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人麗妝榮膺中國財經峯會“2017年度品牌典範獎”
近日2017中國財經峯會冬季論壇評選圓滿結束,麗人麗妝作為國內知名的線上化妝品零售服務商,憑藉其優質服務和營銷創新榮膺 “2017年度品牌典範獎”。
中國財經峯會設立於2012年,是集國內眾多財經及大眾媒體之力打造的一項大型活動品牌。峯會通過多種形式匯聚和分享商業智慧,探尋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動力。如今,中國財經峯會已經成為經濟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交流平台之一。經過峯會評選委員會深入、全面、細緻的分析,麗人麗妝憑藉優質服務、營銷創新,榮膺中國財經峯會“2017(行業)年度品牌典範獎”。
早在創立之初,麗人麗妝洞察到化妝品市場的兩大痛點,首先線上賣家拿到正品貨源很困難;其次消費者容易買到假貨。於是將線下專櫃模式搬到線上,以品牌授權合作的方式來解決貨源和假貨的問題。之後麗人麗妝憑藉在營銷、管理、系統和供應鏈上的創新優勢,逐漸佔據天貓美妝大部分化妝品市場。
如今麗人麗妝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化妝品零售服務商,獲得了包括蘭蔻、嬌蘭、雅漾、雪花秀、碧歐泉、蘭芝、施華蔻在內的50多個全球知名品牌在中國的正品授權,成為合作品牌堅實的合作伙伴,其中多個品牌的天貓旗艦店已成為品牌全球的最大在線專櫃。2016年雙十一麗人麗妝papi醬紅人盛典,取得了巴黎歐萊雅、施華蔻首次24小時銷售額雙雙破億,史無前例長達十小時的直播成為天貓美妝類目年度收看冠軍的驕人成績。而隨着當下消費者、媒體、渠道環境和整個零售環境的改變,麗人麗妝的定位也隨之變化,從開設授權“線上專櫃”轉化為運用電商形成的市場營銷優勢,幫助品牌做全國生意。
本次獲獎是對麗人麗妝正品授權模式和市場營銷影響力的肯定,麗人麗妝利用新媒體營銷或新的營銷方式一直在整個互聯網電商行業是最領先的。麗人麗妝也將堅持只售賣授權正品的初心,為消費者帶來更加新穎優質的體驗。
2017年9月26日,“黛蘭娜一帶一路美業峯會“黛表中國媲美國際——民族特色護膚品牌黛蘭娜上海直營店招商和財富分享”在上海星河灣酒店盛大召開。來自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商會、一帶一路國際市場論壇組委會、中國搜索、華商書院上海校友會、全球異業聯盟、《香港時代華人》、一配網、星紅安等機構的領導和嘉賓共700餘人出席了會議。整個活動歷時一天,現場嘉賓們的精彩發言,張美峯董事長的精彩分享以及精彩的舞蹈和抽獎活動,燃爆全場,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重量級嘉賓濟濟一堂,黛蘭娜收穫諸多讚譽
本次會議,共有來自相關行業以及政府部門的30多位重量級嘉賓出席了會議。在行業代表方面,來自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商會秘書長許景權先生從行業發展、品牌優勢以及未來發展等角度對黛蘭娜發展進行了梳理。發言後,許秘書長還代表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商會給黛蘭娜頒發了“國妝領先品牌”的獎牌,以此表彰黛蘭娜對行業的貢獻和價值。
國妝領先品牌獎牌
除此之外,中國搜索華東區負責人成新東先生還現場宣佈黛蘭娜榮獲“一帶一路印尼峯會”指定國禮品牌殊榮。根據獎牌規定:黛蘭娜品牌將作為國內化妝品領域唯一入選的品牌,在印尼峯會上亮相,讓世界見證“中國之美”。國禮這一殊榮,是對黛蘭娜8年來堅守品質與民族情懷的高度肯定,也是中國化妝品品牌強勢崛起的有力證明。除此之外,國內著名國學機構華商書院(校訓和宗旨:育上海領袖鑄中華商魂尊德問學修己安人)的領導也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對黛蘭娜這個民族品牌給以高度評價和鼓勵。
“一帶一路印尼峯會指定國禮”證書
現場設置體驗區,黛蘭娜用品質和效果贏得尊重和認可
作為一個以“體驗營銷為主體”的品牌,黛蘭娜非常重視“用品質和效果説話”。在峯會現場,黛蘭娜設置了8張毛孔洗澡體驗牀。所有嘉賓會前、會中全程可以去現場體驗毛孔洗澡的神奇魅力。黛蘭娜“毛孔洗澡”技術是根據中醫原理,創新採用排毒、點穴的手法打開毛孔,將特製的灌療乳液和特製的淨膚原液混合物塗在臉上。然後通過一邊按摩,一邊點穴,採用水溶水、油溶油的原理充分溶解毛孔裏的污垢。充分溶解後,用特製的用牛角做成的灌療板,逆着毛孔將毛孔裏的污垢擠壓出去,從而實現健康、安全、快速、比較徹底的清除毛孔裏的污垢。毛孔洗澡產品和概念一經上市就引起行業、市場以及消費者強烈反響。對於行業來説,黛蘭娜糾正了業界“重護膚,輕清潔”的本末倒置的錯誤宣傳理念;對於消費者來説,先清潔再護膚顛覆了大家一直在用且自以為正確的使用習慣,同時也科學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用了好的化妝品卻效果不明顯的原因。黛蘭娜發明的“毛孔洗澡”,重新定義了美膚新規則,是化妝品行業發展史上一次新的變革!
剛開始,有的嘉賓還有些拘謹,但看到一個個嘉賓體驗後“容光煥發”的樣子,更多的嘉賓加入了體驗的行列。一位女嘉賓體驗後説:我的臉原來還有這麼多污垢,每天洗臉,看來我從來沒真正洗乾淨臉,真是太震撼了。一位男嘉賓體驗後説道:皮膚變白了,毛孔變小了,表面也更有光澤了,我感覺我好像換了一張臉似的。卓越的現場體驗,給嘉賓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嘉賓紛紛諮詢加盟合作事宜。
加盟合作代表上台頒發證書
張美峯董事長暢談民族情懷,燃情中國心
在品牌介紹環節,黛蘭娜品牌創始人張美峯女士從品牌創立初衷、發展經營理念以及民情情懷等多個角度詳細介紹了黛蘭娜品牌的發展歷程,贏得了陣陣喝彩。張總介紹:她不是為了做化妝品而做化妝品,她的本質是為了讓我們中國人花不多的錢也能使用到健康、安全的好產品。為此黛蘭娜始終沒有放鬆對品質和安全的要求,“良知”二字,始終掛在心頭。黛蘭娜堅持“四個創新、兩個保證、一個使命”的品牌理念,在產品中拒絕添加激素、重金屬、熒光劑等違禁成分。在黛蘭娜看來,“健康、安全、快速、有效”四大核心關鍵一個都不能少,少任何一個都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正是因為堅守品質和民族情懷,黛蘭娜獲得了消費者和市場的高度認可。
在2013年美博會上,美國的一家投資公司曾直接提出“3個億購買黛蘭娜品牌、技術及工廠”。張總僅僅考慮了半分鐘,即回答:不賣!理由只有一個:毛孔洗澡,是中國人立足中醫理論發明出來的,應該屬於中國!她認為:這有可能是中國護膚品牌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支點,也可能是中國護膚品牌未來比肩國際名牌的一個機會!張總相信:中國一樣可以做好品質的產品,中國一樣可以做國際名牌!她願意用畢生的精力,去打造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品牌。在利益面前,黛蘭娜沒有見利忘義。相反,這更激起了黛蘭娜人強大的民族情懷。隨着黛蘭娜的逐漸壯大,最近,國際公司已經願意出價10億美金購買黛蘭娜。對此,張總同樣選擇拒絕。
影視紅星陳紅到場獻歌祝賀
經過一天的精彩歷程,下午5點左右,本次美業峯會完美落幕。會後,一些嘉賓被張總的民族情懷感動,被黛蘭娜產品的卓越效果打動,紛紛尋求合作,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來源:國妝網
(2017-09-30)
縱觀全球,世界超級城市羣多分佈在沿海灣區,中國正在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同樣具備這一特點。分析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長期發展的重要引擎。
香港將在中國一帶一路建設中起重要支撐作用
綜合媒體9月11日報道,今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這意味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從探索變為現實。
北京時間9月11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香港表示,“我們支持香港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接,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當天,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峯論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論壇以“化願景為行動”作為主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等在論壇開幕式環節發表主題演講。
寧吉喆表示,支持香港在高度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加強建立綠色債券市場和綠色信貸準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探索PPP等新型融資模式,撬動包括香港企業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構建更多元化、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
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羣。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是中國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羣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今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被寫進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是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全球創新發展高地、全球經濟最具活力和優質品質的生活區域。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澳洲資深註冊會計師何耀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發展規劃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長期發展的重要引擎。
毋庸置疑,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中國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其人口規模和人力資本積累的巨大優勢,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需要依靠城市羣的發展。因此,大城市、特別是超級大城市和城市羣的崛起對中國至關重要。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發展規劃備受香港各界人士關注,香港政商學界人士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整體實力豐厚,加之“一國兩制”優勢,發展成功可期。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競爭力較世界三大灣區優勝。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及東京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達1.36萬億美元,是舊金山灣區的1.8倍。
本文由星火記者聯盟(
微信ID:cctv11227
)
莫言主筆
,於無聲處聽驚雷,敢講話、講真話,是財經愛好者不可多得的內參!
