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美國不是世界貿易受害者 無權指責他國

  法媒:美國不是世界貿易受害者 無權指責他國 應找自身原因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道 法媒稱,今年在傑克遜谷地,貨幣政策並沒有顯而易見地成為8月24日至26日舉行的全球央行行長議會的頭等大事。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強調了自2008年危機以來制定規章政策的改變。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則長時間地提到歐洲必須繼續改革,旨在支持近來的經濟復興。

法媒:美國不是世界貿易受害者 無權指責他國

  當地時間6月14日下午,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中新社記者 鄧敏 攝

  法國《世界報》9月7日刊登題為《美國不是世界貿易的受害者》的文章,作者為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國際金融教授卡門・萊因哈特。文章稱,國際金融和世界貿易不平衡成了主要話題。古老的諺語“萬變不離其宗”也恰好適用於這裏。近40年來,美國一直都是世界其他國家資金的引進國。從20世紀開始時起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它相反卻鮮少有過對外日常項目收支逆差。日常項目收支平衡體現出一個經濟體的儲蓄和投資平衡,當儲蓄超過投資,會出現盈餘,相關經濟體變成了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借人。這曾是美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情況。

  文章稱,1987年,經濟學家弗雷德・伯格斯滕成為最早指出這種顛覆的人之一。他認為,“美國作為戰後經濟體系的創建者以及全球最重要貨幣的搖籃,已經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債務國。日本僅僅在一代人之前還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發展中國家,如今已變成最大的債權國”。

  例如日本曾被認定是對全球貿易不平衡負有最主要的責任,1986年其日常項目收支盈餘已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當時其央行積攢的美國國庫券創下了紀錄。東京不得不對向美國的一些出口採取“自願”上限,並且根據1985年底的廣場協議,促使策劃了日本對美元升值。上世紀80年代末,日元堅挺,日本不動產和債券氣泡破裂,經濟增長率一落千丈。

  差不多與此同時,韓國作為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罪人短時間浮出水面。在1987年至1988年間,其日常項目收支順差已經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6%,而且該國被懷疑操縱貨幣。

  文章稱,一些類似的指控已經瞄準了中國,而中國因為基於出口的強勁經濟增長、大量購買美國國庫券以及它固定的利率,今天依然是身居討論全球貿易不平衡的中心。當然,操縱貨幣和採取不正當貿易做法是關鍵因素,至少在某些階段是這樣的。但中國盈餘的減少比預測的更快,在2006年至2008年間高到佔國內生產總值近10%之後,目前大約在1%至2%之間。

  然而,當中國的盈餘在減少時,德國的盈餘則創下了紀錄。美國總統特朗普有關德國採取所謂不正當貿易做法的講話顯得十分空洞。而且在柏林並沒有自己的貨幣的情況下,談論操縱貨幣是很荒誕的。此外,德國並不是唯一保持一貫外貿盈餘的發達經濟體。2017年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日本、盧森堡、荷蘭、挪威、瑞典和瑞士與它們各自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也都屬於和德國同樣的情況。除了中國,亞洲其他國家也一樣。

  文章稱,美國自差不多兩代人時間以來出現了日常項目收支逆差,並且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只經歷過3年的外貿盈餘。指責那些貿易盈餘的國家不再有任何意義。美國的税收政策支持家庭負債犧牲儲蓄,而且勞動生產率明顯下降如今影響了美國的競爭力。

  文章稱,正如伊桑・伊爾澤茨基、肯尼思-羅戈夫和作者本人所表明的那樣,缺少可替代的選擇讓美元的地位如同全球無可爭議的重要儲備貨幣,這為美國日常項目收支逆差籌措資金提供了便利條件。然而,如此容易之舉並不意味着這是個好主意。(編譯/盧央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3 字。

轉載請註明: 法媒:美國不是世界貿易受害者 無權指責他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