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剛剛獲得“全國脱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的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毛相林風塵僕僕回到巫山,馬不停蹄往下莊趕。
“停車,停車!”行至下莊絕壁天路最為險要的地段——雞冠嶺,毛相林要求下車。
“為了修這條8公里的路,我們耗時7年,先後走(犧牲)了6位村民。”毛相林説,“這裏的觀景平台擺放着英雄譜,上面刻着修路村民的名字,並特別標出了因修路而犧牲的村民。”毛相林雙手捧着獎章和榮譽證書,佇立在英雄譜前:“沈慶富、黃會元……修路的諸位烈士,請安息。不管是全國脱貧攻堅楷模,還是時代楷模、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我領回的這些至高榮譽,都是屬於我們大家,屬於整個下莊。”
井底下莊,出村比登天難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正如當地一首歌謠唱的那樣,下莊坐落於一個巨大的天坑之中,四面被海拔高於千米的險峻大山重重包圍。全村4個社,96户、近400人居住在“井底”,村裏的人要手腳並用翻3個大台階,轉108道“之字拐”才能走到“井沿”。
沒修路前,下莊村有100多人沒到過縣城,50多人沒去過30公里外的騾坪場鎮;23人在懸崖行走時摔死;村裏90多歲的楊婆婆自從18歲嫁到這裏以後,就再也沒有出過莊。每年,村民們從井外購買的70多噸化肥及生產生活物資,全靠高腳揹簍背進山;全村生產的40萬斤糧食因山路險要出不了山;村裏年產500頭毛豬,卻不能運出“活口”,只得“化整為零”賣臘肉;鄉領導給初來乍到的客人介紹下莊,通常都是帶着他們走到位於“井口”的阮村,戰戰兢兢站在“井沿”,用手往雲遮霧繞的“井底”一指:喏,這底下就是下莊村。
這口不是井的井,逼窄了下莊人的視野,束縛了下莊人的手腳,限制了下莊人的出路。
1997年初,剛剛接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的毛相林,在參加村幹部培訓的過程中,到離下莊村不遠的七星村參觀。他看到,之前跟下莊條件差不多的七星村的現代化程度,已經甩了下莊幾條街,就連剁豬草的大刀都變成了一按按鈕就能吞粗吐細的電動切草機。為什麼七星村的變化這麼大?思前想後,毛相林發現:是路!七星村早就通了公路,物資進出十分便利,交通條件不同直接造成生產生活發展的天壤之別!
都是基層幹部,都是共產黨員,毛相林不比別人少一根肋骨!如果自甘落後、不思進取,對得住黨嗎?對得住下莊的村民嗎?但是,要想穿過懸崖峭壁修通從“井底”到“井口”的路,需要錢,需要物資,更需要村民的認可、支持和參與。
毛相林試着找村裏的一些村民做工作,但開山炮沒炸響,村民先“炸”開了:毛支書,你沒發高燒吧?在修路這件事上,鄉政府都無能為力,你毛相林有多大本事能自己幹?
可毛相林鐵了心,三番五次和村民磨嘴皮子。那段時間,他説的最多、最經典的話就是:“不修路,咱們就會永遠窮;修了路,我們就有希望‘翻篇兒’!山削一尺就寬了一尺,路修一丈就長了一丈。只要我們不罷休,路遲早會修通的!”
俗話説,謊言聽多了都會變得像真理。何況毛相林這番話,還真是這個理兒!慢慢地,村民被説動了心。
用手用血用命,7年摳出8公里路
“缺錢買炸藥,我們先來湊。”記不得是第幾次築路動員會了,毛相林和母親商量好,把她壓箱底的養老錢先拿出來修路。
“拿了母親的養老錢,我也很愧疚。但我毛相林不是傻,也不是想出風頭。我是覺得,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誰叫我是黨員?誰叫我是村幹部?”兩個問號,引發共鳴。村裏其他黨員幹部不再猶豫,也紛紛湊錢修路。漸漸地,鄉親們也被毛相林的執着喚醒了,很快,大傢伙湊了3000多元交給毛相林作為修路的啓動資金。
“走,出發!”抓起一根3尺長的鋼釺,毛相林走在修路隊伍的最前面。1997年冬月十二,下莊人終於在魚兒溪畔炸響了第一發開山炮。
沒有炮眼,他們放紅繩,叮叮噹噹用鑿子鑿;沒有挖機,他們端撮箕,呼哧呼哧用雙手刨。在峭壁懸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他們就腰繫長繩,吊到山間懸空鑽炮眼,放一炮炸個“立足之地”。然後再用鑽機打炮眼數米甚至10多米放大炮,炸開頑石,開拓路基。就這樣,村民們在空中晃盪作業,在絕壁炸開一處豁口,形成一個石礅,然後“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受環境和條件限制,這裏沒有大型機械也施展不開大型機械,下莊村修路幾乎全靠原始的手工作業,其實那根本不是修路,而是摳路!
