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這樣忙,第一次遇到”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羅聶

5月1日,豔陽高照。

武漢陽邏集裝箱碼頭上,集卡車來回穿梭,龍門吊長臂舞動,裝卸作業緊張有序。

8時,準時上班的劉勇拿着當天的船貨清單,對照電腦系統上的數據一一核驗,然後走出辦公室,直奔辦公樓旁的碼頭。

作為陽邏港的調度員,當天下午6時前,劉勇和同事要準確無誤地協調九艘貨輪、903個標準集裝箱的裝卸任務。對48歲的劉勇來説,這一數字將再次刷新他的工作記錄。

24小時連軸轉

“尾部擺正!”碼頭上,劉勇手持對講機與船長通話,指揮着從上海駛來的“淮海遠哲”號靠岸,這艘萬噸級貨輪裝載400多個標箱集裝箱。

“淮海遠哲”號靠泊了。皮膚黝黑的劉勇走上已經靠泊的貨輪“環球發展”號,與該輪大副餘航核對即將卸船的貨物信息。

碼頭上,船來船往;堆場上,是十多米高的“集裝箱海洋”。每天,貨物從四面八方匯聚碼頭,從這裏漂洋過海走向世界;每天,不歇的貨輪從上海、南京運來各色貨物,經由碼頭分運內地。

劉勇所在的中心控制室,就是貨物聚散的“中樞”。每天,他和同事們在匯聚貨、船信息後,排出次日的作業順序和任務清單,讓貨物快速週轉。

陽邏港現在每週航班量已達268班,“現在是‘白+黑’連軸轉,全天24小時作業,一天裝卸2000個集裝箱,比去年多一倍。”劉勇手中捏着當天的裝船清單,上面大到船停靠哪個泊位,小到每個集裝箱由哪個集卡車裝載、放到堆場哪個位置,全都一目瞭然。

對劉勇而言,現在貨物太多,最擔心忙中漏箱、撞箱。從事調度近30年,劉勇經歷從純手工“排班”,到現在的現代化系統“派活”,見證碼頭管理日益精準。“有了現代化的TOPS系統,加上碼頭設備不斷升級,作業一直有條不紊。”

中午,回到辦公室的劉勇匆匆扒了幾口飯,坐在電腦前開始協調集卡車轉運。通過聯網的電腦系統,指揮集卡車迅捷裝運,也是他的職責。

眼下,一艘400標箱的貨船,一天就可完成裝船起運,而到港貨物當天就能轉運至倉庫。“企業降成本,港區增效率。”言談之間,劉勇很是自豪。

淡季開始變旺季

“集裝箱運輸,以前四五月份是淡季。今年比較特殊,三月份就開始滿負荷運轉。”劉勇説,這個季度這樣忙他還是第一次碰到。去年受疫情影響,陽邏港到港貨物多,今年則是進口、出口“兩頭都熱”。

劉勇的感受,得到了數據的印證。武漢港發集團董事長塗山峯説,今年一季度陽邏港集裝箱吞量為40.3萬標箱,同比增長91.9%,比2019年增長9.8%。

據瞭解,武漢已成我國中西部最快的“出海口”,吸引了中部等地其他省份的大量貨物借港出海。數據顯示,目前從陽邏港出口的外貿箱已佔港區集裝箱總裝卸量的60%以上。

貨運量,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之一。火熱的陽邏港,成為湖北經濟發展新“窗口”。“以前從武漢出口的貨物比較單一,多以原材料及農副產品為主。”劉勇説,現在從陽邏出海的湖北貨中,醫用物品、電子產品、小龍蝦、茶葉等越來越多,説明湖北貨越來越受歡迎了。

作者:

來源:湖北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8 字。

轉載請註明: “淡季這樣忙,第一次遇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