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談地區大國援助太平洋島國,澳智庫報告不忘踩中國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宇 揚】法新社30日稱,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地區大國向太平洋島國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中2020 年的財政援助比前一年增加47%。

提及上述研究,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達揚特對法新社説,“貸款大幅增加”,融資總額飆升至 4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大致相當於斐濟的國內生產總值。報道引述達揚特的説法稱,太平洋島國的旅遊業和貿易受疫情影響嚴重,因此,“太平洋島國面臨着大規模經濟收縮,需要給予大量支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太平洋島國經濟總體萎縮 6.4%,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報道稱,由日本和美國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是大幅增加援助的機構之一。大部分援助以直接貸款的形式提供,緩解了島國的短期財政壓力。

法新社引述上述研究的説法稱,儘管北京在過去十年中加緊推進基礎設施項目,但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實際支出在 2020 年有所下降。

根據媒體此前報道,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實施了近500個成套項目、技術援助、物資援助和優惠貸款項目,幫助建設道路、橋樑、碼頭等重要基礎設施。

法新社提到,自 2020 年以來,北京與所羅門羣島的關係大大加深,所總理索加瓦雷越來越多地將中國視為合作伙伴。達揚特無端指責稱,中國人正“將資金直接轉移到所羅門羣島,以獲得關鍵政客的支持”。

自中國與所羅門羣島簽署政府間安全合作框架協議以來,美澳等國便不斷表達所謂“嚴重擔憂”。兩國不僅持續推出多項所謂措施向太平洋島國示好,還經常向中國“潑髒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此前表示,雖然澳大利亞號稱是南太地區最大援助國,但實際上它一直在減少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

專家提到,對於南太島國而言,中國在當地建設的公路、港口、學校、醫院等項目為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受到廣泛歡迎;但美西方的援助和合作項目通常都附帶有政治條件,要求這些國家必須接受西方的政治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沒有全部直接投入到改善經濟和民生的建設之中,這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