(2017-09-12)
9月22日,第六屆中國金融科技峯會在京落幕。本次峯會彙集來自監管機構、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支付平台,證券,保險,投融資機構等30多家政府、協會、企業領袖發言嘉賓,300多家金融科技企業,800多家金融行業精英參會。峯會期間舉辦的“中國金融科技行業頒獎典禮”,對於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加快金融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互聯網黃金平台黃金黃金到會並參與演講,現場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網易、搜狐、金融界等60多家金融行業媒體參與直播、報道。
中國金融科技峯會自啓動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得到社會、市場機構、行業精英和媒體的肯定。會議上參會代表通過主題演講、高端對話等形式就“有關金融科技政策與監管;金融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金融科技風險管理以及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產融結合”話題進行專業研討和深度分析,並聚焦金融科技新熱點、新話題開展尖峯對話,期望在全球化的思想碰撞中探尋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之道。
此次峯會,互聯網黃金平台黃金黃金首席營銷官汪霄霄受邀參會,並在金融科技創新環節分享了關於黃金可貨幣化及商業模式實現的經驗與展望。結合新消費羣體需求,黃金黃金在創新模式的探索中,率先推出黃金貨幣化的業務,並且通過下半年在與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珠寶店試水合作中市場表現優異。黃金貨幣化的思路其實説起來簡單,就是有一天可以用人民幣進行購買的商品,也可以用一定克重的黃金進行等價交換。目前黃金黃金的用户可以將家中閒置的舊金存入就近的線下合作珠寶店,以金店當日金價折算成人民幣,同時以更優惠的價格兑換珠寶店內的鑽石飾品。 考慮到中國珠寶零售市場競爭慘烈,獲客成本極高,黃金黃金力求通過成熟的互聯網營銷方式,迎合消費心理的促銷活動設計,為零售珠寶店獲取新用户的同時,全面提升珠寶店的用户服務質量。
黃金珠寶行業已有三十多年發展歷史,作為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面臨着材料成本高,大量生產導致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的困擾。但同時黃金珠寶行業也不乏創新,大環境下黃金珠寶行業需要金融化創新推動,保持血液暢通、健康運作,也催生了“黃金黃金”這類互聯網+黃金領域的互聯網平台的發展。這些創新平台的出現,進一步加強了行業轉型升級步伐,也成為轉型升級路上的重要標杆。
金融科技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由於其具有跨界性的特點,因而被運用於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但是,與此同時,也給實施綜合監管帶來了較大的難度,而此次“2017年第六屆中國金融科技峯會”的圓滿落幕,不僅要得到監管層的重視,加強金融科技監管,也是給金融行業帶來新的思考,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價值,有效服務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2017-09-26)
業界人士稱“一帶一路”基建市場未來空間將更加廣闊
2017-09-19
中國新聞網
中信保廈門公司參展廈洽會,和與會業界人士洽談交流。 湛亮 攝
中新網廈門9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正在此間舉辦的2017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廈洽會”)上,如何融入“一帶一路”成為與會客商談論最多、炙手可熱的話題。業界人士稱,放眼未來,“一帶一路”基建市場的空間將更加廣闊。
19日,由廈門市商務局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廈門分公司聯袂主辦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及國際產能合作論壇”舉辦,與會業界人士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後,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和產能合作領域方面的發展潛力,各抒己見。
統計數據顯示,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和國際產能合作領域走出去力度不斷加大。2015年以來,中國建築企業的海外訂單增速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2016年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覆蓋的61個國家簽訂了8148項合作協議,新籤合同價值同比增長36%。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廈門分公司總經理鄭忠平介紹説,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後,數個重點項目更是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快速推進階段。峯會上已簽署諒解備忘錄的項目總價值大約為人民幣1.89萬億元,為“一帶一路”項目的融資額總計達到人民幣7800億元。
他認為,這還僅僅是合作的開始,未來“一帶一路”基建市場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預計到2030年,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同及總投資額將超過1萬億美元,中國將會與歐亞大陸和非洲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建築企業,相關的設備製造商和貿易商也都會從中獲益。
鄭忠平稱,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廈門市作為“海絲”重要支點城市,有能力進行外向經濟的轉型升級,保持傳統貿易優勢的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與傳統貿易相比,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領域具有金額大、週期長、風險高、技術複雜等特點,對出口商要求極高,往往需要較強的技術水平、融資能力、商務能力和風險規避能力。
他建言,企業在剛剛開始轉型升級時,如果不完全具備這些能力,就要善於藉助外界力量,整合各種資源,爭取在“幹中學”。
本次論壇,主辦機構邀請了中國電建、中國恩菲等業界佼佼者,以其“走出去”時間較長、積累的豐富經驗,與會現身説法,和參會企業界人士一起開拓思路,共探基礎設施和產能合作領域的發展之道。(完)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19)
2017SAP中國峯會數字夢想家《高端財訪》--安徽合力篇
訪談嘉賓: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濟師 董事 張孟青
記者: 張總,安徽合力是中國首個部署SAP PLM 7.02解決方案的企業,能不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解決方案,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部署這個方案,以及現在部署的狀況。
張先生:這個我想先介紹一下背景。
合力是中國的叉車行業第一位的企業,那麼到去年已經是連續26年排在第一位的位置上,那麼這個第一呢,除了製造能力、營銷、服務等等之外,我覺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於什麼呢?合力所有的產品,都是基於自己的研發和創新來做起來的。那這樣的時候,我們在研發能力這個方面也是做了非常非常多的考慮。2001年我們是全面實現了三維化,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全面實現了三維化。那同時,也上了一套系統,就是對於研發和研發過程以及研發成果進行完整管理的PDM系統,產品數據管理。
其實這個產品數據管理,就是後來 PLM這個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它其實是一個基礎階段。經過了十年之後,我們到了2010年、2011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考慮,我們用了十年的PDM,在公司的這個未來發展和轉型過程中,還能不能夠推動或者支持我們研發體系能夠再往前走。所以呢,就是公司決策也是經過了非常多的調研、學習,當然也有包括廠商的介紹、講解和輔導,那我們最終確定在2011年SAP的ERP系統上線之後,我們又開始一個新的征程,就是在研發管理方面再做一個新的平台。那在之後的話,也是到處尋找,當時業內最著名的廠家、顧問商都到我們那裏去,去給我們介紹方案,也是幫我們診斷問題,然後提出來最後合力應當朝哪個方向走等等。那當然了在最終2012年的7月份我們確定SAP合作,來繼續延伸我們整個SAP體系支持合力轉型和發展的這個基本路徑上面,我們做了第二款合作,就是SAP PLM。這樣的話,就是我們在2012年開始了SAPPLM的實施工作,這是起點,就是2012年7月份,真正進入實施狀態,是2012年年底的事。
因為這個裏頭我們講不打無準備之仗,所以在確定跟SAP合作之後的話,我們還把這個人、環境還有就是思想和方法,也引入進來。那麼在做SAP PLM的同時,也引入了研發的管理思想體系,就是IPD集成產品研發,把這個也引進來了。而且這個過程伴隨着整個SAPPLM項目的實施,來在公司實施。所以我們的PLM項目的話,不僅僅是説把SAP PLM的系統在合力,把它推上去了,成為合力研發管理體系的一個最重要的支柱。但同時,我們也引入了核心思想和具體的運營管理辦法。那也就是説,既有平台,又有思想有血有肉。這樣的話,我的系統應該説,就是在實施和推進上線、運用這個過程當中的話,它的表現還是總體來講,還是令人滿意和不錯的。
記者:這個PLM系統,有做一些定製化的改造嗎?
