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這所高校師生護一江清水逾五載

《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這所高校師生護一江清水逾五載

今天(3月1日)一大早,農業農村部長江水域生態保護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廷貴打開了電子郵箱,將一份關於“長江十年禁漁與水生生物保護”徵文情況報告發給了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長江辦”)。這份報告不僅是分析投稿情況,更是他多年來對長江大保護的關心、關注和關切。“明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一週年了,但我們為保護母親河的工作,遠遠不止這一年。”

6年前,《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發佈,明確提出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隨着長江大保護“時間表”的推進,上海海洋大學也有自己的“作戰計劃”。

2017年,長江辦收到了一份《長江流域各省市退捕調研分報告》,揭開了上海海洋大學為長江大保護提供智力支撐的序幕。2018年3月,上海海洋大學與長江辦合作,成立了長江水域生態保護戰略研究中心,2021年更名為農業農村部長江水域生態保護戰略研究中心。2021年3月1日,長江口水生生物監測與保護聯合實驗室同時在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水野中心”)和上海海洋大學掛牌。海大師生在“長江大保護”的路上越走越深,對長江的情懷也越來越濃。

他們為完善長江禁捕政策提供決策諮詢

在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院長唐議教授的作息表上,沒有周末、節假日。自從擔任中心副主任以來, 每年只有春節他才會休息兩天。2020年9月-10月,唐議等人蔘與了“長江流域禁捕水域漁政執法能力建設標準”的起草和制定工作。他們協助長江辦漁政執法處提出了重點水域漁政執法人員和裝備配備推薦標準,協助完成《長江流域“一江兩湖七河”227個重點縣漁政執法能力建設需求》等文件,通過合理配置機構人員力量、加強設施裝備建設、建立協助巡護隊伍,建立高素質的專業執法隊伍和適宜規模的協助巡護隊伍,為長江禁捕監管提供有力保障。

2018年至2021年,中心承擔政府主管部門委託專題研究項目43項,完成調研報告27份,向主管部門提交決策諮詢報告30份,完成長江退捕輿情監測報告57期,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並在長江退捕禁捕工作中及時轉化應用。一些對管理制度措施的建議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採用,為完善長江禁捕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戰略研究中心的任務之一,就是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諮詢。我們也要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心常務副主任潘迎捷介紹,長江口是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的重要組成,是許多珍稀洄游性水生生物的生態敏感區、關鍵棲息地和重要洄游通道。2020年,在長江辦指導下,中心從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調研相關單位、諮詢領域專家、全面蒐集文獻資料,編制長江口禁捕措施優化方案,為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貢獻智慧力量。

自主研發水下被動記錄儀,樹立河口監測研究新模式

自建立長江口水生生物監測與保護聯合實驗室以來,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教師童劍鋒、高春霞等人就更忙了。這兩天,他們忙着改進自主研發的一台水下被動記錄儀,開發嵌入長江江豚聲音智能識別算法,這是我國自主研發首次應用於河口長江江豚聲音監聽的被動聲學記錄儀。

《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這所高校師生護一江清水逾五載

海大師生在長江口布防自主研發設備

早在2018年,他們就聯合水野中心開始對長江口的珍稀瀕危生物進行調查。比如江豚,他們結合eDNA技術、水下聲學技術、監測浮標、無人機巡航和岸線觀測等各種監測手段,進行水下、水面、陸地及空中一體化聯動監測,努力構建河口水生生物立體監測研究新模式。他們還着手監測裝備研發,開發長江口魚類智能識別系統等。

《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這所高校師生護一江清水逾五載

2021年底,聯合實驗室申報的“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評估技術研究”項目獲上海市農業農村委2022年度科技興農項目立項。未來幾年,他們將在長江大保護背景下,致力構建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禁漁效果評價以及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標體系,努力構建我國河口水域生態系統監測與研究的模式與典範。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師生足跡遍佈大江南北

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諮詢,第一線的調查數據必不可少。行走在長江沿岸的漁村,也成為了中心成立以來頻率最高的一項工作。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教師、中心核心成員楊楊在去年暑假帶上3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淮安市盱眙縣、淮安市洪澤區、揚州市江都區等地開展退捕漁民跟蹤調研。他們向漁民講政策、説法律、談案例,一對一地進行了深度訪談,生動記錄了長江退捕漁民岸上生活的縮影。

《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這所高校師生護一江清水逾五載

2021年,根據農業農村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十省百縣千户”長江退捕漁民跟蹤調研實施方案》,中心組織上海海洋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三所高校,9支隊伍75人,自7月中旬開始陸續赴四川、貴州、重慶等地開展“十省百縣千户”長江退捕漁民跟蹤調研。各調研團隊共獲得1567份退捕漁民調查問卷,撰寫提交了9個分報告和1個總報告,為動態分析研判各地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政策的實施效果,為科學推進十年禁漁政策各項措施的落實和優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這所高校師生護一江清水逾五載

在中心的積極組織下,學生力量也加入了調研隊伍。四年來,中心在10多個省(直轄市)開展實地調研,累計派出教師和學生160多人次,完成調研報告27份。學生參與的專題調研活動、報告也獲得了上海市、團中央的表彰。2021年全國大學生“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評選結果中,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吳娟、汪雪銘、吳明佳,本科生吳志發撰寫完成的社會實踐調研報告《“長江十年禁漁”政策背景下退捕漁民生計轉型問題研究——以江蘇省泗洪縣為例》入選。他們的指導教師正是楊楊。2019年,楊楊還曾獲得團中央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稱號。今年1月10-13日,中心通過問卷星對上海、江蘇、安徽等10個省份、89個縣(市、區)的1364户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情況進行網絡調研。

《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這所高校師生護一江清水逾五載

四年來,中心發表人文社科類論文16篇,自然科學項目論文16篇,政府部門採納函、表揚信、成果應用證明11份。



  作者:吳金嬌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姜澎

   圖片:上海海洋大學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70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這所高校師生護一江清水逾五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