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裏的工作,被國務院扶貧辦主任稱為“南疆頭一份”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綜合

親歷者:海淀區人保局幹部 程昌志

“南疆頭一份!”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新疆和田調研時,對海淀的技能扶貧工作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新疆和田有一個名叫超高蘭的米粉加工作坊,生意原本不温不火。在這裏,海淀區人力社保局職業能力建設科科長程昌志首創扶貧車間師帶徒培訓模式,按照每人1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促進貧困地區勞動力屬地就業。超高蘭工作坊擴大了規模,陸陸續續招用了28名周邊的建檔立卡貧困户。新進廠子的村民,廠里老師傅會一對一地帶、手把手地教。現在的超高蘭工作坊一天有近2噸的產量,就業人員月工資最低2000元、最高4500元,年人均增收達2萬元以上,成功脱貧。

“我們首次為新疆和田市8個扶貧車間提供的15萬元培訓資金,在新疆和田的絲綢、傢俱製造、麪食加工等扶貧車間已帶動當地近300人就業。”看着鄉親們幸福的笑容,程昌志也衷心替他們高興。

汗水澆開幸福花!三年間,四下和田,七入內蒙,無數次奔赴河北,幫受援地羣眾提升技能,就業脱貧。

在河北省赤城縣,程昌志發現這裏是北京重要的生態防護屏障和飲用水源地,亟需大量的護林員、護河員。他開出解決就業的“藥方”——培訓當地貧困勞動力來做護林員和護河員!

程昌志聯繫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林業專家,又多方協調,將50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户統一安置到了縣政府招待所。從林業知識、相關法規知識培訓到森林防火、草原防火等基礎技能培訓,專家們現場進行點對點教學。經過培訓,有500人相繼走上了護林員、護草員崗位,種莊稼和護林、護草兩不誤,每人每月能拿到300元的崗位補貼,當年即脱貧。

“第一次去新疆和田市開展技能扶貧對接工作,我們發現,當地羣眾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低,很多貧困户因為不通漢語、交通不便等原因不願意接受培訓。”為此,程昌志將當地的致富帶頭人、師資集中到北京統一學習,再由他們回到家鄉培訓當地勞動力。

去年,內蒙古敖漢旗木頭營子鄉的王傳東到京參加了致富帶頭人培訓,回鄉後就進行了實踐--成立了養羊合作社。村裏所有散養的羊由他集中育肥、集中屠宰、統一進行深加工,一隻羊能賣到1600元左右。王傳東帶着鄉親們一起鼓起了腰包。

集中授課、專題輔導、觀摩交流……幾年來,河北易縣、赤城及內蒙古敖漢旗、科右前旗、新疆和田市的542名致富帶頭人、第一書記、種養殖大户等享受到了這種“點對點”幫扶服務。他們當中,已有164人創業成功,帶動當地4300餘名貧困勞動力就業。

每次清早的易縣、赤城自駕出行,出發時還未見朝陽,回來時已是滿天星光。行駛在路上,程昌志感覺到的是一份踏實與滿足。“越來越多的勞動力積極主動要求培訓,投身到扶貧車間、技能崗位,憑自身勞動技能掙得越來越多。幫百姓憑技能致富,我願為此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