張先生:這個定製化改造,應該説是非常多的,我們也都知道,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也有自己的管理習慣和傳統。甚至包括企業的文化,那麼作為定製軟件來説的話或者説作為套裝軟件的話,我們這樣講,它可以給了你一個非常好的毛坯房,那麼你要舒適地去入住或者是滿足你的要求的話,一定要按照你的想法,在毛坯房的基礎上進行裝修,這個就是我們所説的實施過程。
那在這個裝修的話,第一個我的毛坯房,你的主要基礎結構你不能把它破壞掉,那就換句話説,你的毛坯房再好,你也要按照它的基本架構去做。那另外一塊,我想在這一塊有一個玻璃窗,在那兒有一個落地的數字化的屏幕等等。這樣的話,那是可以根據我的要求去做的,而且我必須這樣去做,因為我在研發的管理過程當中,可能需要N個能力出來。那麼比如説策劃的能力、比如説數字樣機的管理能力、分享能力,研發流程的全流程的管理能力,還包括什麼呢?還包括研發成本,所以這些都是在系統需要去支持的,那麼作為一個我們叫預裝軟件吧,它不可能完全滿足要求。所以我們就需要進行裝修,裝修的話,就是我們所説的個性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裏頭,我們與SAP的Labs做了很多的定製。那麼甚至有一些方法或者説有一些模塊的話,就是説我們兩家用Co-innovation的方式來做的這個定製或者説強化,那麼在合力的SAPPLM上完以後,作為SAP PLM體系的話,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補充。那我覺得這個方面可以叫互相幫助,既幫了合力,又幫了SAP,那當然最終還是幫合力。因為我要的是什麼?我要的是更好的研發管理平台,拿到數據我們的產品研發,最終在市場上我可以推出,能讓客户滿意的產品。
記者:那我們這樣的一個合作,能夠外化出來的競爭優勢是什麼?對於合力來説。
張先生:我們可以這樣講,就是説過去一個企業規模小的時候,它在研發管理角度上可以講,我是管我家一家人,我一家五口,對吧?張三、李四的脾氣都是非常非常清楚的。當你這個五口人擴充為一個大家庭,甚至娶了媳婦,那麼媳婦又有一家人,這樣我們就説協作體、聯合體。
這個協作提出來以後的話,你光靠原來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就可能管得上了。所以我們需要什麼呢?我們需要系統的幫助。你可以這樣講,當我需要提升我的管理能力的時候,如果沒有系統支持的話,我覺得做不到。那合力最早的研發,我記得我1985年進合力,當時是兩個研究小組,每一個組大概十一二個人。那現在合力的研發團隊接近八百人,這個裏頭的變化就是説,你再用老的管理方法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記者:是。
張先生:另外呢,上千個在線的品種,所謂在線的品種就是説,實時地向用户提供的這些產品。那麼對這上千個產品的管理,它就不是用一個過去的抽屜裏頭裝圖紙這樣的方法去管了,而是需要一個數字化平台。本身我自己的開發全過程,也都是數字化、三維化的,所以你也有體系得必須去管。所以你看,從客觀條件來看,我們具有這種管理能力,也就是説我全部的數字化。那麼從實際條件來看的話,我有管理平台,可以實現我的管理方法,所以這兩個組合在一道的話,我的研發體系的應該説協作效率得到了比較高的提升,這是第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研發質量。因為我們説,研發人員來講的話,相對來説它的這個思路是比較開放的。
那有很多很多可能的想法,這些想法怎麼樣能夠從他個人的腦袋裏頭變成團隊的想法,甚至變成你整個產品開發的想法,這個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可以説,通過這個協同平台的話,可以搜上來大家的想法。因為有的想法可能是稍縱即逝,叫一機靈、一閃念就出來了。如果不能把它很好地記錄下來甚至提交給大家的話,那可能説一晃而過了。
但是我們説很多時候是靈動,靈感。對吧?這種靈感記錄下來,有可能我自己還沒有感覺是一個靈感,但是別的人一看,這個想法好,這個時候的話,我們可以抓到自己的想法以後,發揮大家的智慧,然後選出合適的研發方向或者研發對象。這樣子,我就可以加快我的產品的上市速度,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户需求。
因為你最多是通過滿足客户需求,為客户提供價值、創造價值、增加價值的這個過程,自己來掙點錢。所以這個過程,我認為就是什麼呢,從想法到產品、到客户服務、到客户滿意、到客户付錢,到我增加利潤,全鏈條的話我通過這個體系,都可以得到滿足或者都可以達到管理目標。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説,因為有了這套系統,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實現我的企業的發展目標,或者是一些願景。
那這樣評下去的時候,也可以講它的價值無限。那回頭可以再來做另外一件事情,關機、停線,不幹了。如果這樣講的時候,大家一上班就可以説,我圖紙打不開了,我的BOM,我的夥伴到底在哪兒,我這一天到晚電話告訴他,這不行。所以到那個時候你可以看到,一會兒有系統你會如何如何工作得好,如果沒有系統的話,你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就完蛋了。
所以這個呢,就是兩個角度都可以説,這樣的一個創新或者是協同管理系統,確實可以幫助合力在產品研發和產品上市依據服務客户過程中的話,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這一點的成績,既有我們PLM系統的貢獻,當然更離不開全體的研發人員,甚至包括我們市場人員,我們的客户他們所奉獻出來貢獻的這種創新價值。所以我覺得,平台最大的好處是讓大家能夠把想法集中在一起,好的想法經過磨合,磋商之後調動團隊協調工作,然後共同形成一個目標產品,我覺得價值就在這兒。
記者:是,但PLM在落地的過程,整個用了多長時間,以及在落地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張先生:我們其實幹的話,也是幹得蠻艱苦的。因為涉及到業務流程的重新定義、涉及到數據模型的收集整理和整頓,因為過去也有一些不規範的地方,所以它做的產品設計的某些模型的話,有可能説缺失或者有錯誤或者過度個性化,不符合標準的規定等等,就是在這個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都被發現了,發現的問題都要被一項一項整改。其實這個過程的話,我們去理解就是説,實施的過程當中,我不但是在裝修房子,而且我還在同時強化我的裝修原材料的質量。那麼這個過程的話,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我們實施的工作,大概用了一年的時間,然後完成實施工作,上線磨合又用了一年時間。
那也就是在2014年7月份,我們項目算正式上線。前面的過程,第一年就是2012年到2013年這一階段的話,就是説實施和開發的過程。2013年到2014年這一段的話,是使用磨合的過程。這個過程之後的話,那麼我們説,我們在2014年正式地宣佈合力的研發管理的主平台,SAP的PLM系統正式在合力運用了。
這個呢,時間標誌可以説有兩個,一個是2013年的上線和2014年的正式投產,這個中間的話,有一年時間磨合,為什麼這樣長呢?也確實,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但對系統進行改進,同時也對我的研發組織、研發流程進行改進,同時也在實施IPD,把研發思想也引進來,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所以這個過程的話,儘管用了兩年時間,可能比一般大家能看到的PLM項目的實施時間長了一點,但是我覺得這個長的價值還是能夠體現的。
記者:現在轉型怎麼樣?一般來説,傳統企業轉型都遇到哪些困難、難點?
