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了!
11月4日,中央氣象台發佈寒潮預警,正式宣告今年入秋以來最強寒潮來襲。
據中央氣象台預測,受寒潮影響,11月4日08時至8日08時,我國自西北向東南將有一次大風降温天氣過程:大部地區氣温將先後下降8~10℃,西北、內蒙古大部、華北、黃淮、江淮西部、東北地區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幅可達12~14℃,局地16℃以上;並伴有4~6級偏北風、陣風7~8級。
在此期間,華北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先後有小到中雨轉雪,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或雨夾雪。華北平原地區以降雨為主,平原北部會有雨夾雪。南方有中到大雨過程。
11月2日早上,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已飄雪。來源:@中國天氣
氣温驟降,老人小心“生死關”
寒冷天氣,對老年人、體弱多病者,以及“三高”等慢病患者來説,危機四伏。
民間有種説法,“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
這就是説上年紀後,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抵抗力較弱,氣温的變化以及冷風的侵襲很容易導致疾病加重。
而對於慢病人羣來説,寒冷天氣裏,不僅發病的風險大大增加了,血壓等身體各種指標也比其他季節更難以控制。
那麼,想要安全入冬,我們又有哪些應對措施呢?
拍拍打打護血管
隨着氣温驟降,我們的血管進入了一個相對“脆弱”的時期。
一方面,過低的氣温會使心臟及血管收縮力加強,導致血壓上升,易於誘發腦出血、腦梗塞等疾病。
另一方面,寒冷的刺激還會增加心臟負荷,更容易發生心梗、心衰等心臟疾病。
因此,寒潮期間做好心腦血管的保暖工作非常重要。
1
帶好圍巾和帽子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陽熱較盛。寒邪來襲,更易受涼發病。
在我們的頸部有3個重要穴位——風池穴、風門穴、風府穴,這是風寒之邪最容易入侵的地方。
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因此出門時,最好戴上圍巾和帽子,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應該加強防護。
2
拍拍“暖心寶”
平時沒事可以在家經常拍打一下心經,能達到暖心、護心、養心的作用。
做法:把胳膊伸起來,從腋下順着手少陰心經往下拍,另一隻手順着手厥陰心包經拍,根據自身情況,早中晚餐後半小時一邊拍10~20次。
一杯熱茶暖肺氣
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
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
因此,氣温較低時,體質弱的人最好減少外出。
1
吸熱氣
積極補充水分有助於養肺,除了喝水之外,老年人還可以通過呼吸道“攝取”水分。
具體做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從杯口緩緩深吸水蒸氣,每次可做十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
2
喝熱茶
取太子參6克、黃精6克、黃芪6克、防風3克、白朮3克,加水500毫升到800毫升,煎煮後代茶飲。
這幾味藥配合起來,能起到益氣補肺健脾,防止疾病反覆發作,提高機體抗禦外邪能力的作用,適宜脾肺俱虛,有食少、便溏、消瘦、咳嗽、懶言等症狀的人飲用。
用好調料暖脾胃
腸胃喜暖惡寒,冷空氣會刺激人體,導致胃部的血管痙攣、收縮,胃內血流下降,繼而造成胃部缺血缺氧,影響消化功能,而秋冬進補更是會加重脾胃負擔。
1
用好調料
寒冷時節,適當食用生薑、胡椒等熱性調料,有助於緩解胃寒。
生薑性辛温,有散寒發汗、和胃止嘔等功效,重補暖,對治療寒涼引起的胃病格外有效。
而胡椒同樣對胃寒所致的胃痛、嘔吐以及受涼引起的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揉揉氣海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1.5寸,具有温中、行氣、扶陽的作用,按之會有酸脹感。
雙手重疊,用掌心順時針按摩5分鐘,逆時針按摩5分鐘。不能飽腹時按,最好是飯後洗完澡再按,對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道疾病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抬抬大腿護關節
中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逐漸減退,關節本就易出現問題,此時更是抵抗不住冷空氣的刺激,容易造成局部炎症反應而出現痛、腫等反應,而原本就有關節病變的,症狀則會明顯加重。
同時,寒冷會使人體肌肉的彈性、關節的靈活度和自身平衡力下降,也就更易發生骨折。
1
熱敷膝蓋
熱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也可緩解肌肉痙攣、鬆弛神經、改善筋腱柔軟度。
幹敷:熱水袋敷於膝蓋上,每次20~30分鐘,每日1~3次。
濕敷:毛巾浸在熱水中,取出擰至半乾,敷於膝蓋上,再蓋個棉墊防止熱氣流失。每5分鐘更換一次,敷20~30分鐘,每日1~3次。
熱敷後,在膝關節的周圍大面積揉搓2~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
熱敷的温度切忌過熱,患有急性炎症、血栓性靜脈炎、外周血管疾病、局部皮膚外傷的人,不宜熱敷。
2
動動下肢
除了注意下肢保暖外,中老年人可以常做下面兩個動作以增強下肢肌肉力量,防止摔倒:
繃腿:將腿伸直,腳跟微抬離地面,將股四頭肌(位於大腿肌肉前側)不斷繃緊5秒鐘再放鬆,再繃緊5秒鐘再放鬆,連續做10~20次。
勾腳:將腿伸直,向上勾踝關節,勾的時候,膝蓋及下肢的肌肉都跟着動。
衣着寬鬆防凍瘡
寒冷而潮濕的地區,凍瘡的發病率較高。
凍瘡一旦發生,治療的關鍵是擺脱濕冷環境,保持凍瘡局部温暖和乾燥,否則治療難以奏效,即使一時好了也容易復發。環境改善了,甚至可不治而愈。
1
保暖
一般來説,棉手套比五指分開的手套更具有保暖性。
外出工作或勞動時可戴工作手套,以防凍傷。
穿戴手套前,可在手部塗少量凡士林以減少皮膚散熱。
鞋襪、內衣的大小、鬆緊要合適,不要過緊過小。
2
防濕
保持衣服、鞋襪的乾燥,受潮後及時更換。在涼水中勞作後應及時擦乾手,保持皮膚乾燥。
3
防靜
避免肢體長期靜止不動,坐久了、立久了要適當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凍瘡發生。
來源:養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