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未來工廠、未來鄉村……近年來,浙江各地從未停止過對未來的探索。
近日,杭州召開湘湖·三江匯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建設動員大會,杭州市三江匯未來城市建設管委會正式授牌。湘湖及三江匯流區塊位於錢塘江、富春江和浦陽江三江交匯之處,是杭州唱響“西湘記”的重要篇章,也是千古名畫《富春山居圖》的開卷之地。根據時間表,未來城市將於2025年初具雛形、2035年初步建成,2050年未來理想城市將全面建成。
從零星的未來暢想,到一座未來城市的發展構想。在這片458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內,杭州正以“不一樣的發展定位、不一樣的開發理念、不一樣的風貌形態、不一樣的產業定位、不一樣的治理模式”,以敬畏自然、迴歸本源的新型城市發展範式,為探索未來城市建設的中國方案提供實踐素材。
當富春山居的古典畫卷遇上叩問未來的城市藍圖,古今碰撞之下,重塑、變革正在這裏發生……
城市發展向何處去
因勢謀劃“西湘記”,為未來集聚新動能
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三江匯流之處,湘湖及三江匯流區塊靜卧於此。從空中俯瞰,這裏水網交織,良田阡陌,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
真正踏上這塊充滿人文山水意境之地時,你會發現,這裏正呈現出全然不同的發展形態:西側,雲棲小鎮、中國美院、浙江音樂學院分佈其間,讓這裏成為了創業創新、文化休閒的熱土;東側,湘湖、聞堰片區已然成為了相對成熟的居住區;沿江地區,山水相望,水田、農房交錯間雜。
這是一片杭州難得的尚待開發之地,也將成為支撐杭州未來發展的新平台。
城市將會走向何處?在工業時代以經濟效益為首要目的的城市建設邏輯下,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房價高企等“城市病”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快速成長中的“明星城市”杭州同樣有着這樣的困惑。當前,杭州經濟總量達1.6萬億元,常住人口已超千萬,並且隨着城市能級的提升,近年來人口仍在快速增長:2019年新增常住人口55.4萬、2020年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43.6萬人。
一座城市要保持持續強勁的發展動能,不僅要有存量的提升,更要有增量的突破,特別是要因勢謀劃、迭代推出新的功能平台。近年來,為了破解城市空間結構與資源要素匹配不平衡的問題,杭州不斷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打造城市功能平台,將新增人口和產業向城市新區導入,濱江新城、錢江新城、下沙大學城、錢江世紀城、城西科創大走廊等一批城市新區迅速崛起,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如今,面對激烈的城市競爭態勢,支撐杭州未來發展的動能在哪裏?三江匯成了書寫答卷之地。
這裏是高密度都市化地區向廣大鄉村田園地區轉換的交接地帶,處於杭州承東啓西、城鄉融合的重要樞紐位置。“放在整個杭州的版圖來看,這個地區是杭州市域發展、擁江發展、‘南啓’發展的一個關鍵戰略支點。”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京祥教授深度參與了湘湖·三江匯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的戰略與行動規劃編制。
在張京祥看來,湘湖及三江匯流區塊在自然風貌、文化底藴、創新活力、發展潛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這裏三江匯流、羣山環繞,襟江帶湖的自然風貌和格局不可多得;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源頭,擁有跨湖橋文化,還是《富春山居圖》的開卷之地;擁有高新區(濱江)、雲棲小鎮等創新載體,是杭州創新創業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地處濱江、西湖、蕭山和富陽四區邊界,這裏歷來鮮少開發,有比較充裕的建設空間,留下了高手筆、高起點繪製的餘地。
杭州在湘湖及三江匯流區塊啓動建設的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既是回答“未來的城市向何處去”這一擺在全人類面前的時代之問的探索,為未來城市建設的中國方案提供實踐素材;也是構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間格局舉足輕重的關鍵節點,進一步集聚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高端資源要素,為城市未來發展積蓄新動能。
未來城市什麼模樣
迴歸人本邏輯,讓“人”成為最重要的尺度
再次回到地處三江匯合之地的蕭山聞堰街道,張京祥感慨萬千:2019年5月,他和十餘位頂尖城市規劃專家一起參與了杭州未來城市工作坊,在這裏連續閉關了15個日夜,生態、文化、產業、治理,每天一個主題,白天調研,晚上討論……
面對這片待開墾的希望之地,這些業界高手也一度犯了難。“誰也不知道未來城市會是什麼樣,對我們而言,這真的像是天方夜譚。”張京祥回憶,如何突破當前固有的城市開發模式?如何理順地區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當時,困擾他們的問題有許多。
未來城市是什麼模樣?幾個世紀以來,田園城市、廣畝城市、光輝城市、仿生城市等城市發展理論次第登場,而在各種有關未來城市的概念與探索中,總會出現“高技術指向”的身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少地方一度陷入未來城市的建設誤區,把手段、動力當成了方向與目的。”全程參與杭州未來城市主題工作坊的杭州城市設計中心主任黃文柳説。
