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財經】;
眼下很多地方已經開始供暖,11月7日,北京從零時起開始試供暖,西安也完成了供熱管網注水和設備調試,將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啓動彈性供暖。
每年的供暖季,像“你在北方的暖氣裏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凍成冰棍” .....類似這樣的網友改編的熱句都會在網絡上流行,今年也不例外,南北方的巨大供暖差異,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
1
來暖氣了!南北方温差“天壤之別”
據瞭解,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北方各省紛紛提前開栓供暖。這一舉措的實施,南北方供暖問題再次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熱點 。
眾所周知,以秦嶺淮河為線,南北供暖差異巨大。但實際上南方冷起來,也是深入骨髓,特別是濕冷的環境,讓人們“早上不想起牀,洗澡不敢出缸,白天不敢離開陽光,晚上必須開啓小太陽 ”。
有人説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南方的冷是魔法攻擊。冬季南方的氣温在0℃左右,相對於北方的氣温來説並不算冷,但是從氣象學角度來説,濕度對體感温度影響很大,濕度每增加10%,人體感受到的温度就降低1℃,也就是説在濕冷的南方,人體感受到的温度要比實際温度低不少。
2
呼聲高漲!南方供暖在行動
近年來,每到冬季,南北方供暖問題就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如今北方已經基本實現集體供暖,南方則一直未能形成大規模的集體供暖,原因究竟是什麼?
近幾年,隨着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再加上受寒潮災害的影響,部分南方地區開始了供暖過冬。
能夠實行集體供暖的是貴陽市一些新建小區,供暖企業通過像空調一樣原理的熱泵技術,經過處理將45℃的水送入業主家中的地熱管中供暖。“4個月24小時不間斷供暖,每平米26元 。”中節能(貴州)建築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青山表示。
據統計,2019年,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430%,而銷量增長的“主力軍”正是上海、南京、武漢等南方城市。
中國建研院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 徐偉 :我們大致測算了一下,未來十年,南方供暖總市場規模可能在4000億-5000億 ,平均到每年,可能會增加400億的規模。
我國採暖地區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於或等於5℃的天氣超過90天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
目前,我國南方一般使用空調和電暖器來度過寒冬,這種分户方式嚴重浪費了電力資源,不利於節能減排,加重了百姓的經濟負擔,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
3
供暖黑科技 市場新機遇
為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清潔能源目前已成為中國主要的取暖材料。市場上各種取暖黑科技層出不窮,供暖企業不斷研發創新,供暖市場百花齊放。
如今北方地區成千上萬的鍋爐被拆毀,取而代之的是以燃氣為燃料的公共供暖系統,空氣質量明顯上升。
低廉的價格,好轉的空氣,給供暖市場帶來了新的啓發,近幾年供暖黑科技遍地開花,而今年尤以石墨烯技術的電熱塗料技術大為熱門。
短短的幾十秒鐘,石墨烯壁畫的温度上漲了60℃,而且沒有傳統供暖產生的乾燥和悶熱感。
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湧現,供暖市場看似一片欣欣向榮,但數據顯示,在2018-2019年供熱期,我國供熱行業供熱面積31.0億平方米,熱費收入775.6億元,而供熱成本達992.7億元,供熱行業平均虧損率已達到22%。
中國建研院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 徐偉 :上游能源價格上漲,是由於供熱效率不夠高,隨着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城市集中供熱方式和互聯網數字技術結合,也是供熱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
近年來,我國已有一批供熱企業已開始積極探索智慧供熱,包括華為、阿里等互聯網技術公司也已紛紛入局。
中國建研院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 徐偉 :把供暖系統和其它智能化的東西結合,智能家居、智能社區等,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互聯互通,它的發展是非常廣闊的。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