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現場 國家文物局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28日國家文物局在京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佈會上獲悉,以西沙海域深海考古為代表的水下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實現了中國深海考古的又一突破。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發佈會上通報了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考古工作重要進展情況。
他介紹,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全國考古工作有序開展,取得重要進展。“考古中國”18個在研重大項目統籌推進,254個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系統實施,中華文明探源研究第五階段深入推進,實證中華文明發展歷史脈絡。1157個基本建設考古項目及時、高效開展,20個省(區、市)落實“先考古、後出讓”政策措施。西沙海域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上海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啓動,水下考古亮點突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考古大會》推動“考古熱”不斷攀升。全國71家考古機構編制數增加1500餘個,8個考古專業培訓班系統培訓219名一線考古人員,考古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介紹,中華文明探源研究第五階段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二里頭等核心遺址田野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測年技術突破常規檢測方法,古環境研究、文明起源生業經濟模式研究、手工業經濟專門化研究、文明理論綜合研究取得重要收穫,深化了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宏大進程的認識。
考古新發現和研究成果不斷湧現。湖北十堰學堂樑子遺址新發現1具古人類頭骨化石,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為探討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起源與發展提供了重要證據。雲南昆明河泊所遺址發現漢代建築遺蹟,出土大量封泥、簡牘,為尋找西漢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線索,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實證。河南開封州橋與汴河遺址是唐宋至明清時期開封城市歷史沿革的一個縮影,對研究北宋東京城的結構佈局、大運河歷史文化具有突出普遍價值,對保護傳承黃河文化、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浙江温州古港遺址發現了古城水、陸城門建築遺蹟和碼頭、道路、棧道、幹欄式建築、水井等遺蹟,規模龐大、體系完整、內涵豐富,生動再現了宋元時期温州港的繁榮景象,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