張先生:這個轉型,其實怎麼説呢,絕對不是轉身。
記者:沒有那麼容易。
張先生:今天在Keynote上面,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是數字技術,一個呢,是數字化轉型。那我們前一段,就是前一個五年2010年到2015年,這一段我們叫做戰略轉型。那從2016年開始,這個“十三五”我認為就開始真正地實現數字轉型。這個呢,與現在説的恰恰是不謀而合的,而這個過程的確定跟中國提出來工業、終端製造業、終端製造2025這個整體的規劃,有非常大的關係。
另外,現在大家感覺到説,滿地都是智能製造、數字轉型,其實我認為,這個轉型絕對不是説我做了信息化,就是數字轉型了。這個引入了雲,上了雲我就是數字轉型,不是的,絕對不是這樣的一個模式。最多可能第一個例題就是説,你運用數字技術來支持你企業業務的。你腦袋瓜,它沒有轉過來。因為腦袋瓜的轉型,其實是全面運用於數字技術之後,用所有我們能用得到的比如説分析技術、決策技術包括現在熱門的AI還有機器學習,用這些方法來重新看你的傳統業務,那麼我們就可以發現,傳統業務裏頭,哪些地方存在着過於傳統,需要改造的呢。那麼這個呢,我認為2016年這個屬於數字化轉型,但是離真正的轉過來,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只是説現在我們公司內部來講的話,大家對於數字技術、信息技術、數字化轉型這方面的認知是確定的,説我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你將在競爭中落後甚至失敗。
所以認知有了,但是方法呢,方法可能説還在摸索過程中,哪些地方先轉,哪些地方後轉,怎麼轉,朝哪個角度、哪個方向去轉,哪個地方是入口這個部分的話,我們講我們做了探索,我覺得也還是有意義。但是我不能説轉好了,因為至少我現在還沒有一個DT部門,我去某些企業的時候,他説我現在已經沒有信息化部了,我現在是叫什麼?我現在叫DT部,就是數字轉型部,這就直接就是DT部。我不管它是不是迎合潮流,但是至少它從部門的角度來説的話,它是把這個放在了轉型的重要位置上面。
因為我們講,任何的工作都是組織先行,沒有組織怎麼可以把這個大團隊協作做起來呢,所以一定是組織先行,如果你沒有組織的話,你只能是想想探討一下,對吧?如果真正做事的話,一定是組織推動的。所以我認為在數字轉型的角度或者數字化轉型的角度,你首先腦袋瓜想好要轉,在實施的過程當中,組織上要有具體的行動。
有了這些行動,那麼你可以選擇路線了。
記者:我們預計合力的轉型會要多長時間?
張先生:我估計要十年時間。
記者:十年時間。
張先生:也就是説,我們自己畫一畫2016年到2025年,恰恰是十年時間。
記者:是。
張先生:那會兒我也退休了,中國2025也應該實現了。中國的小康也實現了,所以轉型也應該實現了。我覺得我們不能去説,輕飄飄地説我可以很快地完成轉型的工作,因為作為企業來説的話,像做數字化轉型其實它是選擇生命的方向的。這個選擇或者説對它這個抉擇來講的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絕對不可以説,是瞬間可以完成的。或者説用幾年的時間可以完成的,我覺得不僅僅是合力,包括任何其他的企業都一樣,你要選擇這樣一個轉身、轉型的話,那麼你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不可能一蹴而就。
記者:那我們未來會和SAP,有進一步的合作嗎?
張先生:應該會。
記者:會在哪些方面呢?
張先生:我們是在2010年、2011年跟SAP談的時候,因為SAP的系統它很龐大,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的支持,也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我開玩笑説,我説上了SAP的賊船,就下不來了。所以這個來講的話,我現在可以這樣講,我希望SAP能夠好好地發展,能夠有更好的技術、更好產品給我們用。因為什麼?我們現在綁在一條船上,我們是一個船上的螞蚱,所以今後不是説選不選SAP的問題,而是我希望SAP越做越好,這樣我們對它才有期望。就是我在它身上的投資,才能夠維持有效。
所以我希望SAP好好活着,希望它能夠好好地成長,能夠好好地給我們去提供好的服務、好的技術、好的產品,那這樣的時候,我在它身邊所做的投資,才能夠有價值,甚至保值增值。那這個呢,合作是必然的。
記者:是,現在來説,SAP有沒有一些需求是沒有滿足的?還有沒有一些什麼建議?
張先生: SAP不可能什麼都會,所以我們也提出一些想法,因為和SAP現在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協同創新吧。那麼我們和SAP可能都提出一些想做的事,你比如説我們講叉車今後是SAP的ERP系統的一個有效終端。叉車作為物流系統裏面的裝備,它既是物流裝備,又是AES的執行裝備,又是SAP系統的操作裝備,我們可以深深地嵌在一道,融為一體。這個呢,是非常有價值的。
記者:我看官網上有一個叫精益研發體系整體方案,是我們剛才之前講的那些定製化的問題嗎?
張先生:我們給它一個統一的名字,叫精益研發。
記者:對了。
張先生:因為實際上,精益研發在過去的話,談過很多。包括做精益的或者是做研發諮詢的,提出所謂精益研發的這種思想理念,但是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帶思想、帶軟件、帶流程、帶組織的這一套系統,那我們當初在設定我們的PLM項目的實施規劃的時候,就是按照這種想法,就是我要做精益研發,精益研發涉及到哪些內容,包括剛才我講的組織的、思想的、方法的、工具的、系統的,都必須配置好。那麼這些協作在一起,融在一起加上我勤奮而智慧的研發人員,我就構成了精益研發體系。
記者:講數字化轉型,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IT和OT的融合。在這部分,我們合力是怎麼做的?
張先生:是這樣的,今天下午的一個演講,我們也會談到一個事,就是説我們正在做我的產品,就是物與我係統、與我研發過程的連接,那麼這個既是基於IT,又是基於OT的,這是一個方面。就是説,我要從過去的製造產品、研發產品轉到運營產品,那合力今後也會運營自己的操作體系或者平台,那我們現在內部有一個業務,就是也可以叫做系統,叫HOS。
記者:HOS。
張先生:就是合力運營管理系統,它也是從思想方法到系統的一個組合,就是看我們的實踐吧,這個現在還沒有完,還沒做好,看我們實踐。
2017SAP中國峯會數字夢想家《高端財訪》--悦商科技篇
訪談嘉賓:悦商科技 總經理 吳弼川
記者:我們知道悦商是寶龍的系統建設方,也是SAP比較重要的合作伙伴,這三方的合作能不能跟我們聊一聊。
吳先生:其實因為我們開始寶龍的合作之前,我們很早就跟SAP有關聯了,我們大概兩年前跟SAP有買過PA,一開始簡單的工具。那時候我們是在想,因為這場管理,數據化是一個很複雜、很龐大的事情,而且涉及到行業轉型,所以我們想找一個非常強的,有足夠背景和基礎的技術合作方來做這件事。寶龍是一個契機,因為寶龍一方面是中國的商業地產前五強,它的商業持有和商業資產管理上算是走得很前列的。所以在這一塊,我們會想到找SAP來也是寶龍自己的想法,他想把他的數據徹底資產管理化,國內其他公司在這一塊應該還是落後於它的。因為這個需求,普通的軟件公司和現在目前的供應商解決不了,而我們的優勢是在商業經營管理和資產管理平台,但是中間這個數據層,這個部分原來這些供應商軟件做不好的地方,我們沒有能力去解決它,所以那個時候想到找SAP一次性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明白,我們為寶龍打造新一代的數字管理平台,這個平台就跟其他的數據管理平台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吳先生:這是一個超級大資產的管理平台,把原來的地產開發、商業經營管理還有跟業務各種各樣的角度相關的數據全部集中在一起,最終是要輸出對兩個方面的數據,一個是一個項目從投入運管,全程的數據管理,另外一個是在整個公司的層面上如何對資產包進行統籌管理,主要是要完成這兩個任務。這樣在目前,我理解在國內是很前沿的課題。
記者:這兩個任務對於寶龍來説價值是什麼,意義是什麼?
吳先生:這是它的核心價值,它是商業地產公司,商業經營是它未來的主要戰略,所以對持有資產的管理能力,決定着未來發展能走多遠,而戰略就是這麼定的。目前除了我們和SAP一起來做的這個東西,市面上還不存在一個可以提供完全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記者:我們的合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吳先生:悦商跟SAP的合作是兩年前的,寶龍的合作,剛剛確定也才三四個月以前開始。
記者:現在還沒有上線是嗎?
吳先生:應該還要兩三個月,這邊反而其實會比較快,因為在合作之前,我們商業部分的數據已經整理清楚了,SAP的主要優勢是幫我們整理地產成本營銷在這個板塊上的數據。
記者:現在處於一個對接的工作之中。
吳先生:沒有,我們已經在深度開發和推進,很快要上線了。
記者:很厲害。現在地產行業到底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過程中,它的轉型對於一般的地產商來説意味着什麼?
