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須直面問題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税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養育負擔。”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這段話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變量。人口學認為,總和生育率維持在2.1以上,才能夠達到正常人口更替水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僅為1.3,人口增長放緩趨勢顯著。國家統計局今年初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人口淨增長僅有48萬人,這將人口問題更加清晰地擺在人們前面。過低的生育率將造成勞動人口供給萎縮,影響市場需求規模,不斷加快的人口老齡化進程還將給社會養老保障帶來沉重負擔,為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帶來系統性風險。
提振居民生育意願,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國家政策引導非常重要。2016年,我國開始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政策放開第一年,人口出生率攀升至近十年來最高點,但隨後幾年又呈現下降趨勢。顯然,單純放寬生育標準還不夠,必須及時出台切實可行的鼓勵生育配套政策,深究“不願生”的動因,消除“不敢生”的顧慮。黨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中分析得很清楚,除了生育觀念總體轉向少生優育,經濟負擔、子女照料、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已經成為制約生育的主要因素。
降低生育成本是當務之急。近年來,利用税收槓桿實施干預的建議呼聲很高。個税專項附加扣除可以減少相關人員的應納税額,從而增加其實際收入,對於減輕負擔、穩定預期有積極作用。此前,我國已經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多個社會民生領域進行相應減扣,發揮着政策導向價值。“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税專項附加扣除”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施政手段的靈活性,也亮出了國家直面問題、着力扭轉人口發展趨勢的堅定決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減輕對“雙職工家庭由誰帶孩子”“託管成本負擔不起”等現實問題的焦慮,有望以實質優惠提振生育意願。
要讓好政策產生好效果。接下來,制定扣除標準應當充分論證,妥善考慮各方面各角度的社情民意,既讓人們感受到真金白銀的福利,又要兼顧社會公平以及各項事業發展的平衡性。各地各單位要做好政策宣傳落實工作,居民個人也要用好政策優惠,同時還可以通過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在羣眾留言板提意見等方式建言獻策。今年全國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都關注到人口問題,圍繞生育假設置、完善普惠性托育服務等話題提出建議,一些發言值得深入探討。化解人口問題的系統性風險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關係到生育、養育、教育各個環節,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存發展,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在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個生育友好型社會可期。
(南方日報,作者篤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