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怎樣耕好林長制“責任田”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綜合

原標題:怎樣耕好林長制“責任田”

今年是中辦、國辦《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實施的第一年。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13個省(區、市)印發並實施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其他省(區、市)也正在抓緊推動相關工作,爭取到今年年底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等各級林長制責任體系。

隨着林長制在全國範圍整體推開,新的制度設計正在山林間落地生根,新的思考和問題正在推行過程中顯現。如何把“林”護好,如何把“責”落實,如何把“制”完善,成為改革中的一個又一個關鍵所在。

“林”與“綠”――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途徑,林長制才有生命力

一場雷雨剛過,江西崇義縣鉛廠鎮鉛廠村村黨支部書記黃興和就跨上摩托車、帶着鐮刀上山了,“鉛廠村林長”這個新身份讓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查看道路是否被沖毀、林木是否折斷或倒伏,還要注意森林病蟲害情況。”黃興和告訴記者,目前鉛廠鎮初步建立了鄉、村、組三級林長制體系,每週最少要上山巡查兩次。通過“林長制”的落地織密織嚴森林發展保護網絡,統籌做好林地巡查、執法管理、火災撲救、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打通了森林資源管理的“最後一公里”。

黃興和是江西35427位村級林長之一,也是江西建立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中的“最內環”。

有了林長,江西又把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提上日程。以村級林長、基層監管員、專職護林員為主體的“一長兩員”森林資源源頭管理隊伍初現雛形。

江西省林業局局長邱水文介紹,目前,江西全省共有省級林長9人、市級林長99人、縣級林長1603人、鄉級林長14006人、村級林長35427人。

五級林長制建立起來後,圍繞“林”和“綠”做文章,一系列新舉措紛至沓來。

如何護綠增綠?江西把林長制的目標清晰地界定為“三保”“三增”“三防”。“三保”即保森林覆蓋率穩定、保林地面積穩定、保林區秩序穩定;“三增”即增森林蓄積量、增森林面積、增林業效益;“三防”即防控森林火災、防治林業有害生物、防範破壞森林資源行為。

如何促進“綠水青山”源源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在安徽省,林長制解決了林業發展的可持續問題,各級林長主動作為,為林業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安徽省各類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達3萬餘個,集體林權流轉面積達1350萬畝,累計完成林權抵押貸款254.4億元。

“只有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途徑,才能使林長制保持強大生命力、持續走深走實。”安徽省林業局局長牛向陽説。

“長”與“責”――

從根本上破解生態保護責任模糊、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

在福建省長汀縣,一項“林長+檢察長”的新制度,讓山林保護跳出了林草部門本身,向形成部門合力的方向延展。

今年2月7日,長汀縣南山鎮村民阿華上山祭祀,不慎引發山火,導致200多畝森林付之一炬。由於森林火災嚴重,長汀縣人民檢察院駐林長辦工作室檢察官對阿華批准逮捕。

鑑於阿華認罪認罰態度好,並願意將銷燬的山林全部復綠,一個月後,檢察官批准對其取保候審。走出看守所的阿華,立即召集親朋好友30餘人補植復綠,空閒之餘,還在村裏當起了森林防火宣傳員。

補植復綠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檢察助推林長制工作也剛剛開始。在創新謀劃中,“林長+警長”“林長+檢察長”等新模式在福建落地開花。

“福建省是南方重點集體林區和重要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達66.8%,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的責任重大。”福建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照瑜説,全面推行林長制有利於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系統功能,增強優質生態和林產品供給能力,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行林長制,就是要扭轉林草部門‘單打一’‘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建立各方面齊抓共管的林草工作新格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指出,推行林長制,“林”是主題,“長”是關鍵。全面推行林長制,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將有效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的內生動力問題、長遠發展問題、統籌協調問題。

陳照瑜介紹,為落實各級黨政領導幹部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福建省分級設立林長,對各級黨政領導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的職責進行科學劃分,明確各級林長和縣級及以上林長制協作單位的職責。各級林長責任區域按行政區域劃分,實現網格化全覆蓋監管,確保每座山、每片林不僅有制度管、有人管,而且管得牢、管得好。

“天津突出每一棵樹都有‘長’的管理全覆蓋機制。”天津市林長辦工作人員尹鴻剛説,天津全面建立林長制主要突出黨政領導、黨政同責的林長制領導體系,實行市、區兩級“雙總林長”,保障市、區、鄉鎮(街道)級林長辦公室工作力量。在落實各級林長責任方面,為各級林長劃分責任區域,實行責任區域清單式管理,逐地逐片、一樹一園落實林長責任,實現管理全覆蓋。

從各地實踐來看,林長制因為抓住了關鍵力量,調動了更多力量,解決了很多難題。

“制”與“治”――

堅持問題導向、增加制度供給,健全政策體系優化治理格局,才能實現“林長治”

林長制核心是責任制。

隨着林長制全面推行、全域覆蓋,我國每一片森林都有了責任人,每一位林長也都有了自己的“責任田”。

要把“責”落到實處,需要制度體系的不斷蓄力。

關志鷗介紹,從試點情況看,各地都建立了林長會議、信息公開、工作督察、投入保障、工作考核、社會參與等制度,保障了林長制可持續、真管用。一些地方還將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為地方立法,專門制定了林長制條例。

“全面推行林長制,各地要着力在建立健全制度上下功夫,制定出台一系列切實管用的制度,讓林長制長久發揮作用。條件成熟的地方,可推進地方立法,為林草治理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關志鷗説。

江西林長制工作考核體系由10項保護性指標、3項建設性指標構成,考核結果成為黨政領導幹部考核、獎懲和使用的重要參考。

關志鷗指出,在林長制實施過程中,要根據本地區林草資源等情況,因地制宜合理設置考評指標,建立差異化、動態化、科學化考評體系,堅決不搞“一刀切”。要加快現代信息技術使用,建立完善林草資源一張圖,建設林長制智慧信息系統和工作平台,推行網格化、精細化管理。

專家表示,只有堅持問題導向、增加制度供給,以完善配套制度支撐林業發展、以健全政策體系優化治理格局,才能形成長效機制,推動“林長制”實現“林長治”。

“我們將在系統集成改革、提升價值功能、推動區域聯動上探索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實施平安、健康、碳匯、金銀、活力‘五大森林行動’,高質量建設全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牛向陽説。

邱水文透露,江西將圍繞林長組織體系、源頭管理體系、制度保障體系、目標考核體系、智慧管理體系等五大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總林長髮令機制、林長巡林機制、部門協作機制、督查督辦機制、林長對接機制五項機制,確保形成長效機制,推動實現“林長治”。

(記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