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斗三號定位系統開建 2020年35顆衞星全球組網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綜合

  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系統啓動建設

  記者從正在深圳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衞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暨首屆衞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了解到,我國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啓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衞星。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有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截至目前,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的一號和二號系統已經順利完成組網。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 冉承其:我們正在建設的北斗三號系統,它除了全球覆蓋以外,在性能上在我們系統的可靠性上,還會有大的提高。從定位精度來講,會在現有系統性能提高一到兩倍。

  按照規劃,中國北斗正在按從國內覆蓋、到亞太區域覆蓋、再到全球覆蓋“三步走”的規劃穩步推進。預計到2018年底前後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服務,到2020年將實現35顆北斗衞星全球組網,具備服務全球的能力。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 冉承其:計劃是在2020年全部建成,我們所有的核心技術,包括產品我們都已經開始研製生產,具備條件,大概下個月就會開始,我們組網的第一組衞星的發射。

  據瞭解,隨着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的逐步建設,我國衞星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已經和地理信息、物聯網、大數據、移動通信等多種技術融合集成,提供了更豐富的綜合性服務,被看作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中國衞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 於賢成:我國衞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2016年的產值已突破200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2.06%,其中,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70%。

  三重天網 織就北斗系統

  北斗星座自古以來被人們用來指引方向,它由7顆星組成。而未來我國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將達到35顆衞星。那麼,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衞星來為我們提供導航服務呢?這個人造的北斗星座在天空中又是怎樣運行的呢?

  眼前的這個傢伙就是已經在太空運行的北斗衞星家族的一員,它的重量將近3.1噸,體積有6立方米,在衞星當中算是中等身材。目前已經在軌運行的北斗導航系統的衞星分別分佈在中圓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同步傾斜地球軌道這三種不同軌道上,它們有着不同的分工。中圓軌道上的衞星可以遊走全球,所以它也是GPS等衞星導航系統使用的軌道。地球靜止軌道一般是通信衞星使用的軌道,所以運行在這個軌道上的北斗衞星還能發揮通信功能。北斗可以發短信的“獨門絕技”正是通過這樣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實現的。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 冉承其:我們北斗具備短報文的功能,所以對北斗來講,就是把導航和通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了,這也是未來導航發展的一個方向,就是其他三大導航系統都不具備的特點。

  不僅如此,北斗還在同一軌道上佈置了多顆衞星運行,以此來保證對服務區的覆蓋和定位精度的穩定。編織了這樣一張衞星運行的大網,能夠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導航服務。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 冉承其:我們打比方叫做形成了全國的一張網,這個系統叫北斗的地基增強系統,現在已經開始提供初始服務了,初始服務的精度就非常好,在中國全境之內就可以提供米級、亞米級、分米級,最高可以到釐米甚至毫米級的這種服務我們都具備。

  中國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目前已經覆蓋了亞太地區,目前正處在全球組網階段,到2020年將實現全球組網,行走的中國北斗也將逐步走向世界。

  衞星導航、通信、遙感是航天技術運用的三個主要領域。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國民經濟建設當中,總需要不斷地問“在哪裏”“什麼時間”兩個問題,人類90%以上的信息都與時間、空間相關。衞星導航技術的作用就是給人類提供時間座標和空間座標。時空信息深入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跟用水用電一樣不可或缺,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就像停水停電影響城市生活一樣,衞星導航服務一旦失效,國家的經濟運行就要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日常的運作中,天上的衞星也有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影響到地面的導航服務。因而,中國需要掌握自主、獨立、可控的衞星導航技術。

  航天科技集團原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 孫家棟:在信息社會的時候,這個人類的信息一定要帶有空間座標時間座標,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作為世界一個大國,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掌握自主可控的權利,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國家的發展了自己的北斗系統,來保證我們自己國家的信息安全。

  孫家棟院士認為,我國在導航系統領域,鼓勵各國多系統共用,但在一些關鍵領域要堅持自主可控,這是未來導航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

  航天科技集團原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 孫家棟:我們就提倡,就是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大家能兼容互操作都能用,但是我們自己一定要保證我們自己有自己獨立性。(央視記者 田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