張程度可是要比現在高得多了,但當時歷經4個總統任期,6屆國會,都持續地對美國的各項太空計劃進行了積極地支持。
或許,這一次,美國真的能夠重返月球?他究竟要如何實現這一宏偉夙願?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永州用户66xxxx658”:登我的坐駕,問過我嗎,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沒我同意,全部給我滅了,包括基地,,,,二哈智能,執行命令,,,,,,,,,,,
網友“心綠滿春”:又來騙中國!上當嗎?
網友“nixue8”:放心,中國在這上面不差錢!
網友“雨陽888”:沒上過月球何謂重返月球
網友“三棵門牙”:不差錢,在漲輪房價去火星都不是夢
網友“成都用户66xxxx658”:不管他上不上去。這都是科技實力決定一切。
網友“★軍刀狂戰★”:這次估計不會是騙人了,畢竟協議都簽訂了,建造深空門户。
網友“魔夜瞳”:我們只會按照自己的節奏開展空間計劃
網友“就像飛鳥的翅膀”:地球比月球大這麼多 為啥在月球看地球和地球看月球大小一樣?
網友“成都用户66xxxx658”:注意了啊!星球大戰計劃又開始了啊,上次是拖垮了俄羅斯,這回估計是忽悠中國來了
1969年至1972年間,12名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腳印。但是根據新的研究,我們的星球已經向月球表面發送了幾十億年的生命跡象:氧氣。即使在過去的24億年裏,大約有4萬億的氧原子已經被嵌在月球土壤中,但這並不會使月球的沉降變得更容易。
每天都有一小部分地球的空氣泄漏到太空中。(別擔心,大約只有90公噸,約為5千萬億公噸。)在大氣層頂部附近的一些原子和分子的移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他們克服了地球的引力。帶電粒子可以加速到地球磁場的更高速度。一旦這些移民逃離我們的世界,他們就會留在地球周圍的一個淚珠狀區域,稱為磁層(其圓形末端指向太陽),並最終被太陽風吹離太陽,進入星際空間。
在每個月的最大部分,月球被高速的、高度帶電的原子從太陽噴出,並由太陽風攜帶。但在每個月的5天裏,地球的磁層通過月球,將其從太陽粒子中屏蔽,並允許來自地球的較慢的速度粒子取代它們的位置,日本豐田市大阪大學的宇宙化學家Kentaro Terada説。他指出,月球軌道探測器也有同樣的條件。
2008年,日本Kaguya衞星軌道探測器上的傳感器發現,每個月在狹窄的窗口中,氧氣離子的種類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離子的移動速度比通常由太陽風攜帶的離子的速度慢,並且只產生一個正電荷。它們也在地球磁層阻擋太陽風的5天內,在一個時間間隔內牢固地到達。所有這些因素都表明氧離子起源於地球,特拉達和他的同事今天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報道。研究人員説,在每一次氧氣爆炸中,大約每秒26000個離子通過每平方釐米的傳感器。
研究小組認為,地球上的氧原子最可能起源於大氣層的臭氧層,在那裏,某些波長的陽光將臭氧分解成常規的氧分子和單個原子。後來,這些單一的原子向上過濾到大氣的上層,然後逃入太空。
這些原子的起源可能有助於解釋有關阿波羅宇航員帶回的月球土壤的長期之謎。其中一些穀物比正常的氧- 17和氧- 18同位素的比例高(與宇宙的主要成分氧- 16相比)。特拉達和他的同事説,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研究表明,臭氧層中氧同位素的總體比例也偏向於氧- 17和氧- 18的平均濃度。
“從來沒有人對月球土壤中的異常現象有過令人信服的解釋,”英國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的宇宙化學家馬赫什·阿南德(Mahesh Anand)説
歐洲航天局(ESA)的等離子物理學家Philippe Escoubet説,這一數據可能因為另一個原因而相當重要。他和他的同事們分析了由一組ESA衞星收集的信息,這些衞星的循環軌道把它們從地球附近帶到月球的大約三分之一處。“我們以前見過這些(氧離子),但我們沒有數據知道它們來自哪裏,”他説。現在,他和他的團隊,以及其他科學家,也許能夠更好地處理在地球大氣層和附近空間發生的過程。
例如,Escoubet認為,他和他的團隊可以從他們的地球軌道衞星上觀察到的數據,與Kaguya的數據同時收集,看他們是否也顯示出類似的增加,單電荷的氧離子從地球流動。這樣的分析可能會導致更好的大氣化學模型發生在太空邊緣的高海拔地區。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鍾9411”:地球上的技術已經可以改造火星了,唯一的問題就是沒錢,現在全球的gdp才70萬億多一點,要完成整個火星改造最起碼要7000萬億!