吳先生:我覺得現在整個地產行業在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地產行業是中國最大的產業,但是其實它如果從專業人角度,它就拆分成很多小板塊,很多小板塊都是很大體量,住宅開發和銷售是一個巨大的板塊,但其實商業地產跟住宅開發都是獨立的,理論上應該是獨立板塊,這是對持有資產的管理。這一塊又分列出,還有長租公寓和未來的純租賃業務,這些都是逐漸分裂出來的,但是總體來説,我們理解的是純的地產開發和銷售板塊正在往下走,這是所謂的增量市場已經走到了一個臨界點,未來不可能再保持這麼高的收益率。而對存量商業資產的管理,未來會變成整個地產板塊的核心板塊。國內應該商業資產存量有4.5億平,不包括辦公,純商業資產的存量,這是能統計的。這些存量資產能不能運營好是這個行業未來有多大價值的最主要的突破空間。
記者:這個行業和一般的傳統制造業的轉型應該差別蠻大。
吳先生:這很不一樣,因為地產業總體上是跟着政府和國家的政策走的,它的變化靈活度取決於國家和政府怎麼定位它,而且很重要的是我們的地產跟國外地產不一樣,整個發展歷程和我們需要的目標也跟歐美房地產走過的歷史路線不一樣,所以從壞的方面來説沒有經驗可循,從好的來説,全新的市場。
記者:這個行業轉型一般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呢?最大挑戰。
吳先生:跟我們今天談的是這個行業,整個地產行業二十年來技術積累是非常差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公司能把自己持有市場的數據説清楚,可以看他們兩三千億的公司,連自己持有資產有多少,在什麼地方,都不一定説得清楚,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技術的基礎和技術的積累和數據化的程度非常低,這和製造業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換個角度可以理解説,從技術角度來説,這個市場是剛剛開始,它的挑戰,資產管理對數據要求是非常高的數據,它沒有數據,這是最大挑戰。
記者:寶龍的數字化除了和SAP的合作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
吳先生:我們現在一個是,我們最早是負責它的商業和資產管理,大平台,就是核心的數據整理是我們整理的,一開始。SAP一開始跟各種各樣的人,很多供應商都有合作,但是我們看到國內很多大公司的選擇一樣,未來會降低供應商的存量,壓縮它的平台,儘可能統一。因為他需要的是數據,供應商越多,數據越不穩定,所以未來應該是這樣一個趨勢。
記者:地產行業數字化轉型預期到什麼時候會結束?
吳先生:一個是地產會分裂成很多板塊,對商業地產和資產管理來説,這個事情剛剛開始,未來起碼還有8—10年的時間要去努力,而且每過兩三年,可能政策會發生一點變化,整個行業的目標會有調整,這個時候又要調整一個。但我理解,到3—5年以後,這個行業會有一個數據和技術上,基本上達標的一個狀態,今天這是不合格的,但是有可能五年以後就是達標狀態。
記者:是,我們現在跟SAP具體用的產品有哪些?
吳先生:應該是使用了SAP的房地產解決方案,C4C,財務中樞,我們主要是用了這些產品,因為現在這個階段是在打通數據階段,把原來沒有打通的數據連接起來,還是在一個很初級的階段。當然我們在資產管理和商業管理這一部分,已經把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
記者:寶龍的數字化轉型和其他的一些地產公司轉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吳先生:首先是一個商業地產公司,所以不可能用地產開發公司的思路去轉型。所以對他來説,資產管理存量商業管理和資產數據化,是高於其他所有板塊的價值,成本系統、財務系統、營銷系統的價值都沒有這一塊,對他來説的意義重大。
記者:您覺得在和SAP的合作之中有什麼可以改善之處嗎?
吳先生:我理解房地產板塊是SAP主業裏面佔比不高,之前是這樣,在國內是這樣子,還因為這麼十幾年來,地產公司對技術很不重視,所以可能給SAP一個印象説,這個行業沒有那麼大空間,但我的表達現在是時候開始迎接這個挑戰,它對技術的需求已經開始爆發性增長,而他要求是最好的技術。
記者:寶龍是在這裏面應該是走得比較前面的是嗎?
吳先生:寶龍走在前面,但是願意花很大價錢和願意投入大量成本的公司是排成山的。
記者:這個投資週期有多長?
吳先生:我理解會一直要投下去,對地產公司來説從來不缺錢。
記者:會不會出現不希望轉型或者覺得轉型沒有必要。
吳先生:沒有必要或者不希望轉型的公司,必然會被淘汰會被併購,這個行業是競爭非常殘酷的,你們看看最近的萬達、融創,他們發生的各種變化,稍微戰略上走慢一點,或者沒想清楚的公司,無論多大,被收購和被併購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記者:上線SAP產品之後,對於公司的管理上,需要做什麼樣的提升去匹配它?
吳先生:我們會調整而提升,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長期動作,在未來你的層級肯定要大幅削減,你的流程和各種東西要大量壓縮,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但我覺得這個是水到渠成的,只要開始做這個事,就一定要這麼幹吧。
記者:IT和OT呢?
吳先生:在我們這裏我們當成一件事來管,我們不是簡單的聽業務部門要什麼,然後再做成需求,這是ERP公司傳統的做法,我們直接從戰略角度出發,我們認為業務要怎麼改,然後再調整成IT的需求。
記者:所以説我們跟寶龍合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我們去提供一整套的方案。
吳先生:一個是許總現在本人是我的天使投資人,所以我一方面又算是他的技術服務商,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是他的私人助手,一開始想這個事情的時候,完全從戰略層出發。
記者:戰略層面出發。
吳先生:從公司的最高決策層和戰略轉型和這個公司的大未來,從這個角度出發做這個事。
記者:這個項目過程中有多久呢?你跟許總一起。
吳先生:主要是一開始我跟SAP談,但是其實SAP跟寶龍接洽總共才兩次,第一次見許總,第二次談業務,沒了。
記者:戰略整個過程是你跟許總制訂的對不對?
吳先生:是許總制訂,我是他的戰略,我是幫他落地和尋找合適方案的,比如他提出一個想法,我希望未來的公司的戰略和架構需要能支撐,我要這麼做。那麼我們花一年的時間,判斷説有什麼樣的供應商和什麼樣的技術方案可以選,我們最後來找SAP是因為我們理解這是最好的方式,其實SAP進寶龍是沒有招標的,他們是不招標的,純粹從戰略出發,都已經想清楚了,談的那天就已經想清楚了。
記者:為什麼選SAP呢?
吳先生:SAP最強,雖然房地產板塊做得少,但是一方面,五百強的高比例都在用,你們的行業經驗多,技術基礎紮實,對數據要多複雜理解得很深,絕大部分現在的房地產行業的服務商,國內的這些,他們的落點是他們一直跟着房地產公司走,而房地產公司,中國的房地產公司在技術和數據化的要求是很低的,所以給了他們一個錯覺,覺得這件事不難。SAP沒這個問題,你們是幹大型系統建設和零售業和製造業出來的,對你們來説,你們知道複雜的數據和複雜的系統要怎麼做,這個行業正在變成這個樣子,他不能用數據經驗來處理,必須用高級行業的經驗來處理,所以我們當時就是選擇了SAP。
記者:同樣像商業地產公司選SAP的還有其他的嗎?
吳先生:我們剛剛過來,應該你們清楚。現在前十強,七家是他的,越大的公司,越只能選擇SAP,我理解趨勢是這個樣子,我們也沒有試過跟國內公司合作,但是你可以想象出整整一年半,我們要的東西都出不來是什麼感受。
記者:SAP因為它是一個國際化的企業,它針對中國的這些企業來説有沒有做一些本土化的舉措,你們感覺這會是一個。
吳先生:SAP在我們好多好多年前接觸過,以前有一句俗話對SAP不是很好的,以前在中國公司,大家都在説上SAP是找死,不上是等死,沒有什麼差異。當時對SAP是這樣判斷的,但是現在SAP不一樣,就像那天跟許總溝通完以後,他後來在跟他朋友聊,他發現SAP已經不是以前的很死板的公司了,現在是一個比較開放的體系,然後他也吸收了現在很多新的歷練,比如説我們可以接受合作方第三方,可以有各種各樣可靈活可配置的東西。所以就算他還不理解房地產,或者還沒有很深的理解房地產,但是調整到理解是很快的,因為SAP有足夠多的經驗來支撐這個變化。我們當時認為SAP的優勢就是有足夠多的數據和足夠多的需求給他,他一定能做到,就跟現在很多中小軟件公司不一樣,那些軟件公司給他需求也沒用的。
記者:剛才您一直在説SAP可以進一步去理解房地產行業,這個理解給我們具化一下。
吳先生:可以在業務上理解。
記者:可以怎麼體現出來呢?對於一個軟件公司來説,他有什麼做法?
吳先生:SAP可以把曾經服務過這麼多頂級企業的行業經驗,試着把別的行業曾經發生過的變化試着來判斷出他目前在面對着房地產業可能在未來,在數據和技術上有什麼樣的需求,他完全可以這樣做。而且這一點判斷會比現在純粹從房地產行業出發的軟件公司和所謂的互聯網公司理解會更深一點,另外SAP是一個真正B端的企業。
記者:SAP的雲和大數據有什麼接觸嗎?
