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宋江被毒害後,武松説了一句什麼話?道出了宋江的本性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綜合

提起宋江,"及時雨"的名頭響噹噹。少時不懂水滸,讀來只覺宋江悲慘,是真豪傑,真英雄,可嘆朝廷奸臣當道。宋江被毒害,梁山人散,好漢歌就此終結,但如今再讀時,特別是對宋江與武松之間卻又有另一番感想。


人生難在知己,自己有一身本事,別人卻未能注意,知己難覓伯樂難尋。武松與宋江第一次相遇是在柴進府上。那時的柴進府可以説是江湖豪傑的避難所,武松當時是在家鄉打亡一個人,從而跑到柴進府上來尋求庇護。

在柴府,給柴進印象就是混吃混喝的小混混,沒辦法,武松脾氣差,與柴進府上賓客多有摩擦,柴進又不好指點,一來二去柴進眼裏的武松就成了蹭吃蹭喝的人物。因為是沒有名聲的小人物,空有本事,又被賓主冷落,可想而知其心情有多糟糕。

久居一年有餘,一個人出現了,醉酒的他踢翻了武松烤火的火盆,本就憋了一肚子火氣的武松,正好遇到了撞在槍口上的宋江,不打不相識,這場衝突讓兩人初次相遇。

巧就巧在,宋江是當時江湖盛傳的"及時雨",而武松還是一個名氣不顯的江湖混混,空有一身本事,卻無人知曉。而毒就毒在宋江的眼睛,只是初次相識,便一眼看到了武松身上的潛能。


至此宋江就開始了他的展現他的"及時雨"名頭,在武松最卑微的時候給武松送來了賞識的目光,各種極力拉攏武松,又是邀請同席飲酒,又是徹夜長談,又是送新衣服,又是揮淚送別。

在這般攻勢下,宋江很快就獲得武松的認可,就此結拜兄弟。這樣的攻勢確實沒有人能招架的住,試想一個在江湖名聲不顯,在柴府不受待見的人,突然有一天得到了江湖上鼎鼎有名的宋江敬仰,長期的壓抑與一朝的肯定,使得彼時武松和宋江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相見恨晚的情感。

"結識了這般弟兄,也不枉了",這就是武松的原話,可見此時武松內心已經將宋江認做親兄弟,結識了宋江這樣的弟兄,不枉我在人間白走一遭!

此時兩人結交可以算作豪傑相聚,英雄相惜,宋江此時目的單純的是覺得武松對脾氣,從而要把酒言歡,還是別有心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武松與宋江第二次相見是在孔家莊,江湖上對他評價依舊是"及時雨"而已。

但武松早已不是那個在江湖籍籍無名的江湖小卒了,彼時的他已是打虎殺嫂、為兄報仇的江湖豪傑,又有鴛鴦樓"殺人者,武松"為江湖津津樂道。

再相遇還是因為一場誤會,做客孔家莊的宋江看到武松被抓了,於是出面解圍,武松這才得以脱困。

離開孔家莊後,兩人分別投奔清風山和二龍山,宋江有邀請武松一同前往清風寨,奈何武松早有言與二龍山。

在就這期間,武松來了一句"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是卻來尋訪哥哥未遲",這句話説到了宋江的心坎上。


然後宋江為武松深情地描述了一番招安後的場景,就是在這時,兩人起來隔閡。

為何?武松無疑是嫉惡如仇的豪傑,不主動犯事,所殺的人都是有罪的人,都是將其逼到絕路的人。

而也是在不斷的被迫中,武松已經放棄了對朝廷的希望,輾轉幾處,武松已經認定了朝廷的腐敗與黑暗,對朝廷也是深惡痛絕,這樣一個人怎麼會説出招安的口號呢?

或許只是無心之言,只是調侃,但萬萬沒想到,這樣一句話,引出了宋江的真實獨白,宋江心在朝廷,這就是兩人第一次產生隔閡的原因。

招安的話題為兩人最後結局埋下了一個雷,也為後來梁山結局埋下了雷。


宋江最終還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征討方臘,以70與弟兄生命得勝還師,最終宋江被賜藥酒最終還是毒發身亡,劇中武松一句"一切都結束了",雖是渺渺幾語,卻道出了宋江與武松早已分道揚鑣,情義散盡,這又是為何?

武松被迫上了梁山,那是雖兩人之間因為孔家莊的言語使得武松心有間隙,但,隨後宋江梁山掌門的位置還是武松大力扶上去的,在梁山的前期,兩人相處的還算是愉快。

直到一次酒宴,宋江醉酒説出招安二字,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堅決反對,使得宋江這個梁山頭子落了面子,兩人關係逐漸惡化,兩人之間只剩下義而情份已經慢慢的耗盡。

後來征討方臘,武松損失一條手臂,就此武松淪為廢人,可想而知,這對武松的打擊有多大,但這只是肉體上的打擊而已,最致命的是武松深深看中的兄弟情誼卻是笑話。


宋江當時見了武松"雖不死,已成廢人",作者的描寫極其淡定,而當武松提出要出家時,宋江一句"任從你心"徹底將武松認清宋江的本質,就此,僅剩下的義也沒有了。

該報答宋江的情,武松也已經報答了,該報答宋江的義,武松為其斷一臂,而到頭來卻換不來一聲慰問,一聲"宋某人對不住武兄"這樣的話,可見武松此時心是多麼的寒。

這時的武松失去了價值,而宋江的冷淡及其連客套話都不會與武松再説的態度使得武松看穿了,所謂的兄弟兩人,只是自己以為,當兩者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時,我們就是好兄弟。等我沒有利用價值了,兄弟就此成了笑話。

武松是真豪傑,基本是沒有爭論的,雖然武松殺過潘金蓮、西門慶,還在鴛鴦樓留下殺人者武松這樣的話,但是讀者就是喜歡武松,為何?因為真。


武松的直率坦誠,俘獲了讀者的心。而且武松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奉行忠義,卻不為其所困,算是水滸裏少有的明白人。

但是相對來説,宋江就不同了,其前後言行,形成了矛盾,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後所做之事逐漸的讓我們忘記他"及時雨"的稱號,反而其權謀不斷顯現,如此,宋江逐漸被部分讀者厭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