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活科研創造力 | 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魯珊
湖北工業大學鍾飛教授8項專利集中轉化,形成400多萬元的轉化效益,這是機制改革盤活科技資源的鮮活案例。
去年2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等,這是在科技體制機制上的重大改革。
近年來我國科技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科技成果產出顯著,科技資源總量躍居世界前列。然而,大量職務科技成果以“一元錢”價格登記入庫。“一元錢”既標記了這些成果的“國有屬性”,也標註了“沒有轉化的科技成果”的估價。有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4.7%,在高校轉化率更低。
科技成果轉化難,難在科技成果的屬性束縛,難在思想障礙和制度藩蘺。科研人員對職務科技成果沒有“發言權”,大量代表科技創新的成果“沉睡”在資料庫中。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要用改革的方法去解決。給科研人員的賦權,本質上是打破了成果轉化的障礙和藩蘺,讓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激活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力,讓科技資源產生更大效益。
此次改革,全國確定了40家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試點,探索新的機制和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湖北工業大學是湖北惟一試點。
試點中,湖北工業大學今年前十個月的科技成果轉化數量,是前十年的2.5倍,像鍾飛教授那樣的案例不斷湧現,無數個“1”從紙上走進現實,走入市場,實現了創新價值。這就是改革的力量,一旦衝破思想障礙和制度藩蘺,沉睡的資源就可能真正活起來,就可能創造出澎湃的活力與能量。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