吳先生:我理解是剛剛開始,還需要多努力。但云化是一個很好的未來。
記者:我覺得整個項目落地還是蠻迅速的,因為之前有聊好多。
吳先生:因為之前有很多經驗,他為萬科服務過,我們拿了很多的經驗來加速,而且寶龍自己想得比較透,找SAP之前已經有了資產管理,他的問題是資產管理和業務層之間的接觸不好,所以SAP解決的是這個層面的問題,它的戰略和需求上不會遇到障礙,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記者:跟很多傳統企業聊,他們都説上的過程,整個用了半年或者半年多的時間。
吳先生:這裏面有兩個問題很痛苦,一個是他們要接收來自業務部門的需求,但業務部門從來不是戰略部門,他們的需求當中60%是走偏的,按我們的經驗,60%是走偏的,你照着做,這個系統就會產生很大很大的阻力,但是另一方面,你不照着做,業務部門又不用,這是第一個阻力。第二個阻力就是我認為説,純粹的信息部門和現在的IT部門和軟件公司,難以説服決策層。這在一個公司裏面,對戰略説了算的就那頭五個人,説服這頭五個人,你才能夠在最快的速度裏面把系統設計到最好的狀態,但是你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在用系統的都沒有這些人。
吳先生:就像我剛剛説的,之所以要做SAP不是因為需要一個軟件,而是因為寶龍的未來戰略的製成需要數據化,它的出發點是它的大戰略,而這件事對它的影響每一年都有十幾億,二三十億、四五十億,很可能未來影響很大很大,所以一開始是把這個問題想透了。一上來就是很簡單,要找最強的那個,你不是成本比價的問題,是必須找最強的那個。
記者:這種戰略怎麼下傳呢?我們之前跟業務部門會有很多分歧。
吳先生:制訂戰略過程是很緩慢的。
記者:確定戰略用了多久?
吳先生:制訂戰略用了一年,寶龍新的五年戰略,花了一年時間就制訂下來,但是一旦戰略制訂下來,大家的思路就清楚了,就像現在定位很精確,不去追求規模,但是必須把持有資產的價值做高就必須在資產管理上下很大功夫,所以需要數據化,這是戰略引出來的。
記者:所以説其實對中小企業數據化來説,應該還是。
吳先生:先把戰略想清楚,你想做什麼樣的公司,你要追求什麼,如果你現在還只是蓋蓋住宅,還是賣房子的,那真的不是SAP的用户。簡單説,如果只是很快拿一塊地,蓋成住宅趕快賣掉趕快退出,整個過程其實不需要系統的。
記者:對於這個戰略有擔憂嗎?
吳先生:這個沒有,因為這個跟國家戰略比對的,我們看當前的國情也是這樣的戰略。
記者:可能的難點存在於哪方面?
吳先生:可能的難點,一個基礎非常差,還有就是缺少人才,行業客户的人才也少,能理解戰略的信息管理。
記者:對的。那我們怎麼解決呢?人才?
吳先生:我理解這個要大家一起努力的,比如説SAP現在在開這樣一次峯會,這就是很好的一次跟所有人交流,想辦法灌輸這個思想的機會。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改變,我覺得你不用花太大力氣,一個行業當中只要做出兩三個很好的樣板,有兩三個客户因為這件事成功了,比如説寶龍到了年底,因為SAP的項目他有很大的收益,我們當時設定這個項目的時候,他是馬上能產生收益,因為數據一上來,他的資管層面已經成型了,立刻就能發生效果,他不是普通軟件系統,那種要緩慢的成交,他是很快就有結果的。
記者:為什麼你們這麼樂觀?
吳先生:因為我們資管層很清晰,資管層很早就做完了,寶龍有完整的資產管理體系,它的商業管理部門也是完整的,它的缺點就是地產包這一塊,所以這一塊一旦補上就好像拼圖的大圖已經準備好了,就需要這一塊拼圖拼好了,包括怎麼發揮作用,會得到什麼樣的數據,我們已經很清楚了。
記者:你們預計今年年底會增加多少收益?
吳先生:你可以這樣理解,寶龍規模大概是200億左右的公司,然後他的判斷是他一年因為數據化能夠帶來的減少磨損,還不是創新,沒有創新,也不改架構,也不做任何調整,一年的減少磨損就超過五億,這個磨損並不是因為原來做錯了什麼,只是因為原來沒有數據,僅此而已。你要知道在地產行業的兩大成本——拿地成本和融資利器,其他成本都是小頭,而對這兩項成本來説,數據和信息最重要,我的投資模型到了一年之後還維持在什麼位置,現在沒幾個人説得清楚。
記者:你們預計寶龍應該會成為一個非常不錯的樣本。
吳先生:寶龍應該會是這個行業第一個實現IRR和ROE動態控制的案例,我們甚至有信心可能比萬科還要快一點點。
記者:為什麼?萬科也是用的SAP?
吳先生:因為我們還有商業。
記者:你們會把這樣的樣本去複製到其他的?
吳先生:我覺得我們跟SAP的溝通是我們認為這個應該要複製,如果是一個好產品。我剛剛説了,地產行業集中了最聰明的企業家,非常聰明的一幫人,這幫人既懂金融,又懂政府,又懂行業,其實什麼都懂。他們缺的就是一個好的樣子給他們參考。
記者:是。
吳先生:所以一旦出現一兩個好的案例,我理解馬上跟上的會鋪天蓋地,會有非常多的公司使用這種參考方向來走。
記者:你覺得這也是可複製的?
吳先生:這完全是可複製,而且可以大規模複製,因為所有的有存量資產需要管的公司都需要它。
記者:悦商在其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吳先生:我們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我們自己有一個產品,我們是做資產管理平台,我們的優勢就是資產管理,因為我們背後有一個很大的顧問團幫我們設計這些產品,我們的優勢是我們懂業務,我們懂得技術和服務與諮詢,然後另一方面,第二個角色我們也是SAP的售前實施夥伴,所以每當SAP有好的客户的時候,我們一方面可以在商業和資管上幫他補全這一塊,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實施和介入到整個進程當中,我們也是有這個能力。
記者:我們對應的一般是商業地產公司是嗎?
吳先生:只要他有商業辦公或者產業,或者凡是要持有和產生收益的資產的公司都在這個範疇裏面。
記者:你覺得這個樣板會在今年年底實現?
吳先生:對,樣板是可以,按計劃是11月就可以完成了。
記者:那大概就是半年時間。
吳先生:對。
記者:為什麼?
吳先生:因為我們沒有設計模型的難度,我們已經戰略想好了,誰會用,怎麼用,會用什麼數據,都已經想好了。
記者:五年戰略規劃的目標是什麼?
吳先生:讓寶龍成為中國排名前三的商業地產公司,他現在聚焦江浙,他會在三到五年成為上海商業持有量最大的公司之一。
記者:那就是在SAP產品上線到寶龍的過程中會存在和其他的一些供應軟件的匹配問題嗎?
吳先生:會有接口。
記者:接口問題。
吳先生:比如説某一塊裏面存在一個第三方的軟件,我們會嘗試三步曲,第一步會試着做接口和SAP連接起來,因為其實數據接口,我理解大家都很標準化的,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後第二種是等到數據接口接上以後,我們會提出跟SAP,跟所有板塊裏面一樣的數據標準要求,你拿什麼,你提供的數據要達到這個標準,如果這兩樣都達不到那就要換掉它了,這是沒有問題的。
記者:未來SAP還會存在於哪些方面的合作,會進一步更深度嗎?
吳先生:我理解一個方面,在商業地產這個領域,我們會跟SAP應該會有比較多的合作,比如説這個商業地產公司,他要使用SAP系統,他的訴求也是要把大資產管理和整個上層數據做好,我理解我們會是SAP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在這一塊,我們懂資產管理。
記者:是。資產管理一般會遇到什麼樣的難點呢?
吳先生:難點是吧。
記者:就是一個普遍性。
吳先生:普遍性就是兩樣,剛才説了,一個是戰略層要想清楚,他對資產打算怎麼處理,他有沒有想清楚他的戰略是真的要做資產管理還是並沒有真的要做,他要做,那就只有必須做好這一塊,第二個就是技術基礎和數據化基礎太差,這個還是挺麻煩的,因為如果一個公司什麼基礎都沒有,還好,但是今天很多公司已經用了一些不好的東西,或者已經做了半拉子的,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去升級和更換這些舊系統是最痛苦的。
記者:但是資產管理的人才一般需要哪些素質?
