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 張亞雲)10月11日下午,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青少年網絡保護論壇在西安舉行。論壇以“完善依法治網體系 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主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林維發表了題為“建設一個未成年人友好型的網絡空間”主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在論壇上發佈了《2021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髮展報告》。
林維指出,《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未成年人觸網比例不斷提高,網絡生態建設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建設一個未成年人友好型的網絡空間”。《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林維説,進入網絡時代,未成年人對網絡的接觸和使用滲透到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對兒童和未成年人基本權利的保障自然有必要延伸到網絡空間,建立起相應的新型權利體系和保障機制。同時,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和能力。他認為,未成年人友好型的網絡空間意味着:一是網絡應當更快速地成為一種普遍、平等的公共物品;二是必須全方位加強網絡空間對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工作;三是必須強化未成年人保護模式的應用工作。
林維進一步提出,未成年人模式的適用尚處於探索階段,因此未來法律的實施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以充分發揮該模式的功能和強化其實施效果:第一,應當擴張理解未成年人模式的設置目的;第二,應當認識到未成年人模式的提供是一項強制性法律義務,而不再僅僅是行政規章規定的義務;第三,未成年人模式的提供應成為一項普遍義務;第四,未成年人模式的使用必須簡單便捷、容易操作;第五,應當更為積極地理解未成年人模式的建設工作;第六,應當注意運用法律責任條款處罰違法的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
最後,林維強調,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尤其前列的互聯網巨頭應當特別明確自己的未成年人保護義務,重視未成年人網絡工作,擔負其更大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發佈了智庫成果——《2021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髮展報告》。該報告分為總報告與專題報告。
總報告從四個方面論述了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髮展現狀與展望。一是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現狀;二是未成年人網絡權利保障的領域和現狀,具體表現為網絡不良信息侵害、沉迷現象、網絡欺凌、個人信息侵害、網絡犯罪;三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機制和進展,包括法律法規、行政監管、司法實踐、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完善與展望,具體措施為:構建未成年人數字權利與各方責任義務體系、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模式應用及其實效、建立科學分類監管機制、完善場景化區分原則與理論、推行專業評估機制和體系化保護、通過為各方主體賦能實現多元共治。
專題報告包括兒童網絡個人信息保護研究報告、未成年人網絡社交內容治理研究、未成年人網絡音視頻監管研究、未成年人網絡直播監管體制研究、未成年人網絡支付行為能力及風險防範、未成年人網絡欺凌問題治理研究等內容。
本次論壇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法治局、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辦公室指導,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陝西省委網信辦主辦,陝西省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西安市委網信辦承辦,法制網、中國青年網、未來網協辦。來自政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互聯網行業從業者、社會組織和企業代表、媒體人員等150人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