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民王先生忽然收到工行客服“95588”發來的短信:“您尾號××××卡7日15:46分手機銀行支出1000元……”
隨後王先生接到自稱一家淘寶店客服的電話,詢問其是否購買了該店“如意積存”?王先生表示沒有。緊接着“客服”稱,“如果不是您本人購買可以幫忙攔截,但是需要您手機短信上的驗證碼。 ”
接着王先生接到95588發來的短信:“您正在付款,驗證碼為31023,金額1000元……”“不是攔截麼,怎麼成付款了?”心有疑慮的王先生與工行客服95588聯繫後證實,他的銀行卡確實支出1000元購買了“如意金積存”產品,但並非從淘寶購買,而是認購的工行一款貴金屬理財產品。
“恐怕是詐騙電話。 ”有些明白情況的王先生未將驗證碼發給“淘寶店客服”,果斷報警。
警方告訴王先生,近期遇到很多類似報案,手法類似。騙子騙取受害人短信驗證碼,從而盜取受害人賬户資金。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一些銀行重視前端實名制認證,而對後端交易驗證不夠重視,缺乏對客户個人交易行為習慣的積累和判斷。銀行掌握着龐大的數據資源,但是利用大數據防範金融風險能力尚顯不足。 ”
市民萬元存款自動變理財產品 贖回要花1500元
市民肖女士每月的工資都是單位直接轉賬到她的銀行卡上,在8月初這張銀行卡上有1萬多元的存款。讓肖女士想不到的是,在7日晚卡中存款卻“不見”了。“我打電話查詢發現,這筆錢竟然在沒經過我允許的情況下,購買了一款銀行自主經營的黃金理財產品,我現在要追回自己的錢還要支付1500多元的贖回費。”11日上午,肖女士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報料説。
存款意外“被理財”
肖女士告訴記者,她的銀行卡是由單位統一辦理的,她一直將卡帶在自己身上,所有業務也都是自己辦理。8月7日下午,她突然收到一條銀行發送的提示短信,顯示她賬户上近萬元現金被轉走。肖女士嚇了一跳,立即到自動取款機上查詢,結果發現卡上只剩下100多元錢存款。肖女士撥打銀行客服電話諮詢,客服人員表示她的錢已經買了一款黃金理財產品。
沒有經過自己的同意和授權,這存款就變成了理財產品,肖女士決定去辦理銀行卡的明陽路銀行網點討個説法。“工作人員今天給我回復,説是理財產品已經生效,我要贖回也可以,但要承擔1500多元的手續費。這是啥道理?我的存款銀行沒給我監管好,出了問題還讓我掏手續費?”肖女士提出自己的質疑。
銀行幫忙追回損失
為什麼在肖女士不知情的情況下,她的賬户資金會購買理財產品?對此,記者撥打了銀行的官方客服電話。官方熱線客服人員表示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多起,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客户的網絡交易信息被泄露。騙子在沒有獲得客户驗證碼和存款密碼的情況下,只能用客户存款購買當天可撤銷的理財產品,通過這種方式製造能控制客户賬户的假象,以此來騙取客户財產。
在早報記者的協調下,銀行方面也查詢相關的肖女士銀行卡的交易記錄,並且積極幫她追回相關損失。昨天下午2時左右,肖女士聯繫早報記者,表示她被“理財”的存款已經重新轉賬到銀行卡中,而且她不需要支付任何贖回費。
對此,銀行工作人員提醒客户,如果收到短信提示發生任何非本人發起的網上銀行可疑交易時,應立即撥打銀行的官方客服熱線,或到就近的工行網點向工作人員進行諮詢。“我行工作人員絕對不會通過電話或短信向客户索取銀行卡密碼、網銀登錄密碼或驗證碼,如客户接到可疑號碼自稱銀行工作人員或第三方購物、支付網站客服人員來電,請不要向其透露上述信息,特別是不要通過電話或短信透露您收到的任何交易驗證碼或類似驗證信息,謹防上當受騙。”工作人員提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