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名老人遇"以房養老"騙局 700萬房子千元過户】把手裏的房子抵押借款3個月,就能獲得每月10%到15%的高息,到期還能全額返還本金,這樣的“以房養老”項目讓不少老人心動不已。然而數月後,不僅承諾的高息不見蹤影,老人的房子也被抵押借款的“銀主”憑藉老人簽字的公證材料以低價悄悄買賣,過户給他人。2015年以來,北京市數十位老人陸續遭遇這樣的騙局,他們有的失去了房產,有的背上了鉅額的債務。據北京老年維權服務工作站、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統計,僅由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移送檢察院的案子就有30多起。2016年10月18日,一套位於北京知春裏價值近700萬元的三居室被人以1000元的價格網籤。不過,由於老人們簽署並公證了一系列文書,他們想要拿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房子,難度很大。(中國青年報)
本文根據網友口述整理,圖文無關
我們家是農村的,小的時候媽媽就跟我和妹妹説一定要好好學習要爭氣,不然我們家就一輩子被人瞧不起。
村子裏重男輕女的風氣非常嚴重,誰家要是沒個男孩,就會被全村人恥笑,我爸就因為我媽生不出男孩,天天打我媽出氣,奶奶見了我和妹妹,也是一頓責罵。
雖然我能夠理解我媽的苦心,但很遺憾我沒有爭氣,從上學起就一直倒數,在我的陪襯下,妹妹越發得到全家人的喜愛,她成績好,人又機靈懂事,慢慢的就連奶奶也對妹妹笑臉相迎。
初中上完,我就出去打工了,“咱家實在是供不起兩個孩子,反正你這輩子也沒啥出息了,出去掙點錢貼補家用吧。”臨走時我媽就這樣跟我説的,一點也不考慮我的感受。
打工這十年,賺的錢幾乎都寄回了家,後來妹妹上大學的學費生活費也都是我花的錢,可以説嫁人之前我手裏是沒有一分錢的。
26歲那年,我嫁給了老公,他和我之前在一個廠子幹活,家裏也不是多麼有錢,我們結婚時,爸媽一分錢沒花不説,還跟老公要了六萬塊錢的彩禮。
自從結婚後,我賺的錢也不再寄回家,慢慢的手裏倒也有了積蓄,加上公婆的資助,在市裏買了套小户型的房子,當時想跟孃家寄兩萬塊錢裝修,我媽説家裏一分錢沒有,讓我少打孃家的主意。
就在我借錢的第二年,妹妹結婚了,她結婚時爸媽給買了車,還把老家的房子賣了,給了妹妹三十萬和男方一起買房,“你也別眼紅,我和你爸以後要指着你妹妹養老的,這房子我們以後也得住。”一開始他們還瞞着我,後來就索性攤開説,大概他們做好了和妹妹一起嫁過去的準備。
誰成想,妹妹結婚半年後,我媽就打電話給我,讓我把她和我爸接回家養老。
“你是老大,你不養老誰養老,誰不知道你最孝順了。”我媽在電話裏跟我説,我打聽才知道,原來妹妹一家嫌棄我爸媽管的太多,把他們趕出來了,可我不知道該不該接他們回家,憑什麼最後要讓我養老?
