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
新華社記者
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羣眾體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健全促進全民健身制度性舉措、解決羣眾“健身去哪兒”難題。
就《意見》的發佈,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專家們表示,《意見》對於全民健身的意義重大,但政策的真正落地,還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和積極推進。
觸及健身場地的核心問題
首都體育學院原校長、教授鍾秉樞表示,《意見》的發佈意義重大,加強場館設施建設,目的是要發展羣眾體育,場館建設是一個抓手,一個基本的條件。
鍾秉樞説:“《意見》涉及土地的使用問題,這是我們以往在體育場館建設中一個老大難問題,包括土地到底怎麼用,怎麼管,沒有一個文件提供支撐。這次的文件從城市空閒土地、城市公益性建設用地、租賃方式供地、複合用地模式這四種不同性質的土地,給出了不同的指導意見,這為涉及的相關土地使用奠定了一個基礎。之前沒有這些規範時,有些問題很難辦,現在把這些在文件中説明了。”
圖為2018年11月8日,鍾秉樞在進行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孟永民攝
體育社會學學者盧元鎮表示,這是一個很惠民、也很切合實際的文件。“體育場館建設難度是非常大的,不是體育部門一家能夠完成的,也不是民政部門一家能夠承擔的。因為它涉及徵地,涉及很多利益方,所以要做成有一定的難度。但因為現在我們城市的土地利用率不是很高,多地的一些死角是可以開發用於羣眾體育活動的,所以也留有了一定空間。另外,很多第二產業的廠房廢棄後都閒置着,完全可以把它改造成室內場館。這些都需要以這個文件為背書。”盧元鎮説。
7月19日,自行車愛好者在鶴崗市東山區新一體育公園內騎自行車。新華社記者王君寶攝
黑龍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曲文勇説:“過去我們有一些體育設施被閒置,被擠佔,我認為這個文件的出台可以逐步改善這種情況,這應該是一個大趨勢。”
硬件+軟件,全民健身得到全方位護航
除了場地設施等硬件外,《意見》還對社區體育賽事活動、“互聯網+健身”等全民健身“軟件配置”提供了方向。
河北詠懷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兵説:“ 這個文件在用地等方面有新的舉措,場地設施建設結合活動、賽事,與社區體育發展一起推動,非常值得肯定。”
鍾秉樞則重點關注了“豐富社區體育賽事活動”的相關表述。《意見》中提出,體育總局要加強統籌指導和頂層設計,結合開展“我要上全運”羣眾體育賽事活動,打造線上與線下比賽相結合、全社會參與、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的“全國社區運動會”,充分發揮社區體育賽事在激發拼搏精神、促進鄰里交往、增強社區認同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鍾秉樞説:“我們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服務羣眾,而羣眾體育的廣泛開展,尤其是社區體育的開展,將對促進鄰里交往、增強社區認同,起到積極作用。建立國家社區體育活動管理服務系統,推進‘互聯網+健身’這種數字平台,實際上是推動了智能化、智慧化、信息化的一個系統,通過這樣的系統,可以對社區的人員流向有一個全面的把控,這對未來國家社區建設,包括社區安全服務保障等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建立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管控的社區網絡,為未來社區的整體建設發展又奠定了一個基礎。”
8月19日,人們在遊悉谷文體產業園練習攀巖。位於上海閔行區的遊悉谷文體產業園,前身是一家印刷機械廠,近期在城市升級改造中變身“體育+文化+教育+商業”的城市運動中心,拓展了市民的健身空間。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長期關注家庭體育研究的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德勝認為,這一意見順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全民健身需求。他説,疫情讓人們認識到鍛鍊身體的益處,成千上萬人在家中跳繩、踢毽子、練瑜伽、打太極、做廣播操,一些家庭還利用跑步機、功率自行車等器械來鍛鍊,有效對沖了宅家期間的多吃少動、過量睡眠、沉迷電子產品等不良習慣的影響。
張德勝建議,體育、教育、衞健等部門與“互聯網+體育”平台合作,儘快建立家庭體育與家庭健康指導體系,為每一個家庭建立“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數據庫,為家庭成員的科學健身提供多元化的精準指導。在此基礎上,鼓勵相關產業部門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健身產品。
專家建議多方努力促進落實
王兵認為文件落實環節更應該注意因時、因地、因需的問題。否則力度越大,恐對基層傷害會越大,百姓會越不滿意。
鍾秉樞表示,落實起來還需要相應的地方、相關各級行政部門出台相應的政策支持,從發佈到落地,還有一個過程。
2018年7月31日,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市民在游泳池裏享受清涼。新華社發(萬震 攝)
盧元鎮提出兩點建議:第一,現在應該注重室內場館的建設,尤其是北方地區,室外場地會面臨空氣質量問題、風沙問題以及寒冷問題,所以要加強對室內體育場地的建設,特別是室內泳池的建設;第二是要大力提倡體育公園建設,它和休閒、和娛樂緊密結合,是一個適合家庭鍛鍊和度假的場所。另外,建議體育部門要加大體育系統場館開放的力度,有些基地條件很好,不開放很可惜。
“我們可以把閒置的大專院校、機關事業單位的一些場館,根據時間段充分利用起來,這個可能只有互聯網能做到。可以根據人們的選擇、需求,制定相應的補償措施,使得經營者能夠經營下去。我覺得北方地區的冬季應該開放這樣的場館。”曲文勇説。
記者:林德韌、吳俊寬、王君寶、楊帆、吳書光
中文編輯:樹文
新媒體編輯:鄭道錦
簽發:江紅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