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如今正在休斯頓,準備接老布什的遺體前往華盛頓,參加盛大的國葬。老布什1994年從白宮離開後,就一直在休斯頓頤養天年,期間幫助自己的長子成功競選美國總統。但他給世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可能是:在大約三十年前的12月3日,曾和戈爾巴喬夫一起,在一次首腦峯會上改變了整個世界。
1
在位於地中海中心的馬耳他島,十二月是天氣最糟糕的時候。在柏林牆倒塌二十三天後,蘇聯遊輪高爾基號上的兩個人,帶領各自的代表團即將舉行一場峯會。一是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另一個是蘇聯最高領導人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全球唯二兩個超級大國的領導人,將聯手主宰世界的格局。
自從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發表“鐵幕演説”之後,全世界就陷入了冷戰的陰影。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德國分裂、古巴導彈危機……一系列轟動世界的事件背後都是美蘇兩國博弈的結果。但隨着始建於1961年的柏林牆在分割德國二十八年之後轟然倒塌,世界似乎看到了一絲冷戰結束的曙光。
這一年,布什六十三歲,剛剛接替羅納德·里根成為美國總統一年多。而戈爾巴喬夫只有五十六歲,三年前,他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一把手,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兩人認識於兩年前,當時布什還是美國副總統,幫里根出席禮儀活動和葬禮的最佳人選。
戈爾巴喬夫上台一年後,就跟里根在中立國瑞士的日內瓦,舉行了六年來的第一次美蘇首腦會晤。一年後,又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行了第二次會見。雖然兩次都沒有達成什麼協議和成果,但至少為美蘇關係緩和鋪平了道路,終於有了布什上台後的馬耳他峯會。
當初在雷克雅未克會見的時候,兩國領導人滿以為地處偏遠,不會為媒體所關注。結果臨到動身,才發現雷克雅未克早已雲集了世界各國的記者。美蘇關係,是當時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美蘇趨於敵對或和解,都能對其他國家造成巨大影響。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之後,在馬耳他峯會召開的遊輪上,終於沒有了密集如雲的記者。要談什麼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2
在峯會召開時,戈爾巴喬夫的代表團裏有元帥、外長和駐美大使,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而布什則介紹一位三十五歲的黑人女性給戈爾巴喬夫,説“我所有關於蘇聯的知識,都是從她那裏得來的。”
這位女士就是康多利扎·賴斯,那年年初剛剛進入白宮。在此後的三年從政生涯裏,她就經歷了美國對外政策幾十年來最富於戲劇性變化的年代。這時的賴斯在蘇聯和東歐事務上的專業能力,給布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耳他峯會結束十年後,布什邀請賴斯為他的長子助選總統,並且最終成功。但在馬耳他峯會召開之際,後來的美國總統小布什,還只是德州遊騎兵棒球隊的合夥管理者。
峯會召開前,在當時的美國國內,較為一致的態度是:美國和蘇聯是幾十年的冤家和老對手,即便關係緩和,蘇聯人也不會輕易放棄競爭。所以不管蘇聯採取什麼姿態,美國都要小心,不能輕易相信蘇聯提出的任何承諾:糖衣裏可能裹着炮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一再警告布什:不要淪為蘇聯做秀的龍套演員。
但布什選擇了相信戈爾巴喬夫的友善姿態。
布什未滿19歲就成為了最年輕的美國海軍飛行員,在二戰期間與日本作戰時被擊落,幸運地被美軍潛艇救起——另外8名戰友成為了日軍俘虜,全部被殺害。戰後他先是經商,賺到第一桶金之後從政,既當過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也出任過中央情報局局長。
在里根就職的八年期間,布什極力保持着低調。當里根1981年遇刺生命垂危時,曾有幕僚要求布什直接乘坐直升機返回華盛頓準備接班,但布什拒絕了,理由是這不符合副總統的規格。後來里根與布什相處融洽、離任時更鼎力支持布什競選,與布什的為人處事有莫大關係。
峯會上,戈爾巴喬夫的姿態是讓步的姿態,而布什選擇了相信。就像峯會前,許多幕僚建議他仔細斟酌舉行峯會的提議,但在歐洲領導人如法國總統密特朗、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勸説下,布什選擇了召開最高首腦峯會。
會談的細節不為外界所知,但在會後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上,戈爾巴喬夫表示:“世界正在離開一個時代而邁向一個新時代。我們正在一條通往長期和平的道路開端。戰爭的威脅、相互不信任、心理和意識形態上的爭鬥都會被留在過去。”但更加重要的是下面這句話,“我向美國總統保證不會對美國挑起一場熱戰。”國際輿論認為,正是這句話標誌着冷戰的結束。
作為回應,布什則表示了對未來和平的樂觀:“我們能夠實現一個長久的和平並將東西方轉化為長久的合作關係。這正是戈爾巴喬夫主席和我此時此刻在馬耳他開啓的未來。”
峯會閉幕之際,作為臨別禮物,布什送給每個參會人員一小塊柏林牆的牆磚。即便身處其中,但峯會究竟有怎樣的歷史意義,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預料的。
3
雖然馬耳他峯會除了戈爾巴喬夫一堆口頭承諾之外,什麼實質性協議也沒有達成。但當時輿論這樣評價:這是繼1945年美英蘇“三巨頭”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蘇聯斯大林為確定二戰後國際秩序而召開的雅爾塔會議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因為它標誌着冷戰的結束。
之後波羅的海三國獨立、海灣戰爭和兩德統一的一系列事實都證明:布什和戈爾巴喬夫這次在地中海上的會面,確實改變了世界格局。馬耳他峯會半年後,戈爾巴喬夫應邀訪美,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和高規格接待。在日程安排中,他有四個小時都在不停地接受不同組織對他的獎勵。年底,他被授予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在馬耳他峯會兩年後的1991年12月25日,在戈爾巴喬夫作為第一任蘇聯總統辭職前的兩個小時,他給布什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自己將不再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正在過聖誕節的布什,感謝了他為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並祝他“事事順心”。這是兩名總統之間最後的一個電話。在戈爾巴喬夫身處危機之時,布什就通過情報渠道向其轉達了提醒。
戈爾巴喬夫被葉利欽取代,後來長期賦閒,還為LV拍攝廣告,背景正是柏林牆。布什雖然有結束冷戰的功績,但因為國內經濟疲軟而被克林頓取代,成為美國近四十年來唯一未能連任成功的一屆總統。2009年,垂垂老矣的兩人再度重聚,為改善緊張的美俄關係出力。兩人都早已不在其位,但二十年前聯手改變世界的歷史,讓他們如同老友般相見甚歡。
如今冷戰早成歷史、蘇聯也是過去,布什的長子小布什結束總統任期也已經十年了。在布什逝世之際,87歲的戈爾巴喬夫向布什家屬發去唁電:“我深表哀悼,我們曾共同促成了冷戰和核軍備競賽的結束。”
布什如今自然已是盛極哀榮。而時日無多的戈爾巴喬夫呢?在12月3日改變世界的馬耳他峯會之後,他即便蓋棺,多半也難以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