(2017-07-24)
《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於7月4日印發,在強調商業養老保險重要性的同時,“以房養老”再次被提及。
所謂“以房養老”,正式名稱是“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一般客户均為老年人。事實上以房養老早已推出,只不過一直以來市場都處於觀望的狀態,老年人不願意嘗試,保險公司更不願意嘗試。但在這個時候重提,其實也是無奈,傳統意義上的養老三大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均存在不同問題。
基本養老保險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個人賬户空賬問題,目前各地方普遍將職工個人賬户資金作為養老金支付給已退休職工。隨着老齡化的加速,個人賬户的空賬率已經超過9成。
企業年金(企業員工繳納),也不是新鮮事物,早就出現了,它與職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繳納)相對應。作為重要的養老模式,企業年金在西方發展得相當不錯,在美國,企業年金不僅為員工提供保障,而且這筆錢會交由專業機構打理,進入股市等資本市場,為員工企業年金帶來不錯的增值收益。不過在我國,由於種種原因,繳納企業年金的企業實在太少,很多人壓根都沒聽説過。2015年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只有不到0.5%的企業為員工繳納了企業年金,且大都是國字號企業。
至於商業養老保險,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很難讓國人滿意。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成都一位居民25年前花100塊錢買的商業養老保險,現在每月只能領1.8元。這個例子形象地描述了在通脹面前,商業養老保險的雞肋。有理財師算過一筆賬,從收益的角度來説,商業養老保險的收益甚至都跑不贏定期存款。雖然保險強調的是保障而不是收益,但這種感覺還是很難受的。
有專家就某保險公司複利3.5%收益率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名職工從30歲開始每月投保1000元,到60歲時,累計繳納保費36萬,賬户價值為61.8萬,60歲後每月可領2746元。如果活到85歲,則總共可領取82.4萬元。
這筆錢算多嗎?可能並不是,葉檀女士曾算過一筆賬,考慮到生活成本逐年上升這一因素,我們假設以每年以5%的速度遞增,退休後至去世,生活費用大概是所能領到的養老金的4.5倍,而如果是在一線城市,這個倍數還得上升。
所以,我們每月即使同時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恐怕都無法覆蓋這一生活成本。
而“以房養老”,將房子與養老相掛鈎,保障的力度貌似更強!
作為養老的重要補充,以房養老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養老壓力,但從過去兩年的試點結果來看,僅有一家保險公司參與,僅59户投保,讓以房養老模式頗為尷尬。
各媒體在報道“以房養老”的優勢之時,常援引這種模式在西方的成功。
而對國外養老模式稍加了解的人應該清楚,以房養老源於荷蘭,成熟於美國,被多個國家所採用。
但從實際運行的效果來看,從參與這種養老模式的居民反饋來看,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在荷蘭,以房養老所獲得的養老金與房價密切掛鈎,如果房價下跌,老人可能等不到去世就領光了保險公司給的養老金,結果就是健在時必須賣房。
而在美國,由基本養老保險、401K退休金計劃和商業養老保險組成的養老體系基本能夠實現85%以上的替代率(退休後的收入與退休前收入的比例)。選擇以房養老的老人也很少,2010年的比例僅為1%,僅49萬人。
而在英國,以房養老的玩法就是“自降住房標準”,比如自己住進養老院,名下的房子用來出租,賺取差價。
以房養老模式的困難
除了房價波動風險的解決方案,老百姓對於房子的定位等因素對以房養老模式形成掣肘之外。在融360房貸君看來,其實更尷尬的可能是在於目標人羣的錯誤定位。
因為以房養老只接受純商品房(排除其他各類房產)所有權人的申請,決定了有房一族才能享受這種待遇,而有房一族的財富往往更多,他們對這種養老模式的需求可能並不強烈。相反,那些住在公租房、兩限房、經適房裏的人更需要保障,而他們所住的房子,由於產權原因無法成為抵押品,自然也不能參與“以房養老”。
而作為一種小眾且略顯“奢侈”的養老模式,其實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它的“高冷範兒”,實在不宜過度誇大它的作用。
從制度層面來説,要解決國人的養老問題,目前最可行的方式的確只有兩條路,延遲退休和二胎。延遲退休已經是板上釘釘,只是在選擇合適時機公佈,而二胎則是考慮到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形成了大量421家庭結構,養老負擔過重。
而從個人的角度來説,要想擁有體面的老年生活,未雨綢繆是必要的,比如多配置一些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比如地段較好的房子(自住不算),賺取租金收入,再比如債券優質企業的股票,只要它們能跑贏通脹,就別放手。
(2017-07-17)
“以房養老”這個概念在最近幾年在國內被提出來,並在中國四個大型城市試點,這個概念最早源於荷蘭,目前在全球已得到了較為順利的推廣,只是“以房養老”的模式有差異,畢竟國情不同,實施方式也略有不同。
何為“以房養老”?就是老人將自己擁有的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並繼續擁有房屋佔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分權,並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去世。其實這樣的房屋處理方式,不僅將我們的房屋未來使用權解決了,更解決了自己的養老問題,可以説是一箭雙鵰的好事。
但目前“以房養老”的概念在國內才剛剛起步,目前雖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進行試點,雖然其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但市場反饋卻很一般,實施起來卻遭遇了冷遇。其實還是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而且很多老人都希望將房子留給自己的下一代,並不希望抵押給保險公司來養老。
“以房養老”的概念還是非常好的,通過我們所擁有的房屋來獨立解決未來的養老事宜,但這個概念還在試點階段,在未來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畢竟中國人多,其大部分人都擁有房屋,實現全社會用房獨立養老確實給社會和家庭減輕了很大壓力,但完善的機制政策將會是“以房養老”概念順利實施的試金石!
