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善市姚莊鎮橫港村。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編者按】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了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對促進共同富裕的方向、路徑和重要任務等作出更為明確的闡釋和部署,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共同富裕是搞平均主義嗎?是“劫富濟貧”嗎?是削弱市場經濟嗎?為澄清謬誤,海外網推出“讀懂中國的共同富裕”系列評論,此為一評。
---------------------------------------
隨着打贏脱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正在朝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然而,近期海外有聲音把共同富裕描述為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將公平與效率對立起來,這不僅不符合共同富裕的內涵,也背離中國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打破傳統體制束縛,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推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温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與此同時,中國非常清醒地看到,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可能齊頭並進、一蹴而就,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表示,中國促進共同富裕仍要持續推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兩件事情辦好,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只會挫傷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束縛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無法促成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從目標來看,實現共同富裕是要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這一結構表現為“中間大、兩頭小”,即中等收入羣體佔多數,低收入和高收入羣體佔少數。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持續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到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着力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抓住重點、精準施策,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羣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方向一以貫之。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縮小分配差距,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羣體,不僅有利於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有利於促進中國社會更加穩定、富有活力。
從過程來看,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需要循序漸進。當前,中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實現共同富裕將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一方面,在不同發展階段,總有一部分人羣或部分地區收入水平相對會高一點,這就需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實現共同富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一件接着一件辦,一年接着一年幹,以久久為功的毅力,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從手段來看,實現共同富裕需要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強調共同奮鬥。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在分配方面吃“大鍋飯”,大搞平均主義,分配無差別,只能淪為共同貧窮。一方面,共同富裕強調兜底。從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再到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都是為了保障低收入羣體不掉隊,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強調機會公平。無論是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還是促進各類資本規範健康發展,都是為了使人民都有能力和機會參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致富帶頭人,形成共同奮鬥的社會氛圍。這樣既能有效防止中國落入福利主義的陷阱,也將極大激發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積極性。
當前,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絕不會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會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進一步做大“蛋糕”,更好地切好“蛋糕”,不斷朝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海外網評論員)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