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呂克】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2月12日,位於南太平洋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舉行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獨立公投,以決定是否徹底脱離法國。與前兩次相比,第三次公投出現投票率急劇下降的新狀況,但是法國《世界報》12日的報道稱,從最新的數據看,這次公投的結果將依然是對獨立説“不”,因為在投票的人中反對獨立的已佔到96%的壓倒性多數。
新喀里多尼亞曾在2018年11月舉行第一次公投,2020年10月舉行第二次公投,兩次公投都有超過50%的選民決定留在法國。但是這一次公投投票率大幅下降,僅為41.6%,遠低於第二次的79.6%。因此,有支持獨立的投票者選擇抵制這次公投,他們認為新冠疫情的肆虐讓公投“不可能公平”。不過,法國海外部部長勒科諾表示,抵制活動不會影響公投的法律效力。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曾承諾,法國政府絕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無論公投結果如何,“公投之後,新喀里多尼亞都將與法國共處”,但是他也在其他場合流露出“法國如果失去了新喀里多尼亞,那就不美了”。
由於新喀里多尼亞鎳礦儲量豐富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對於此次公投,法國本土和一些西方媒體都高度關注。有些西方媒體認為,其將會成為西方世界與中國“角力”的戰略要點,尤其是在法國和澳大利亞發生“潛艇危機”之後,一個獨立的新喀里多尼亞更容易受到中國的影響,而中國也需要新喀里多尼亞在澳大利亞的家門口構築“島鏈”。
法國新聞網、歐洲第一電台、LCI新聞台等多家媒體都在公投期間渲染“中國對新喀里多尼亞的影響”,不過也有清醒的網友表示,新喀里多尼亞的獨立公投是二戰後去殖民化運動的一部分,是當地選民的自發權利,借“妖魔化中國”來恐嚇當地人不要獨立,可能會適得其反。對於一些外媒的渲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曾回應稱,“那些人可能想多了,新喀里多尼亞獨立公投是法國內部事務。中方對此不做評論。”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的非洲政策在變 西方跟得上嗎
美國彭博社12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非洲政策在變,西方跟得上嗎?
假話往往比事實更持久。沒有什麼比有關中國的債務陷阱困住非洲經濟體的説法更經久了。過去一週,英國對外情報機構負責人警告説北京試圖“讓人們上鈎”,而關於中國接管烏干達恩德培機場的誇張報道也傳播得很廣,但實際上中國貸款的寬限期甚至還沒有到期。
剛剛結束的中國與非洲國家領導人的會議卻較少得到西方關注。細察其多方面的成果,可以瞭解到,對北京來説,非洲不僅僅是一個原材料、農產品和建築業務的來源,還是一個有價值的政治盟友以及一個擁有14億主要是年輕消費者的市場。中國願意將大量的私營部門資本和軟實力投向這個市場。
西方往往通過資源掠奪的稜鏡來看中國的活動,這導致西方看不到中非不斷擴大和成熟的關係。這對非洲政府也是一種傷害,因為它否認了非洲的自主權以及他們之間的差異。最糟糕的是,它忽視了西方自己在這個地區的失敗,從氣候、健康到移民等領域。非洲將是下個世紀所有全球問題的核心。
誠然,非洲債務過重。這個問題在疫情前就存在,而疫情促使各國政府揹負更多的債務。但是,中國並沒有有意去製造非洲債務問題。沒有證據表明糟糕的債務問題是中國周密策劃的結果。
所謂的“數據陷阱”——正如英國對外情報機構負責人所説的,當一個國家交出過多的社會數據時,其主權將受到威脅。這種説法也忽略了中國不是唯一向非洲提供信息和電信技術的國家。
然而,這些先入為主的觀念的最大問題是,它們掩蓋了北京不斷變化的戰略——這一戰略在上週塞內加爾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上有所體現。與過去相比,這次會議的調子較低,中國也減少了高級別財政承諾。這與其説是對批評的反應,不如説是一個強調改進的時代的標誌,是國內政策的變化,希望促進私營部門交易而不是國家的大手筆。
不過,中國領導人講話的重點是承諾將再向非洲提供10億劑疫苗,其中6億劑為無償援助。考慮到北京迄今向非洲提供了不到1.1億劑疫苗,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捐贈的,這是一個飛躍——這讓富裕國家感到羞愧。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還試圖解決另一個主要的地區問題,即與中國的不平衡貿易關係和對改善市場準入的要求。中國承諾增加對非洲商品的進口,併為農產品開闢“綠色通道”——這是一個有希望的開始,特別是如果與計劃中的互聯互通項目和新成立的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相結合。
牛津大學布拉瓦尼克政府學院的弗拉沙德·索爾表示,西方國家並未缺席,但其貢獻與非洲的需求不太一致。索爾説:“中國的合作計劃更加具體,並且與非洲的優先事項(如基礎設施投資)相一致。”(作者克拉拉·費雷拉·馬奎斯,喬恆譯)
延伸閲讀
“中國悄悄在太平洋島國發展軍事基地。”
初看到印度“亞洲新聞通訊社”25日的這個標題時,老司機恍惚以為自己進入了另一個平行世界——前兩天美國媒體剛宣佈成功挫敗中國在中東阿聯酋修建軍事基地的企圖,西方描述的這個“全球到處興建軍事基地”的China,真的是我們熟悉的中國嗎?