看房、買房、租房,上樓盤網!
樓盤網公眾號:loupan_com
往期熱門
住宅用地產權70年,未來將會向這三個方向發展!
(2017-07-11)
隨着澳洲物業價格的日漸飛漲、退休金管理規定的變革,和老年人對積極、舒適的退休生活越來越強烈的願望,澳洲中老年羣體對物業資本釋放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資本釋放(equity release),指的是用反向抵押(reverse mortgage)、物業回報計劃(home reversion scheme)或老年護理貸款(aged care loan)等方式,把家庭住宅進行變現的一種方式。
隨着澳洲物業價格的日漸飛漲、退休金管理規定的變革,和老年人對積極、舒適的退休生活越來越強烈的願望,澳洲中老年羣體對物業資本釋放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究竟如何利用自己的物業,和適當的金融工具,為自己的老年增添更多的自由呢?
最原始,最簡單的資本釋放,其實是變賣物業,通過變賣,你可以迅速、高效地得到大筆的現金,但是你也在變賣物業的同時,立即失去了物業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運用專業的金融知識,為人們創造了許多可以兩全其美的辦法,讓你可以在繼續擁有自己物業的同時,還可以釋放出物業的一部分價值,這就是資本釋放的原理和方法。
澳洲目前的市場上,資本釋放有三種比較常見的方法:反向抵押貸款、物業回報計劃和老年護理貸款。在反向抵押貸款中,你可以把物業所保有的一部分資產用作貸款的擔保,而這部分錢可以一次性支取使用,也可以作為定期的穩定收入現金,或者是作為信貸額度,或以上各種方案的組合。家庭回報計劃指的是該服務的提供者(金融機構)在你購買物業的時候,替你一次性支付一定份額的房款,而作為回報,該機構則按一定比例擁有你所購買的這所物業中的一部分價值,和這部分比例在未來的升值部分。
最近出現的老年護理貸款,則是專門用於支付可退還的養老院的住宿押金,其額度在30萬到100萬元之間。
信貸顧問paul dwyer表示,一般來説,最受人們歡迎的產品都會提供兩種選擇,或者是一次性提取大筆資金,或者像領取薪水一樣,定期的支取定額費用。
他説:隨着情況的變化,退休的靈活性現在顯得愈發重要。可能在剛剛退休的時候,人們更願意先多支取一點費用,用於大規模的休整,或者換一輛新車,但在這之後,人們就開始偏向定期支取現金,或者用信貸額度來彌補退休收入。
一般來説,大多數澳洲人在退休的時候,其財務狀況都能達到基本的融資要求(平均貸款金額約為9.5萬元),但某些貸款機構為退休人員提供的貸款,可能高達100萬元。作為金融從業者,dwyer見到過很多富裕退休人士,為了維持自己喜歡的退休生活方式,有更大的融資需求。他説這些融資需求更高人士,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商業生涯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自己的財富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有的資產中。
但隨着退休之後投資的減少,以及自己從事社會生產的質量下降,他們在想維持自己生活質量的同時,就產生了對資本釋放更大的需要。對居住在墨爾本和悉尼的退休人士而言,這兩年房價的迅速上漲,意味着他們的融資資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