網友“相知”:一段時間説月球影響地球,使地球發生災難,特別俄羅斯想滅月球,現在又説月球對地球有多好。究竟讓人信那樣卵。
網友“灬霖月竹溪灬”:應該是小編吹牛逼的口氣
網友“姑娘,你是誰家的城堡”:繼續編
網友“帥過陳冠希”:請開始你的表演
網友“我是外星人”:就算有我們也等不到了
網友“盟軍班長”:就月球那引力,給她也留不住
網友“正青春”:地球都留不住的東西你月球想留住?
網友“負二代”:又是一篇你猜的文章
(2017-10-04)
美國官員正準備根據《開放天空條約》宣佈對俄羅斯軍機飛越美國領空進行限制,這是美俄緊張關係的最新跡象。
俄羅斯Ilyushin Il-22PP Porubschik干擾和偵察機
美國官員正準備根據《開放天空條約》(Treaty on Open Skies)宣佈對俄羅斯軍機飛越美國領空進行限制,這是美俄緊張關係的最新跡象。
該條約是冷戰後期簽署的一系列軍備控制、軍事透明度和建立互信的協議之一。該條約允許34個締約國在彼此領空進行觀察飛行,同時可以航拍軍事人員和物資的影像。
美俄圍繞該條約的緊張關係在8月的兩天中加劇,當時一架俄羅斯軍機依據《開放天空條約》飛越了華盛頓和新澤西州貝德明斯特等美國城市,而那時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在貝德明斯特市的特朗普國家高爾夫俱樂部(Trump National Golf Club)中。
不過,據美國官員表示,上述飛行事件並非美國對俄採取新限制措施的原因。他們聲稱,原因是俄羅斯違反了《開放天空條約》,因為俄羅斯政府對飛機飛越該國波羅的海加里寧格勒領空進行了限制,美國官員認為該地區部署了俄羅斯的先進武器裝備。
美國國務院和五角大樓的官員表示,美國代表團計劃週二在維也納召開的《開放天空條約》協商委員會會議期間宣佈對等的反制措施。該委員會由締約國的官員們組成。
美國國務院的一位高級官員稱,美國想讓俄羅斯重新遵守該條約。他還表示,美國採取的可撤銷措施可能會促使俄羅斯政府這麼做。
據知情官員透露,美國官員考慮的選項包括限制俄羅斯飛機飛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領空。
而俄羅斯官員則聲稱,加拿大、格魯吉亞、土耳其和美國等多個《開放天空條約》締約國都根據該條約採取了限制進入各自國家領空的措施。
(2017-09-27)
本賽季中超接近尾聲,中甲聯賽也只剩下最後的3場比賽,在積分榜上,大連一方高居榜首,而北京人和在間歇期之前的最後一場比賽中2-1擊敗深圳佳兆業之後,領先第三名石家莊永昌7分,只需要在剩下的比賽中拿到一場勝利即可重返中超。而對於魯能球迷來説,又可以看到球隊隊史最佳射手韓鵬在中超賽場上的表演,這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畢竟在魯能那些年的輝煌中,這位土生土長的濟南漢子為球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對於其他本土球員,韓鵬無疑是幸運的,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良師益友。早在魯能首次拿到雙冠的99賽季,時任主帥桑特拉奇就在聯賽的間歇期將當時只有16歲的韓鵬提拔到一線隊參加訓練,讓他得到了與主力球員的交流學習的機會。2002賽季,19歲的韓鵬正式上調一隊,俄羅斯主帥涅波對他非常器重,那一年,韓鵬得到了18次的出場機會,打進2球,這對於一個球員的處子賽季來説已經相當不錯,而與魯能第一代中鋒宿茂臻同場競技也讓韓鵬受益匪淺。
2004年,中國的職業聯賽進入中超時代,魯能也迎來了新任主帥圖巴科維奇,骨子裏都流淌着進攻血液的圖巴在他的第一個賽季更加信任李金羽和尼古拉斯的鋒線組合,但年輕的韓鵬也得到了10次出場機會並收穫3粒進球。期間對打比賽機會少不滿的韓鵬一度想回歸他的老本行中後衞,但被教練組拒絕,可見當時的魯能還是很看重他的潛力。2005年開始,韓鵬開始了爆發,即便在羅馬尼亞中鋒丹丘內斯庫把持鋒線主力的情況下,韓鵬也出場24次,打進6球,而他在比賽中體現出來的技術特點,甚至比丹丘更加適合擔任魯能的單箭頭。而這一特點,終於讓他在2006賽季一飛沖天,與日科夫、鄭智和李金羽組成了魯能無堅不摧的前場4重奏,29歲的李金羽、28歲的日科夫、26歲的鄭智,用他們超強的實力影響帶動着24歲的韓鵬,讓魯能第二代本土中鋒呼之欲出。那個賽季,韓鵬打進10粒進球,雖然比不上前面3位數據搶眼,但他在比賽中的空中優勢和牽制作用並非數據可以體現出來,有了他的掩護,鄭智和李金羽獲得了更多的進攻機會,最終都創下了自己的進球記錄。