吳先生:首先得是一個金融人才,必須是金融板塊的,然後資產管理是一個很專業的領域,這裏還有專門的授權和專門的資格,我理解最重要是金融支持。還有他如果是做房地產領域的資產管理,他對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相關專業,要了如指掌,所以他是一個綜合型人才,然後這樣的人才是比較少的,目前。
記者:是,那會不會未來和一些,比如説高校舉辦一些人才培養的?
吳先生:高校可以培養資產管理的輔助人才,但是資產管理必須通過實戰培養出來。
記者:所以你覺得人才是一個很大的阻力。
吳先生:人才是最大的瓶頸,所以如果我們和SAP做數據化,一般就是節省這個事情,你想原來就是這麼十個很專業的人,而他們有七成以上的時間來做報表,這是多浪費人才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做到説讓他們完全不花時間做報表,所以他要發揮他的優勢,他就是想事情。這個差距有多大呢?有一次有一個很好的資產管理顧問,他本人也是很資深的,他在國內應該排名前三的資產管理人。因為要做報表,所以他管到三個客户的時候,時間就差不多沒了。我們幫他算過,如果不用做那些事,管五十個項目也是小事情,因為其實想法總是有的,但是工具嚴重限制了他的想法,做報表不只是浪費時間,還有就是資產管理人需要設計各種模型和未來。然後他如果算一個模型就需要花到兩三天的時間,一週能算幾個。如果藉助好的工具,同一時間能夠立刻算一百個呢?那就不一樣了,完全不一樣了,這是一種顛覆式的,還不是簡單的提升效率。
2017SAP中國峯會數字夢想家快問快答--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篇
訪談嘉賓: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需求分析師 趙麗萍
記者:非常感謝您來參與這次快問快答的採訪。您能否先介紹一下您所在的公司,以及公司所在的行業呢?
嘉賓:正好我剛跳槽,現在是在中國通信服務公司,是做通信行業。之前一直在中石油,做石油行業的一個信息化的工作。
記者:因為我們這次SAP中國峯會的主題是智周萬物、雲籌帷幄。然後您怎麼看待,我們這次SAP中國峯會的這個主題的理解呢?
嘉賓:我覺得主要就是一個大數據和雲計算,把我們這個數據的存儲模式從以前的依託於具體的一個硬件設施,變為就是説可以放到雲端,然後進行數據共享。我覺得更大的意義在這,而且SAP推出S/4HANA,它用一個大寬表的方式,存儲了系統中所有的數據,實際我們的用户在初始數據、分析數據的時候是比以前更為便捷的,而且更為省時,高效一些。
記者:好的,您剛才提到了大數據雲計算,包括人工智能這些技術的發展。現在坊間有一個理解,我們現在社會正處在一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前夜,您怎麼看待這種説法呢,您覺得他這種説法是對的嗎?
嘉賓:是的,我覺得這個説法是對的,因為信息化正在推進,對我們第三服務行業的產能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它有效的幫助我們去提升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而現在我們不光是基於説進行一個業務數據,規範一個管理流程了。更進下一步工作是決策支持的一個工作,通對對基礎數據的抽取分析來幫助各個企業的高端管理人員,進行一個戰略的分析規劃。所以我覺得雲計算將來有很大的幫助。
記者:好,您跟我們講述一下,貴公司然後使用了哪一款SAP的這個產品,以及這款產品對於貴公司的內部經營管理整個流程與效率帶來怎樣的提升呢?
嘉賓:我們一直用的是SAP ECC的產品6.0。我們啓用了一個採購銷售項目,還有財務以及PP那些,我覺得是光從採購和銷售來説,它有效的是將我的一個業務鏈集成在一起了,然後我通過後端的單據,我可以關聯到前端的一些業務場景,同時也通過這種規範流程,做一個節點控制吧,就是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然後提高了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同時對於財務人員來説,他的數據更為全面,他在分析這個財務數據,各種利潤報表的時候,我可以去抓取前端的一些單據去分析他的一個來源,然後去以此來分析,就是我可以改進的哪些點,所以我覺得這是更有價值的幫助。
記者:好的,那這次SAP中國峯會,因為它設置很多議題,您個人比較感興趣的這個話題或者議題是集中在哪個領域呢。
嘉賓:應該是在雲計算和大數據。
記者:那您對現場參與的嘉賓,您比較期待哪個嘉賓,他的演講呢?
嘉賓:我比較期待這個紀總裁(Mike Gibbs)的演講。因為SAP它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當中,要不斷跟上時代的潮流,所以想了解一下SAP公司,接下來戰略發展的目標,還有它具體的計劃之類的。
記者:好的,非常感謝您這次採訪,謝謝您。
(2017-09-28)
9月28日,由中國工商銀行主辦的 “一帶一路”金融合作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鬍浩、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以及全球42家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全球或亞太區相關業務負責人出席論壇。
工商銀行副行長鬍浩在致辭中表示,工商銀行在今年5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期間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銀行家圓桌會”,凝聚了廣泛共識,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性成果,促成了“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溝通合作機制的建立。隨着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步伐的加快、開放規模的不斷擴大、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多項吸引境外投資者入市的創新機制和政策舉措陸續出台。尤其是滬港通、深港通相繼落地實施,債券通正式開通,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股票或債券提供了便捷途徑,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里程碑。工商銀行積極為境外客户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熊貓債、開展資產管理、資產託管等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做好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引領者和多邊金融交流與合作的促進者。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介紹了我國宏觀經濟近期走勢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有關情況。他表示,中國是處於轉型時期的大型經濟體,要更多從整體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在關注風險的同時不應低估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經濟增長的強大內生動力;經過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日趨龐大,大國效應和大市場效應逐步顯現;從國際經濟合作角度來看,“一帶一路”有助於中國發揮比較優勢,也有助於解決當前國際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據瞭解,在今年5月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期間,工行牽頭髮起的“‘一帶一路’銀行合作行動計劃、建立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成功納入峯會官方成果,成為清單中唯一的商業銀行成果,也是唯一的商業性機構成果。本次論壇既是對“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溝通合作機制的落實,也是對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帶來機遇的深入探討。論壇期間,參會嘉賓就支持“一帶一路”項目投融資、抓住中國金融市場投資機遇、探討跨境金融服務方案、打造全球資產交易平台,拓寬雙邊本幣融資和加強中小額跨境融資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就未來拓展多層次投資合作渠道和合作項目進行了廣泛討論。
(2017-09-29)
9月23日,“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首屆峯會在上海召開。本次峯會由上海交通大學發起主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組織等共同倡議。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傅國慶,保加利亞前副議長Yanaki Boyanov Stoilov,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以及聯盟成員代表在內的10餘個國家70餘位科技代表參加了此次峯會。會議開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衞東主持。
“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於2016年10月在上海倡議成立,首批成員單位包括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大學、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寶蓮華新能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泰國瑪希隆大學、泰國清邁大學、埃及開羅大學、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莫斯科航空學院、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等十餘個國家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組織。
開幕儀式上,林忠欽致辭。他代表聯盟的倡議發起單位上海交大向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大力支持此次峯會的領導和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上海交大一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先後與65個國家中26個國家的39所高校、12所科研機構、多家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組織等開展了交流與合作,並在海洋、能源、空天、農業等領域進行了深入合作。林忠欽熱切希望上海交大作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秘書處所在,努力促進建立開放、互動的管理新模式,推動聯盟成員間的科技創新對話,從而更好地促進聯盟蓬勃發展,助推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促進上海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中發揮橋頭堡的作用。
傅國慶表示,上海正在實施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和轉化平台、實施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項目和基礎工程等重點任務,歡迎在座的中外成員單位能共享上海的發展。今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一帶一路”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項目,以及支持共建聯合實驗室。希望聯盟成員單位增進交流、深度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擴大科技影響力。
Yanaki Boyanov Stoilov在致辭中講到,“一帶一路”倡議對於上海以及上海的高校、科技創新機構來説,都是一個加強其在不同領域領先地位的好機會。因為改革開放政策,上海成為了全球性的產業物流以及金融中心,如今上海正成為世界創新及科技的引擎,上海交通大學同時也將成為發展以及現代化的“領頭羊”。
