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的亨利·基辛格博士開啓秘密訪華之行,推動了中美關係的破冰與建交。如今五十年過去,中美兩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美關係卻依然是牽動世界秩序與國際格局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因為過去一段時間美國政府一系列錯誤乃至極端的對華政策,兩國關係陷入了建交以來極為艱困的階段。這種態勢不符合兩國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也正因此,不少有識之士都對政黨輪替之後的美國政府,抱持了逆勢轉圜的期待,但遺憾的是,美方仍止步不前,要麼以政策審查為由在客觀上延續前政府的錯誤政策,要麼在高科技等特定領域繼續揮舞制裁大棒,更以所謂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為由拉幫結夥推動對華激烈競爭。這些新情況雖有別於前政府,但本質上仍是非理性的逆流而動。
從隔絕到破冰,從疏遠到緊密,中美關係50年風風雨雨,如果要總結一條被歷史證明了的寶貴經驗,那就是“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而將中美關係的近況,特別是美方的非理性對華政策置於歷史視野中比較,也很容易得出一個令人遺憾的結論,那就是今日美國極度缺乏有歷史視野和世界格局的政治家,而滿是目光短淺狹隘的偏執政客。對美國人來説,要避免對華戰略形成誤導、誤判之間的惡性循環,尤須温故知新,從50年前的“破冰之旅”中找尋答案。
今日美國需要堅持理性思考,做出務實選擇。必須看到,基辛格當年可以實現訪華,是雙方審時度勢、從國家利益出發務實決策的結果。超越意識形態分野,緩和中美關係,也為兩國爭取了更大的戰略空間。如今,基辛格不止一次提醒美國政客,美國處理中美關係要有世界視野。這份處理中美關係的邏輯,是務實的而非被意識形態驅動的,是具有國際視野的而非被美國國內某些特殊利益綁架的。這兩個方面的理性與務實,決定了當年美國政府可以在對華政策上作出符合歷史潮流的重大戰略選擇。
今日美國需要拿出對話誠意,表現合作決心。基辛格的秘密訪華,固然是外交史上的“神來之筆”。但不應忽視的是,在此之前,雙方已進行了136輪大使級會晤,充分展現了對對話的期待和誠意。如今,基辛格反覆呼籲中美展開“認真”對話,其所謂的“認真”,當然首先是美方應該拿出必要的善意與誠意來。今天的美方應該充分認識到合作對於兩國、對於世界的重大意義,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戰仍然嚴峻、全球經濟復甦任重道遠的當下,惟有通力合作才是對自己和世界負責。
今日美國需要認清中美關係本質,跟上時代發展大勢。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深度調整,世界的財富和權力在向着新的格局發展。大勢面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事實説明,中美關係這麼多年,出現變故和阻力的往往是美國一方,至今美國國內依然有不少人還抱着冷戰思維,把“遏制中國”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美國的決策者應當看到,眼前的“內憂外患”都是美國自身相關因素導致的,根本不可能通過與中國競爭乃至對抗而解決。遏制中國損人害己,得不償失,才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確”。
從“本國優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狹小擁擠的,時時都是“激烈競爭”;從命運與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寬廣博大的,處處都有合作機遇。今天的美國,面對着如何正確認識自身、正確認識變化中的世界等關鍵問題。而對中國而言,堅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辦好自己的事、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最好回答。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