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放手”保時捷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好的形容了大眾和保時捷之間的關係。

2009年,大眾汽車對外宣告收購豪華車品牌保時捷。2012年,這場高調而充滿戲劇性的收購與反收購商戰正式畫上句點。

而本週二,大眾汽車在一份聲明中稱,正在與其大股東、家族企業保時捷控股 (Porsche SE)就保時捷品牌潛在的IPO進行“深入討論”。

大眾“放手”保時捷

這意味着,保時捷可能會繼1984年後再度上市,並實現獨立運營。根據彭博行業研究院(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數據,保時捷估值有望達到600 億至 850 億歐元(680 億至 960 億美元),將成為德國近年來最大的IPO案之一。

真相

大眾汽車集團旗下擁有大眾汽車乘用車、奧迪、斯柯達、捷達、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曼恩、斯堪尼亞和杜卡迪等多個品牌。

大眾“放手”保時捷

去年,大眾汽車集團整體銷量為888.2萬輛,和2020年相比減少4.5%;其中保時捷銷量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10.9%。儘管銷量比重僅有約3%,但保時捷卻是大眾汽車集團業績最大的貢獻者之一。

看2021年上半年的一組數據,大眾汽車集團營業收入1297億歐元,營業利潤113.6億歐元;保時捷營業收入165.3億歐元,銷售利潤27.9億歐元,實現16.9%的銷售回報率。這一數字向公眾證明了,“我保時捷是相當賺錢的”。

讓保時捷上市,大眾無疑會收穫一個重要的融資途徑。目前,這項IPO方案仍待大眾集團管理委員會和監事會的批准。若站在集團股東角度,紅利多了自然樂意至極。

但如果説大眾尋求保時捷上市,只是為了業績,估計沒有人會相信。畢竟早些年,保時捷是想將大眾收入麾下的,奈何一場金融危機,最後變成了別人旗下的兵。

另外,大眾集團CEO迪斯(Herbert Diess)去年在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表示,“於大眾集團而言,資金要用在集團架構整改和電動車等變革上。像保時捷這樣的珍珠,沒人會鬆手。”

然而現階段,老牌汽車巨頭和電動汽車製造商之間的估值差距日益突出,去年電動汽車新貴Rivian上市當日市值已超過福特和通用,而特斯拉早已晉升萬億美元俱樂部。

也許讓大眾放手的最直接原因,可能真要回到電氣化轉型上來説。

趨勢

截至目前,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紛紛發佈了電動化轉型計劃。根據大眾汽車NEW AUTO戰略,到2030年純電動車型比重將上升到50%;2040年在全球主要市場的所有新售車輛將接近零排放;最遲到2050年將實現碳中和。

同時,大眾汽車去年表示,將在未來五年裏向電動出行和數字化等未來技術投入890億歐元。

而保時捷也計劃,到2025年約一半汽車將採用純電動或混合動力驅動。718系列將實現全面電動化,不過911將繼續堅持內燃機路線。因此為推進電氣化戰略,讓名利兼備的保時捷上市顯然是一個最好選擇。

大眾“放手”保時捷

猶記得2020年曾有一則新聞報道指出,大眾集團考慮分拆超級跑車品牌蘭博基尼和摩托車品牌杜卡迪。

當時有分析師認為,大眾集團這一舉措是實現其市值提升至2000億歐元(現1120億歐元),以及挑戰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領導地位的關鍵。

這一判斷放在現在這個節點似乎更合時宜。

無獨有偶。近期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福特汽車正在考慮分拆電動車和內燃機業務部門,從而讓電動汽車業務更好地單獨運作。

儘管福特方面否認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但在外界看來,福特重組集團架構將能夠為電動汽車業務發展讓路,進而實現追趕通用汽車、大眾汽車,甚至是特斯拉的目標。

對於大眾汽車來説,亦是如此。

寫在最後

仍要注意的是,讓保時捷獨立上市對於大眾而言可能存在一定風險,其獨立上市運營是否會威脅到大眾集團的控制權,想必會是集團內部審議上述IPO案的一個考量因素。

不過讓市場最為期待的還是,這件事會到底帶來多大效應?

當初在收購保時捷後,大眾汽車定下了一個“2018年全面超越豐田”的目標,但時至今日,大眾依然是汽車製造業的“第二名”。保時捷上市,大眾能否撕掉“最大失敗者”這個標籤呢?

或者,電動汽車行業的新一輪洗牌是否馬上就要上演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9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眾“放手”保時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