迷茫之際,谷歌公司在加拿大建設未來城市項目時的一段話啓發了工作坊的成員們:當我們詢問市民對未來城市的暢想時,我們沒有聽到對飛行器和飛天汽車的渴望,沒有聽到對摩天大樓的憧憬,我們聽到的是一個個樸實人本的願望,可步行的街道,可負擔的高品質居所,人與人的交往,遠多於人與手機的互動,什麼是未來城市?未來城市就是一個讓所有人都可以稱之為家園的地方。
“科技發展瞬息萬變,如果以階段性的科技成果來規劃一座城市,很容易被歷史所淘汰。”三江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在規劃起草者眼中,迴歸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取向,實現自然、文化與科技的和諧交融,才應該是貫穿於城市發展脈絡之中的真理,才應當成為未來城市的核心內涵並以此引領正確的探索實踐方向。
湘湖·三江匯未來城市的定位逐漸清晰起來。透過工作坊出爐的未來城市發展梯度模型可以發現,規劃一座未來城市最基本的要求是超越現在,隨之是具有適應未來的能力,再向上是具備自我學習、迭代更新的能力,最終則是成為一座具有永續魅力的城市。“什麼是永續魅力?我們認為是能滿足人的本真追求、聚焦文化、聚焦生態的城市。”張京祥説。
最終,《杭州“未來城市”實踐區戰略與行動規劃》中將總體願景定位為“魅力未來,無限江南”,計劃到2050年全面建成未來理想城市。
人,是這份規劃的核心。當前,杭州的商業模式創新居多,為了更多地着墨於原研創新、硬核創新、灰度創新及創意產業的發展,湘湖·三江匯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將主要吸引科技創新人才、文化創意人才等年輕活力羣體,並逐步實現導入全齡友好人口的目標。
“未來城市必然是要去房地產化的。”黃文柳説。過去,城市發展模式往往是通過產業先行帶動板塊人氣,再導入居住用地回收開發成本,以持續推進後續交通、公共服務建設。“但我們希望構建的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網絡化的社羣聚居,吸引多樣化的未來人羣,這樣才能讓一座城市擁有持久生命力。”
理想如何走向現實
細處着墨統籌規劃,每一處都是點睛之筆
隨着建設動員大會的召開,三江匯的面貌即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理想走向現實,這一步,如何跨越?
翻開行動規劃,除了對湘湖·三江匯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的整體展望,其中還有許多新提法、新概念。它們,或將成為杭州未來城市建設中的“點睛之筆”。
在先行實踐區,工作、學習、居住、交通、遊憩等生活場景高度綜合,建築、設施、公共空間、街道、綠地等相互交織滲透。
“在討論中,大家提出了‘現代裏坊’的設想。”黃文柳告訴記者,兼具江南韻味、市井煙火的宋坊空間結構是杭州歷史上的經典人居模式,《富春山居圖》所展現的生活場景就是這一模式的真實寫照。
她介紹,借鑑杭派宋坊元素,湘湖·三江匯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內將塑造以“現代裏坊”為細胞單元的宜居宜業新社區模式,以“新產業、新辦公、新商業、新文化”等構建多元生活、工作複合場景,並由此演繹出居住功能導向的“弄坊”、濱水而建的“河坊”、研學創新的“學坊”、遊憩休閒的“囿坊”等多種社區空間單元。
“空間留白”也成為了三江匯未來建設中的亮點所在。湘湖及三江匯流區塊建設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在功能佈局上要適應未來創新發展的訴求,但未來功能難以定位具體門類,因此要為新模式的出現充分留白,保留試錯調整的時空條件。
張京祥介紹,在這裏60%的空間是不去開發的藍綠空間,包括生態綠地、農林地、山體、水域等;在40%的用於開發建設空間中,要預留4%的戰略留白空間。同時,杭州確定了建設與治理的準則,建立“負面清單+正面清單+審慎清單”體系,明確參與未來城市建設的各級政府、市場和社會主體的行為邊界。
對於這樣的未來城市,很多人都無限嚮往。但這裏地處四區邊界,區域協同管理能力薄弱,如何推動規劃從紙面變成現實?
記者瞭解到,杭州構建了“領導小組+管委會+平台公司”管理體制,對市三江匯管委會充分授權,統籌區域內發展戰略和規劃管理、產業發展和功能佈局、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項目建設、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保護、招商引資和社會投資項目管理,承擔重點區域和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
藍圖已經繪就,但仍有不少具體難題需要各級政府去創新、去破解:如何探索新的市場化融資方式,形成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如何優化拆遷安置和10%留用地政策,增強對關鍵產業、核心功能的土地供給能力?如何創新審批服務制度,實行“審批不出先行區”?
一邊遇難題,一邊破難題。杭州市三江匯未來城市建設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全面啓動建設綠心公園、防洪堤提升改造、濱江區沿江區域提升改造、聞堰老街提升及文化保護展示、杭州未來文化中心、西湖之江未來社區、雙浦鎮全域土地整治等重大項目。尤其是規劃面積達32.4平方公里的綠心公園,更將從當前農田農居、工業企業、商業居住等業態混雜分佈的面貌,變為承擔“都市綠肺”重要作用的“生態心”,和統籌兩岸資源稟賦、文化脈絡、業態聯繫的“活力心”。
作者:陳佳瑩 唐駿垚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