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德國小城,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中新網2月6日電(何路曼)德國南部一個6000來人的小城每年都會有一天變成“中國”, 作為一名“中國人”,是非常令他們驕傲的事情。
放鞭炮、跳龍舞、穿唐裝,興致勃勃地上街遊行……你以為這是中國哪個地方在過年?
資料圖:1998年2月,一名男子裝扮成“中國皇帝”,在迪特福特市政廳前的花車上迎接他的“子民”。
這是濃濃的中國年味兒漂洋過海,來到了德國南部一個6000來人的小城——迪特福特,這裏每年都會有一天變成“中國”。當地的人們身穿對襟襖、打着太極拳,花式裝扮成“中國人”,慶祝“中國狂歡節”。
作為一名“中國人”,是非常令他們驕傲的事情。
迪特福特民眾慶祝“中國狂歡節”。圖片來源:迪特福特城市官網
“皇帝”駕到是狂歡節的高潮:龍車上,身穿龍袍的“皇帝”高高在上,前面有“衞士”鳴鑼開道,兩旁是“御林軍”護衞,後面緊跟“太子”“公主”“嬪妃”,浩浩蕩蕩,煞是威風。
“皇帝”在眾人簇擁下登上高台,接受“臣民”朝拜,並發表告臣民書,祝福國泰民安。
這時,全場沸騰,樂曲震耳,歡歌笑語在整座城市中迴盪。
迪特福特民眾慶祝“中國狂歡節”。圖片來源:迪特福特城市官網
“中國狂歡節”自1928年開始舉辦,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如果説,“中國狂歡節”的節日地位,超過了西方傳統文化裏的聖誕節,也許並不過分。
該市除“中國狂歡節”外,每年夏天還會舉行一個“中國週末”。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解釋,從什麼時候開始,迪特福特人有了“中國人”這一外號。
迪特福特的“高皇帝”。圖片來源: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該市的市志裏從未有過這個提法,但零散的日曆和一些文獻中,比如1869年的神父雜誌裏,提到過迪特福特地區是“中國人區”,類似唐人街的説法。這説明,迪特福特的“中國人”外號,當時就已廣為人知。
1928年,當地人的狂歡節裏,第一次有了中國元素。吹奏班的樂手們首次穿着唐裝公開演奏。
納粹德國期間,尤其是最後數年曆經戰亂,小城失去了狂歡的勁頭。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才又恢復了慶祝狂歡節的傳統。
而每次,都有“中國人方陣”參加。
迪特福特的“小中國人”。圖片來源: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人們在1954年狂歡節的“胡鬧星期四”,第一次選舉了一名“中國皇帝”。此後,迪特福特的狂歡節“胡鬧星期四”,就搖身一變,成了“中國狂歡節”。
如今,“中國狂歡節”已成為迪特福特最具特色的民間活動。迪特福特的城市官方網頁上,專門有一個名為“巴伐利亞中國”的欄目,介紹這個城市與中國多元化的交流。
迪特福特因疫情原因取消2022年“中國狂歡節”。圖片來源:迪特福特城市官網
2022年,因為新冠疫情,該網站還發布通知,遺憾地宣佈取消“中國狂歡節”,希望晚些時候再共同慶祝。
隨着中國經濟發展,狂歡節的中國色彩越來越濃,名氣也越來越大。
迪特福特的城市官方網頁上,專門有一個名為“巴伐利亞中國”的欄目。圖片來源:迪特福特城市官網
不僅是“中國狂歡節”,在迪特福特,一年四季都可以體驗到,“巴伐利亞的中國”的特殊風情。迪特福特人曾説,他們熱愛、敬仰中國文化,他們喜歡“中國狂歡節”,更為家鄉擁有“巴伐利亞的中國”的稱號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