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局|俄烏衝突之下,德國外交防務政策急轉彎

記者 趙恩霆

5月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就烏克蘭局勢交換意見。這次通話由馬克龍提議進行,時長超過兩小時。次日,就有德國媒體向德國總理朔爾茨發問,是否也有相應的計劃。對此,朔爾茨只是表示自己與普京有過多次對話,並稱將繼續下去。

地球局|俄烏衝突之下,德國外交防務政策急轉彎

德國總理朔爾茨

事實上,自去年底俄烏局勢不斷升級以來,去年12月上台的德國新政府的反應和行動就一直“慢半拍”。

俄烏衝突爆發前,馬克龍2月6日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接着在2月7日至8日先後訪問俄羅斯和烏克蘭;彼時,朔爾茨正在美國訪問,直到2月14日他才去了基輔,當天返回柏林,次日再度啓程訪問莫斯科。值得注意的是,2月20日,馬克龍與普京極為罕見地兩次通話。相比之下,朔爾茨與普京的互動就顯得很常規。

然而,中規中矩的背後,朔爾茨政府卻在醖釀德國外交和防務政策質的轉變。

俄烏衝突爆發後不久,朔爾茨就在2月27日宣佈,設立總額達1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擴充軍備,今後每年將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提高到北約要求的2%以上。而在默克爾政府時期,即便面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施壓,也僅僅表態逐步將軍費佔GDP比重提高,並將達到2%的時間表設定在2030年前後。

地球局|俄烏衝突之下,德國外交防務政策急轉彎

這種“突變”只是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接下來德國打破數十年來“不向交戰地區”輸送武器裝備的原則,向烏克蘭提供反坦克導彈和防空系統等致命性武器。4月28日,德國聯邦議院還通過一項議案,正式批准朔爾茨政府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且援助範圍擴至重型武器。德國政府宣佈向烏克蘭提供一批“獵豹”防空坦克,這是德國首次援烏重型武器。

看上去,德國接連做出顛覆性決策,用行動表明了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但烏克蘭方面似乎沒那麼領情。去年底以來,俄烏局勢緊張之際,德國曾反對其他國家向烏克蘭輸送德制武器裝備。即便後來態度有所鬆動,其起初的援烏軍事物資也只是5000頂鋼盔和一所野戰醫院。

4月中旬,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和波蘭四國總統一起從波蘭觸發,乘火車到訪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烏總統澤連斯基會晤。其實,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原本也計劃與上述四國領導人一起訪烏,但出發前被烏方告知“沒準備好安排會晤”,因為施泰因邁爾與俄羅斯關係密切,他在基輔“不受歡迎”。

隨後,烏克蘭政府主動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來訪,理由是他“能做出實際的決定”。德國總統屬於虛位元首,總理作為政府首腦主導國家大政方針的制訂和執行。

地球局|俄烏衝突之下,德國外交防務政策急轉彎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

此事令德國上下十分憤怒,朔爾茨本月初明確表示,近期不會訪問烏克蘭。他強調,“烏克蘭不能一邊接受德國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同時又拒絕德國總統訪問。這是不可接受的。”但烏克蘭駐德大使梅里尼克卻“補了一刀”,稱朔爾茨“擺出一副受委屈的樣子”。這位大使還曾公開指責施泰因邁爾與俄羅斯存在親密關係。

施泰因邁爾之所以被烏方認為對俄太友好,很大程度上緣於其擔任德國外長期間,曾是俄德之間“北溪-2”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的推動者,而烏克蘭一直反對這一項目,認為“北溪-2”是俄羅斯繞過烏克蘭向歐洲輸氣的地緣政治工具。

默克爾時期,德國頂住美國壓力推動“北溪-2”項目完工,並進入投產前的審批程序。為了照顧烏克蘭的利益訴求,默克爾還承諾確保烏克蘭的天然氣過境國地位,確保從俄方收取過境費。

實際上,俄烏衝突以來,德國在對俄能源制裁問題上的態度,也是令烏克蘭不滿的一大誘因。朔爾茨政府叫停了“北溪-2”項目審批,但德國高度依賴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能源,且能源轉型尚待時日,因而反對對俄能源禁運。

地球局|俄烏衝突之下,德國外交防務政策急轉彎

不過,近來德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發生轉變。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在德國天然氣進口中的佔比已從55%下降到35%。據報道,俄羅斯石油在德國石油進口中的佔比也從去年的35%降至目前的12%。哈貝克説,德國已經能夠承受對俄石油禁運帶來的後果。

俄烏衝突衝擊並重塑着歐洲地緣安全格局,德國在外交、防務和能源等領域做出政策調整,也是複雜國際局勢下歐洲尋求加強戰略自主的一個表現。儘管轉變幅度很大,但過去數十年來德國相關領域政策基本原則的影響仍在延續,尤其是在國際爭端乃至戰爭問題上。

德國本月初的民調顯示,46%的受訪者支持向烏克蘭運送武器,低於4月初的53%;反對的比例則從4月初的33%升至44%。另外,57%認為對烏提供武器會導致戰事擴大,外溢至其他國家,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70%認為俄烏衝突只能由外交途徑和談判解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3 字。

轉載請註明: 地球局|俄烏衝突之下,德國外交防務政策急轉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