黃震介紹了聯盟情況。聯盟自成立伊始,通過主辦科技創新合作會議等形式,密切溝通,互通有無,互學互鑑,開放包容,合作共贏。通過有效的聯盟機制,凝聚高校、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共識與智慧,共同承擔起服務沿線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的使命,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科技共同體”,已陸續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科創智庫建設等方面有所成績。
Yanaki Boyanov Stoilov、沙特阿拉伯王子H.R.H Prince Saud Alhassan Saud Abdulaziz Al Saud、林忠欽以及聯盟成員代表共同點亮峯會會標。
會議還共同簽署發佈了《上海宣言》。《宣言》明確指出將發揮民間科技交流的優勢,整合與利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資源,實現科技領域互惠互利,共同創造科技共贏的局面,並以此為紐帶聚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機構的力量,推動解決各國發展中共同面臨的科技問題與挑戰,切實服務於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首屆聯盟研討會隨後舉行。聯盟成員代表分別發言,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瞿榮輝,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黨總支委員、副所長李萬,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執行總裁顏明峯,寶蓮華新能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裁熊健,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Philip Li-Fan LIU,泰國瑪希隆大學副校長Kitikorn Charmondusit,俄羅斯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副校長Sergeev Vitaliy Vladimirovich,莫斯科航空學院副校長Yury Ravikovich,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副校長Aliakseyeu Yury,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副校長Nikolay Vitanov,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委員會主席Branko Kovačević等圍繞創新主題,共同探討如何最大程度服務於“一帶一路”科技發展需求、開展務實的國際科技合作、應對發展中所面臨的重大科技挑戰,以及建立“一帶一路”科技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機制等議題。
在首屆聯盟工作會議上,聯盟成員共同商討了聯盟章程,具體涉及聯盟的宗旨、定位、合作內容、組織機構、聯盟成員、經費來源及使用等內容;聯盟主席由聯盟成員單位選舉擔任,同時選舉確定了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為聯盟首任主席;明確了在未來三年,聯盟將持續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園區合作等方面開展更為廣泛與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會議活動期間,聯盟成員代表訪問參觀了上海交大能源實驗室、未來媒體平台、深水池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成果展廳等,與相關院系進行深入討論交流。
2016年10月,上海交大承辦了由科技部主辦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與管理國際培訓班”,來自8個國家的高校參與其中,值此機會倡議成立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星人56xxxx613”:有外省企業入住燈塔,看來燈塔有大的發展了。
網友“西門大郎人”:亮鞋底的管不
(2017-09-25)
9月22日,2017中國OTT大屏營銷領袖峯會在北京圓滿落幕,作為業內頗為少見的,專注於OTT大屏營銷領域的行業盛會,本次峯會吸引了眾多OTT領域的知名廠商參加。
峯會當天,共有來自360、酷開、康佳、海信、樂視、PPTV、極米、愛奇藝、京東、阿里媽媽、探索傳媒、當貝網絡的12位嘉賓上台發表演講,電科技也整理出12套嘉賓演講PPT,以最直觀的方式告訴你老司機如何佈局大屏新未來。
(PPT前後順序為會議當天嘉賓演講順序)
360商業產品首席架構師劉鵬演講PPT——移動時代的大屏營銷
(2017-09-25)
智庫瞭望中國未來:創新佔領高度 “一帶一路”拓展空間
2017-08-30
浙江在線
2017中國未來經濟論壇暨“一帶一路”新經濟高峯論壇現場
浙江在線8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雲靈 南希 石瀟俊/文 張清直/攝)當人類社會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如何認識中國在當下所處的位置,如何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尋得先機,重塑國家和企業發展的未來,是亟須深入討論以資決策和研判的議題。
8月30日,由新華社瞭望智庫、《財經國家週刊》主辦,萬色城集團、浙江在線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未來經濟論壇暨“一帶一路”新經濟高峯論壇在杭州舉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黨組成員、副理事長王忠民,外交部原副部長、首任中國G20事物協調人何亞非,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華大基因首席執行官尹燁等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來到現場,分析他們眼中的創新和未來中國。
外交部原副部長、首任中國G20事物協調人何亞非
與會嘉賓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以“互聯網+”、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業、生物醫學等為代表的創新經濟力量正在重塑世界的未來。而對新技術、新市場、新材料、新產品的掌握,是中國企業開啓未來的金鑰匙。“如果有未來,不管未來是灰色的,黑色的,還是透明的,一定有眾多的方法去把握它,去尋找它,去從中獲利、成長。”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創新助力中國經濟邁向新台階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介紹了當下全球競爭“三明治”狀態,中國位於尷尬的夾心層——之上,是G7(七國集團)的獨到性優勢;之下,是印度、越南等更顯著的成本優勢。
出路何在?周其仁認為,應通過創新驅動改變成本結構,引入新產品、新技術,開闢新市場,建立新經濟組織,以解決中國當下的尷尬夾心狀態。
實際上,中國的一些優秀企業,正在周其仁描述的這條路上探索前行。
華大基因被稱為“基因界的騰訊”,在生命科學領域,華大基因不單單深度參與C端市場的開拓,在B端市場和科研領域,華大基因的力量也不容忽視:比日本晚十年進入水稻基因測序,卻實現“逆襲”,擠走了日本的地位,與英美昂首世界第一梯隊;從基因測序產業鏈下游發力,在受中上游限制的情況下自行研發,成為全球“唯三”能夠生產基因測序儀的公司……
利用技術創新,京東則打開了零售業的新天地。京東集團首席技術官張晨表示,通過技術創新,消費者可以重度參與到製造商的反向定製過程中;以AR/VR新技術為代表的多元購物場景,則開啓了新零售的購物方式變革,此前,京東與科大訊飛合作推出智能音響,通過語音便可完成購物。
而作為分享經濟的典型代表,滴滴在過去幾年的創新顛覆式地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乘客和司機的匹配在後台完成,使得出行用户的體驗發生了巨大變化。”滴滴出行首席發展官李建華表示,這一切有賴於技術的創新。
“互聯網基礎設施在中國的發展,給了分享經濟迅速擴大的機會。”李建華説,如今,滴滴還利用自身平台積累的數據進行智慧交通的常識,通過數據設置紅綠燈,甚至停車位,未來還可以知道公交車的頻率。在滴滴看來,這就是中國出行經濟的新未來。
創新還體現在光啓集團七年來對新材料開發的堅持。據光啓集團聯合創始人、光啓技術董事總經理趙志亞介紹,新材料和智能製造的結合能夠推動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成為中國新經濟的引擎之一。這其中,新技術率先運用於國防軍工領域,能催生中國新經濟的發展時機。
趙志亞説,目前光啓集團掌握了隱身新材料技術、新型空間技術和無線互聯技術等尖端技術,與軍工領域相結合,應用在新興的裝備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商業化嘗試,以軍工行業為龍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進行轉變,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商務部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
“一帶一路”開啓創新合作新時代
“未來經濟發展必須依靠創新,中國經濟發展新理念的第一條就是創新。” 外交部原副部長、首任中國G20事務協調人何亞非在自己的演講中開宗明義。
在他看來,中國對創新的重視和投入是空前的。“中國正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為國家和世界經濟未來的發展提供創新的思想和路徑。”何亞非説,“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設‘一帶一路’。”
在國家大力提倡“雙創”的大背景下,創業、創新浪潮風起雲湧。大風平地起,扶搖九萬里,“種下夢想、靜待花開”,無數創業者借船出海,分享“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紅利。
商務部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基礎、市場狀況差異還是很大,風險因素也不盡相同。“歸根到底,‘一帶一路’提供了一個設施連通、民心相通、貨物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這樣綜合的合作平台,那會讓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起來,優勢互補,消滅短板,最後在創新引領下共同發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創新的市場、平台和合作空間逐步擴大了:中國企業走到沿線國家建工廠,為當地提供就業,提高當地居民收入;跨境電商讓沿線國家互通有無,促進外貿多樣化發展;中國資本在“一帶一路”上尋找投資機會,推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5.4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5%。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增長速度較快,1-7月,我國對俄羅斯、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出口增幅分別達到28.6%、24.2%、20.9%和13.9%。而前6個月,我國對巴基斯坦、波蘭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進出口也呈上升趨勢,分別增長33.1%、14.5%、24.6%和46.8%。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在何亞非看來,接下來,“一帶一路”將以創新為引領開啓全球化新時代,其所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將指導各國在市場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實現動態、有效平衡,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良方”。同時,“一帶一路”也將推動“開放、包容、平等、合作”的未來經濟合作模式,創新全球化的內涵與外延。
“我想將來中國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技術,還有創新的應用,將來在‘一帶一路’上一定會找到巨大的成長空間。包括將來中國要在全球創新這個領域進行國際競爭,那麼這個‘一帶一路’的大市場和大平台會給我們創造足夠的機遇和條件。”張建平説。
(責任編輯 楊柳)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