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接盤俠”會是這個一直安靜站在他身後的男人嗎?
這個九月,對日本來説真可謂多事之秋。
隨着安倍首相日前因身體原因宣佈辭職,日本政壇提前進入了新一輪洗牌。離首相大位只有一步之遙的自民黨總裁將“花落誰家”,成為當前日本政治最大的懸念之一。
後安倍時代的競爭者們已躍躍欲試。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和前幹事長石破茂已於今天下午正式宣佈參選。但隨着安倍內閣的“大管家”、官房長官菅義偉的“參戰”,多強競爭的選舉格局可能發生改變。
官房長官菅義偉、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前幹事長石破茂(從左至右)都宣佈正式參選自民黨總裁。
不過,在一堆內政外交難題面前,安倍的“接盤俠”可不好當。
打破沉默
某種意義上,對公眾而言,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是一匹黑馬。
出任內閣官房長官接近8年,充當日本政府的首席發言人,日本人對他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幾乎天天召開新聞發佈會解釋日本政策;陌生的是,他代表首相發言,人們很少聽到他自己的言論。
圖右為疫情期間同安倍一起出席記者會的菅義偉。
這個總是安靜站在安倍身後的男人,昨天打破沉默,首次表明自己有意參選自民黨總裁。按照日媒的消息,他將在明天正式對此表態。
辭職的安倍拒絕提及心儀的繼任人選。目前看,除了菅義偉,“後安倍時代”較有競爭力的人選還包括: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前外務大臣、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自民黨代理幹事長稻田朋美,防衞大臣河野太郎,以及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兒子、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
但在日本社會對“後安倍時代繼承者”的討論中,菅義偉可能是最低調的一個。安倍宣佈辭職以前,菅義偉多次聲稱無意競選黨總裁,但在任接近8年的強大影響力依然使他成為有力接班人之一。
近年來他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是去年4月1日,日本公佈了新年號。當天上午11時40分左右,菅義偉手舉寫有“令和”兩個漢字組成的新年號的看板亮相。這是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鏡頭前的他,一臉肅穆,又帶着一絲緊張——就這樣成了日本民眾記憶中的“令和大叔”。
去年4月1日,手舉“令和”二字的菅義偉在日本民眾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
但熟悉日本政治的人會發現,菅義偉其實是個政治老手——無派系,但有影響力。他從2012年底起一直是安倍的左膀右臂和長期政治盟友。儘管在自民黨內不屬於任何一個派系,但有消息稱安倍和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高度認同他作為繼任者。
三足鼎立
在自民黨各派閥合縱連橫之後,“菅義偉-石破茂-岸田文雄”初步形成微妙的三足鼎立格局。
但就在今天,日本政壇發生了幾件頗具意味的事:
第一,最新遊戲規則,強化了自民黨派閥的影響力。 自民黨總務會今天就黨總裁選舉決定,不實施黨員和黨友投票,意味着基層民意將很難在總裁選舉中得到體現。對此,環境相小泉進次郎等中堅和年輕議員紛紛提出異議,但最終黨高層的建議獲得了通過。
圖為日本環境大臣、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
第二,無派系的菅義偉,已經收穫跨派系的支持,處於優勢。 自民黨內最大派系細田派(98人)和麻生派(54人)昨天基本決定支持菅義偉,二階派(47人)也正式決定支持菅義偉。此外還有許多聲援他的無派系議員,共同社分析,菅義偉有望獲得過半數議員票。
第三,民意呈現出不同方向。 最新輿論調查顯示,關於下任首相的合適人選,34.3%的受訪者認為是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石破派是自民黨內小派系,共有19名國會議員。共同社解讀,簡化選舉投票對石破當選可能是致命打擊。競選黨總裁需要至少20名國會議員提名。
鐵打的派閥,流水的民意——這個日本政壇特色,很難被改寫。最終誰能夠當選總裁,取決於自民黨高層之間的博弈。此外,大洋對岸的美國對日本政局的影響從未弱化。因此,儘管選舉形勢日漸明朗,但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新總裁的難題
自民黨總裁選舉定於9月8日發佈公告,14日投計票, 16日在臨時國會選出新首相。由於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國會掌握絕對優勢,自民黨總裁將出任首相。但無論此番總裁一職花落誰家,首先都必須扮演一個過渡性角色。
然而在2020年的日本,這個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總裁一點也不好當。目測,至少面臨四大難題:
第一,如何穩定政局。 安倍近年執政給日本打上了深刻的“安倍一強”烙印,作為執政黨總裁的權力與內閣首相權力得到雙重強化。新總裁能否復刻這樣的影響力與控制力,對日本政局的穩定意義重大。在安倍內閣支持率近期持續低迷背景下,如何爭取民心與民意,是擺在新總裁面前的一大難題。否則,日本“十年九相”的政壇魔咒隨時會捲土重來。多名外務省官員認為,“長命”政府能讓日本更好地追求和保護本國利益。
第二,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儘管安倍聲稱是因為身體舊疾而辭職,但不少日本媒體認為,應對疫情不力造成的支持率大跌對他來説是沉重打擊。安倍卸下的包袱,在新總裁面前可能變得更加沉重:一方面,日本疫情始終存在反覆,另一方面,疫情控制不力的諸多負面效應開始顯現。
被媒體拍到連續兩週前往醫院的安倍。
第三,如何重振經濟。 安倍經濟學效果本身存疑,疫情打擊之下,頹勢盡顯。日本經濟已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分析人士認為,日本經濟復甦進程緩慢,難以實現V型復甦。繼續籌備遭推遲的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也讓原本預期中的“奧運效應”難以落地。在安倍執政後期,已有外國投資者對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缺乏有競爭力的領軍產業表現出失望,這樣的局面或許並不會因為換個總裁或者首相就簡單改變。
第四,如何在世界變局發生之際,做出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外交選擇。 安倍任內,日韓緊張關係、日俄領土爭議等都懸而未決,這些外交難題都將考驗新總裁的手腕。最大的難題或許是,在大國戰略競爭的背景下,日本如何自處。在政治分析師豐島典雄看來,安倍接班人別無選擇,只能延續現有外交政策,尤其是“新內閣只有一年時間”。
只有一點似乎是確定的:日本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混亂、迷惘和不安,可能短時間內難以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