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孩子習慣污言穢語,只是特殊時期到了。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昨晚去朋友家做客,正趕上孩子和朋友鬧彆扭,朋友批評了孩子幾句,過來招呼我,就把孩子晾一邊了。
可沒想到,小傢伙忽然氣勢洶洶的跑過來,然後衝着媽媽大聲吼道,“臭媽媽,我打你”,説完還舉起手向着朋友比劃,好在孩兒他爸趕緊制止了孩子,把孩子抱走了。
朋友跟我一臉歉意,同時也很無奈,“這都4歲半了,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成天屎尿屁的,經常張嘴就來,我和老公也管不明白了。”
其實不光是朋友,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過類似的煩惱,孩子在3、4歲的時候經常會這樣“語出驚人”,甚至不少孩子到了5、6歲上學的年紀了,依然會這樣滿嘴“屎尿屁”。
要麼就學人“撂狠話”,或者好好的兒歌唱唱就下道,開始“胡言亂語”得改變,甚至有的字眼跟根本都“不堪入耳”。
為啥這個年齡的孩子會出口成“髒”?
其實這是孩子來到了他這個年齡的特殊時期,“俄狄浦斯期”,我們也稱為“污言穢語敏感期”或者“詛咒敏感期”。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將人性的發展做了詳細的階段分化,其中3-6歲的孩子,經過肛欲期來到俄狄浦斯期之後,他們會從自己的排泄過程中獲得快感,同時語言能也得以飆升。因此,兩種情況碰到一起的時候,孩子就會習慣性的滿嘴“屎尿屁”。
詛咒敏感期的孩子大都會有以下特徵
經常對“屎尿屁”、“臭粑粑”、“打死你”、“去死吧”等髒話或帶有詛咒的詞語異常敏感;
對這些髒話能夠快速地掌握使用要領,並且非常狂熱的、不分場合的使用;
這些污言穢語反而是他們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社交利器。
經常會看到一羣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在一聲聲污言穢語中相處的非常融洽。
很多家長也會因此非常擔心,孩子會不會就這樣在污言穢語的道路不回頭了?其實不用擔心,過了6歲之後,絕大部分孩子這種情況都會消失。
當然,如果覺得尷尬(確實挺尷尬),或者覺得不太雅觀,這種情況也很好解決。
家長該怎麼對付滿嘴“污言穢語”的孩子?
1)擺正心態
面對孩子的“污言穢語”,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既不能覺得難堪而“暴怒”,也不能覺得不在乎甚至和孩子一起起鬨。這兩種反應都會讓孩子更加“上頭”。
2)分情況對待
如果孩子只是因為模仿覺得好玩,他説的“髒話”沒有感情因素,那麼家長可以選擇佛系對待。
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免得孩子學習,其次面對孩子的“污言穢語”時表現的雲淡風輕,故意無視他,久而久之孩子覺得無聊也就不説了。
如果孩子説髒話存在情感宣泄、表達情緒的時候,家長就要採取另一種策略對待孩子了。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和孩子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他你聽了他的髒話非常難過,孩子雖然小,但卻很敏感。
他能真實的感受到你的傷心難過,進而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造成傷害。
還有一種方式,家長可以嘗試既不罵孩子,也不抓着他講道理,只要陪着孩子東拉西扯,很快孩子的情緒發泄好了,他也會忘了自己説的“污言穢語”。
最後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注意
有時候家長還會發現一種特殊的情況,孩子既不是因為好玩,也不存在發泄情緒的情況,但在一本正經的狀態下卻能毫無表情的説出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話,甚至提到死亡等詞彙。
家長一定要淡定,這並不代表孩子心理有問題。
處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大都未明確理解因果關係,也不懂得死亡概念,瞭解死亡真正的含義,因此有時候説的話他們也並不是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含義。
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認為自己是世界的後中心,全世界都圍着他轉,只有當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主角時,就説明他們長大了。
錦鯉媽咪有話説
詛咒敏感期幾乎是所有孩子都會經歷的時期,希望家長們能夠理解,讓他們享受“自己是世界中心”的這種感覺,別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批判孩子。
因為我們都知道,成人的那種渺小感會多麼讓人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