白天摳累了,晚上歇歇吧?但是,從工地回家要翻山越嶺走上大半天。大家捨不得耽誤時間,只能蜷成一團,睡洞穴、巖根,為防止熟睡後滾下山崖,大家腰間繫一根麻繩,繩子再綁在一棵樹上。寒冬,山上的雪整天整天地下,樹是白的,岩石是白的,在白茫茫一片的世界,他們像一尊尊周身冒着熱氣的雕塑。
相比生命之重,這冷,這苦,這累,都不算什麼。
1999年8月,26歲的沈慶富,被峭壁上落下來的一塊大石頭砸中頭部,掉下懸崖。村民們把他拉上來的時候,他早已僵硬冰冷;50多天後,36歲的黃會元,在用鋼釺撬動岩石時,一方巨石當頭滾落,他直接被轟下300多米的深溝裏……在摳路的7年時間裏,有6人獻出了生命。這是何等的悲壯!
但是下莊人沒有絲毫退縮。他們堅持在懸崖峭壁上一點一點摳,一直一直摳……2004年,他們終於從懸崖絕壁間摳出了一條長達8公里的碎石路,下莊再也不是與世隔絕的小山村了。
2015年底,新一輪脱貧攻堅戰打響,下莊人終於向縣裏爭取到了公路改造資金。路窄了,擴寬;彎急了,修直……毛相林與村民們一起掄鍬揮鋤,給施工隊打下手。2017年,一條4.5米寬的硬化路竣工,第一輛大卡車開進了村裏。
只要大幹,就會大變
出行的路通了,致富的路又在何方?下莊可不能拖了脱貧攻堅的後腿。
脱貧攻堅這道難題,不亞於之前的開山築路。種漆樹失敗了,養蠶、養山羊,都失敗了,怎麼辦?毛相林不服輸,流血流汗都拼過來了,還有什麼能難倒下莊人?
打聽到曲尺鄉的柑橘好看又好吃,毛相林帶着村幹部一撥一撥去取經,請專家一次一次來論證;聽説錢家壩的西瓜又大又甜,毛相林千方百計去偷學技術、打聽銷路,一定要讓下莊的土地上也結滿圓滾滾的西瓜;他鼓勵村民們種植南瓜、芝麻、小麥等農作物,村裏配套開設了廠房,加工麻油和麪條。漸漸地,下莊村形成了以瓜果種植為主,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農業產業格局。2015年,下莊村在全縣最先實現整村脱貧。
富路無止境。現在,下莊村成立了柑橘種植專業合作社,對650畝柑橘實行統一管護、統一銷售,去年柑橘還未成熟時,就被外地的幾個大客户預訂了。
鉅變帶來的效益在不斷顯現,許多人慕名前來尋訪下莊成功之路,感受下莊精神,這為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條件。所以,毛相林積極爭取鄉里支持,打造旅遊景點,實現多種經營。
隨着下莊經濟的發展,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毛相林越來越重視廉政建設。他常説:“作為共產黨員,絕不能有私心,一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這樣,羣眾才會跟着咱幹。”擔任村幹部30多年來,毛相林從未因私報過一分錢的賬。為了修建下莊人事蹟陳列室,他動員兒子三讓宅基地。近幾年來,落户村裏的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毛相林從未插手干預工程項目建設謀取私利。
只要大幹,就會大變。現在,下莊全村人均純收入8000餘元,比20年前翻了四番;全村58户人家,有42户在騾坪場鎮、巫山縣城買房或建新房;村民們已購置小汽車12部,摩托車近30台;做了“包工頭”的村民楊亨華在騾坪場鎮建起5層小樓,他感覺以前在下莊身上揣10元錢就像個富翁,而現在身上揣個萬把塊錢也沒覺得多有錢。
下莊村變了,變好了;下莊路變了,變寬了;下莊人變了,變富了。日新月異的下莊村、下莊路、下莊人,肯定還會變,變得更美好!下莊這條絕壁天路,正在和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無縫對接……(通訊員 陳達平 陳方可)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