老規矩,看看印度媒體到底是怎麼説的。
報道稱,“希望擴大其海洋和經濟地位的中國正在向太平洋島國示好”。首先作為例證的是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該國總統塔內希·馬茂決定向中國開放位於其境內的一個大型海洋保護區用於商業捕魚,此舉有望帶來超過2億美元的收入”。但該報道非常牽強地將它與軍事基地聯繫在一起,稱“此舉可能具有雙重目的,比如用於中國海軍基地”。
顯然,印度媒體想到的是此前西方媒體炒作的“中國計劃在基里巴斯建軍事基地”。今年5月,英國媒體率先宣稱中國計劃改造距離夏威夷1800英里處的基里巴斯的坎頓島上二戰機場,使它成為“不沉的航母”。該島可以用於部署戰鬥機或偵察機,“這裏是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主要海上通道”。
好吧,英國方面好歹説的是翻修空軍機場,印度媒體就直接扯上海軍基地了,這腦洞開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月12日對所謂“中國推動基里巴斯政府開放海洋保護區”和“在坎頓島修建戰略設施”的問題作出明確回應,稱中國同包括基里巴斯在內的太平洋島國開展合作,充分尊重島國政府和人民意願,始終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受到島國各界廣泛歡迎。希望有關方面客觀看待,停止無端炒作。
除了基里巴斯外,被印度亞洲新聞通訊社點名的另一個太平洋島國是瓦努阿圖。報道稱,中國此前曾出資在瓦努阿圖修建碼頭,原計劃將其轉為“軍民兩用碼頭”,只是由於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積極施壓,該設施才沒有被中國軍方所用。
老司機想説,這又是一個假新聞。當時瓦努阿圖政府就公開闢謠稱:“瓦努阿圖政府內部從來沒有人討論過讓中國在我國境內建立任何類型的軍事基地一事。”“我們是不結盟國家。我們對軍事化不感興趣,我們對在我國境內建立任何類型的軍事基地不感興趣。”
此外,報道還提到中國企業參加連接瑙魯、密克羅尼西亞和基里巴斯等太平洋島國的海底光纜項目被拒的事,理由是該項目計劃連接一條通往關島的敏感光纜,而關島擁有眾多的軍事敏感設施。
通篇讀下來,老司機沒有了原本想在該報道中尋找“中國太平洋軍事基地”的“驚喜”,只有對於印度媒體“莫須有”式造謠的失望——沒有拿出任何證據,只有腦洞大開的猜測、猜測和猜測。這種感覺與之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宣稱“中國在阿聯酋港口秘密建造疑似軍事設施”非常類似,因為美國方面的證據僅僅是該港口工地上曾暫時覆蓋了一層防護網。
諷刺吧?對於這些西方媒體而言,“中國參與建設的基礎設施一定有軍事用途”已經成為基操了。對於他們的這種心態,中國有句古話是怎麼形容來着?
疑鄰盜斧?賊喊捉賊?
呵呵,都挺恰當的。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