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實習生 鄒阿江
出門見綠意,抬頭望雪山。近年來,雪山下的城市美照頻頻刷屏朋友圈,是什麼造就了這一切?在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過程中,大氣環境佔據了怎樣的重要作用?
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張人禾教授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發表了主旨演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點贊成都的大氣污染防治和公園城市建設。
“我理解的公園城市是什麼呢?就是成都人在優良的自然環境中生產、生活,這樣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也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張人禾解釋,而大氣的好壞,直接決定着自然環境的好壞,對人民的生產生活產生直接影響。
從張人禾列出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PM2.5的數值在下降。“一方面要歸功於氣象條件,但另一方面,離不開當地的治理和很多人的幫忙。”
“公園城市的建設涉及到發展方式的轉變,”張人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高新技術帶動老舊能源發展轉型,加強風能、水能等新能源利用率,在發展技術的同時做好公園城市的建設。
對於建設公園城市,張人禾建議,首先要做好監測,利用監測的基礎數據瞭解環境的基礎,“沒有好的監測數據不可能更加深入地瞭解。”同時,準確的監測數據對經濟、社會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張人禾表示,同時還要建立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大氣和生態綜合模擬與預報系統,定量評估公園城市建設的氣象和生態風險,為公園城市建設的政策提供支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