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兩會首場代表通道:7位代表亮相,講述了4個小故事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3月5日8時許,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首次代表通道開啓,7位全國人大代表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其中4位代表分別講述了4個小故事。

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回憶,“記得2019年9月,在紅船旁,我看到一名拄着枴杖的老人在岸邊久久凝望着紅船,於是我和老人閒聊起來,原來這位89歲的老人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是一名老共產黨員。他一直有一個心願,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來到南湖看看黨的起點,看看紅船,再接受一次黨的教育。當天老人的精神狀態特別好,他推走了輪椅,執意自己要拄着枴杖走。”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草原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郭豔玲回顧了家鄉的脱貧攻堅過程,“脱貧攻堅的路上也離不開這樣一大批的‘泥腿子’。記得有一年,我做了十餘個品種的燕麥試驗,從整地、播種直到田間管理,不敢有絲毫馬虎。正當我看着健壯的麥穗,展望豐收的喜悦時,一場暴風雨瞬間把它們打倒在地,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那可是我們用心去呵護出來的生命啊。一次次的失敗,換來了一個個有價值的數據,帶來了一項項新技術、新品種。”

青海省門源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慶菊講述了教育扶貧感受,“多年前,我班上的一個學生,本來踏實認真,積極上進,突然間成績下滑,我發現他上課的時候心不在焉,下課獨自發呆,我就找他去談心,可是他什麼也不説,只是在抹眼淚。在我的再三勸導下,他終於對我説,老師,我不想上學了。我聽了之後非常吃驚,也很着急,馬上就到他的家裏去了解情況。原來孩子的父親病逝欠了外債,母親又沒有工作,一家人住的是破舊的平房,還要供養三個孩子上學,實在是撐不下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特別的沉重。”她説,“在我的多方呼籲下,兄妹三個人在享受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的同時,還受到了社會公益組織的資助,終於把這個孩子留在了學校裏”,“多年來我一直從事基層教育工作,最大的收穫和體會就是,教育是脱貧致富的根本之策,是人生出彩的最大機會”。

今年年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英塔木鎮託萬克温村黨支部書記木沙江·努爾墎與同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拉齊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兒童,拉齊尼為此獻出了生命。

“今年全國人代會新疆代表團少了一個好代表,我也少了一個好兄弟,他就是捨己救人、英勇犧牲的共產黨員、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他是一位護邊員,更是帕米爾高原上的英雄。”

木沙江·努爾墎接受採訪時説,1月4日,在新疆喀什大學,他與拉齊尼·巴依卡路過校園人工湖時,聽到冰上有人喊“救救孩子”。“拉齊尼聞聲走上冰面直奔孩子,我也跟他一塊兒跑過去,一塊兒救人。沒想到,冰太薄,他伸手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他掉入了冰冷的湖水。但是他用盡全力,艱難地把孩子託上頭頂,不斷一直喊,快救孩子,救救孩子。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拉齊尼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一個孩子。當找到拉齊尼遺體時,他依然保持託舉孩子的姿勢。拉齊尼的父親説:‘拉齊尼救人我並不意外,就是我覺得無比痛心,我的兒子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我們,我們全家人都為他感到驕傲。’拉齊尼13歲的女兒含着眼淚説:‘我知道,無論是何時何地,他都會這樣選擇,這就是我的爸爸。’”

新京報記者 王姝

編輯 白爽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