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新疆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動與保障婦女權益取得的成就緊密相關

中新社烏魯木齊9月14日電 自2010年以來,新疆人口自然增長率的確呈現出下降的態勢,但這一現象的出現絕非是國外某些機構或政客惡意捏造的所謂“中國政府對維吾爾族居民實施強制節育”導致的;恰恰相反,這反映出的是中國長期以來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動保障婦女兒童權益政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新疆大學網站14日刊出該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林芳菲撰寫的研究報告《對鄭國恩關於新疆人口問題謬論的事實回擊——基於新疆各族人民生育意願的調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表達了上述觀點。

《研究報告》稱,人口生育率的變化與社會政策的變動、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婦女的生育意願及人口遷移等多種因素有着緊密關聯。有學者對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維吾爾族生育率較高的原因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女性早婚且受教育程度低、宗教信仰對女性生育自主權的限制等因素有着較為密切關聯。

縱觀近十年的狀況,一方面,新疆少數民族居民繼續享受着平等的甚至更為優待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另一方面,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經歷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並且在中國政府一系列促進性別平等及保障婦女權益政策和舉措的推動下,少數民族婦女充分享有接受教育及就業的權利,這使得少數民族婦女在生育意願發生了新的變化,在生育問題上享受到更多的自主權。

《研究報告》認為,生育率的下降與男女教育的平等化程度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如今,新疆的各民族女性充分享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會影響女性自願推遲初次結婚及生育年齡。接受教育的年輕女性與其父輩在婚姻、生育問題上觀念的差異,她們會更關注個人的發展,也擁有更多的主見。

《研究報告》稱,女性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則是少數民族農村女性改變其生育意願的另一重要原因。近些年,內地省份積極對口援建新疆促進新疆經濟發展。以喀什為例,深圳在喀什建立的深圳產業園為當地農村女性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以前因為學歷低等原因只能待在家裏的少數民族女性紛紛走出家門、走進工廠,不僅提高了家庭收入,鍛鍊了自身能力,也變得更加自信。越來越多農村女性的生活半徑不再只侷限於家庭,通過工作與學習,她們更好地理解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也更重視子女教育的質量,而不再一味追求子女的數量。

《研究報告》表示,很多案例及數據充分説明新疆少數民族婦女生育意願的變化絕非政策強制,而是在新疆長治久安、經濟社會向好的大背景下,在中國政府不懈推動各種保障婦女權益保障等舉措下,少數民族女性遵循其自主意願而發生的改變。這一改變正是中國性別及民族平等政策取得的重要成就,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對聯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公約的遵循與恪守。(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6 字。

轉載請註明: 研究表明新疆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動與保障婦女權益取得的成就緊密相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