此後的幾個賽季,韓鵬都是隊內的主力中鋒,進球數也保持在一個很穩定的數字,2008賽季,他在10場比賽中打進8球,效率驚人,不過此後,他卻遭遇重傷賽季報銷,不過魯能最終艱難奪冠,最後一輪比賽結束後魯能兩大核心球員矯哲和韓鵬淚流滿面的情景讓魯能球迷至今難忘。
2010賽季,魯能三奪中超冠軍,韓鵬打進17球成為隊內最佳射手,在4-1大勝瀋陽金德的比賽中,韓鵬5分鐘時間上演帽子戲法,將2006賽季隊友李金羽的最快帽子戲法記錄足足縮短了5分鐘,這是一個至今無人超越的中國頂級聯賽記錄。
2012賽季開始,魯能開始轉變經營思路,韓鵬的主力位置受到動搖,甚至一度被球迷冠以“球霸”稱號。在楊旭加盟、庫卡上任之後,韓鵬已經徹底淪為替補。2015賽季倒數第二輪,他替補出場之後的進球幫助魯能客場2-2逼平領頭羊廣州恆大,打破了對手提前奪冠的美夢,而這個進球也成為韓鵬在魯能迄今為止的最後一個進球。在2002-2015的14個賽季中,這位山東本土中鋒一共為魯能打進121個正式比賽進球,其中聯賽93球,盃賽17球,亞冠11球。而88箇中超進球在所有球員中排名第一。
2016賽季,韓鵬選擇背井離鄉加盟了中甲北京人和,不為其他,只是為了自己熱愛的足球,轉會的方式是零租借。魯能對這位功勳球員除了尊重他的選擇,還給出了兩個承諾,韓鵬可以隨時迴歸,退役之後會有隆重的退役儀式。下個賽季,韓鵬隨人和重返中超的可能性非常大,不過屆時他已經35歲,已經很難在聯賽中獲得出場機會,這意味着他重返魯能的日子越來越近,因為韓鵬承諾過自己會在魯能退役。而那一天,相信魯能球迷期盼已久。
(2017-10-03)
最近,美國南部遭遇颶風侵襲,有人説是特朗普退出《巴黎協議》的報應。顯然這種説法毫無科學依據,雖然全球氣候變暖美國是罪魁禍首------因為過去46億年內(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消耗可以忽略不計)美國人消耗了全球半數以上的能源-----但特朗普5月份才退出該協議,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不可能那麼快,颶風會報復退出《巴黎協議》這種觀點很容易被特朗普就地反擊,不宜多提。
特朗普退出《巴黎協議》的初衷是為了保護美國的製造業,比如鋼鐵冶煉,比如汽車製造業等等會對環境造成損害的行業。是特朗普退出tpp(奧巴馬推行的一款貿易合作體系)等動作的延續,是貿易保護主義和美國優先的體現,是美國共和黨保守理念的典型反映。很明顯,在世界各國大力推進環保,甚至英法等國已經開始準備淘汰燃料汽車的情況下,美國採取保守行為在短期內可以為美國增加貿易優勢節省技術換代成本------這一點特朗普贏了,但是這不過是在賺短命錢。
首先,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生產能力不容忽視,能源消耗極大。而目前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和熱帶氣旋加劇已經讓美國吃盡了苦頭。雖然颶風不一定每次都路過美國,但每一次都足以致命,所以特朗普無視環境保護一意孤行推進傳統經濟的行為,不僅會害別國,也會坑害美國。
其次,美國這種賺短命錢的行為,從根本上來説是一種自毀前程的行為,也違背了共和黨讓美國重新富裕的初衷。美國的市場雖然很大,但依然無法像50年代時期媲美整個世界。美國也需要互通有無,需要進出口。由於特朗普退出《巴黎協議》,很有可能導致美國企業落後於世界。當全世界都在生產環保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的時候,美國卻依然沉浸在短期內的低成本高利潤,一旦新的工業革命完成,那曾經興起和衰落在蒸汽機上的“日不落帝國”,就會成為美利堅的寫照。
所以,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帶領美國走這條無視環境的短視之路,不出10年,美國必將從以上兩個方面自吞苦果,還會連累他國。他的盟友日本,如果依照現在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估計很快就會消失,到時候難道與美國合併嗎?白人的優勢怎麼辦?美國人民現在也只能反覆品味英國大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話“希望他(特朗普)不要連任”。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豆子”:霍金,最近專業改預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