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0年前, 那位拒上清華北大、立誓紮根鄉村的女知青, 如今近況如何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綜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在我國,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踐行着這種刻苦的理念,不怕吃苦,在學習道路中堅定的前行,只希望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如今,清華北大更是我國兩個高等學府,眾多學子們“寒窗苦讀12年”,都希望能夠來到這兩所院校中。可有些人偏偏放棄了上這兩座名校的機會,反而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例如在50年前,那位拒上清華北大、立誓紮根鄉村的女知青,如今近況如何?


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發動了知青下鄉運動,當時有很多知青紛紛從農村城裏來到農村,希望身體力行,為祖國作出貢獻。在眾多知性中,吳獻忠就是一位很有毅力的女知青。

在那個年代,工人受人尊敬,吳獻忠的父母恰恰都是工人,因此她的出身條件要比其他人更好,不過父母卻認為,儘管吳獻忠比別人稍微幸福點,但如果想獲得他人的認同,一定要有淵博的學識,因此他們希望女兒能夠努力讀書,成為一位知性的女子。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吳獻忠不僅熱愛學習而且對藝術產生了興趣,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演員、在演藝道路上的不斷髮展,因此在刻苦學習之餘,吳獻忠還在為着自己的演員夢想而前行。

但隨後,我國開始大力培養各行業的先進人才,吳獻忠見此決定放棄表演夢想,踏實學習,為祖國做出一些貢獻。於是吳獻忠便心懷堅定的目標,將讀書放在首位,希望用知識灌溉內心。


有知識的灌溉,吳獻忠自然內心豐富起來,不過她並非只是單純的死讀書。在學校中,吳獻忠也非常善於交往,並且獲得了班長一職。吳獻忠更是以不怕困難的毅力,不斷向夢想前行。

之後,國家就開始鼓勵知青下鄉,當時吳獻忠僅僅是初中生,但她卻也毅然決定報名,最終在領導的安排下,來到了比較偏僻的農村。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其他知青都是被迫下鄉,只有吳獻忠一人主動請纓。


在此之後,吳獻忠很快適應了農村落伍的生活,並且下決心要改變這裏的面貌,因此不斷的努力耕作,廢寢忘食的奮鬥,終於在兩年之後獲得成績,並且受到領導的肯定。此後,吳獻忠也慢慢體會到自己有所收穫的快樂。


1970年,清華北大開始招生,看到吳獻忠的表現優異,領導們都希望她能夠去大學讀書,將名額留給她,可吳獻忠卻果斷地拒絕了,只希望能夠紮根於農村。一時間,這種精神感染眾人,吳獻忠甚至成為了一位公眾人物,很快就成為了知青代表。


可短暫的輝煌過後,吳獻忠就因為種種原因被迫進了監獄,此時吳獻忠的父親因為悲傷撒手人寰,母親也因為過度傷心而傷了眼睛。此時所有的不幸接踵而來,吳獻忠卻並沒有被這些壓垮,反而堅強的挺過去。直到吳獻忠出獄之後,遇到一個男子不斷追求她,最終兩人順利的結婚生子。可有孩子之後,丈夫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至此吳獻忠忍耐多年只能夠向法院提交離婚訴。


此後,在大家的幫助下,吳獻忠又一次來到農村。起初,吳獻忠只是一個民工,隨後卻憑藉努力當上經理。在此之後,吳獻忠又拿出自己的儲蓄,創辦了遼寧知青食品有限公司,最終於其他朋友的努力之下,公司也慢慢步入正軌。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吳獻忠早已經能夠從容的面對一切,雖然過往的經歷讓她滿懷心酸,但是歲月卻讓她砥礪前行,不斷成長。在成長過程中,生活帶給吳獻忠一次次打擊,她卻全部挺了過來。曾經的吳獻忠拒絕上清華北大,這注定了她有不同於他人的魄力。如今,吳獻忠已經70多歲,她不僅事業有成並且擁有了美滿家庭,過上了平靜而富裕的生活。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

內心堅毅是很可貴的品質。在生活中,縱然很多人被傷得頭破血流,但他們卻依舊堅強對待一切。正如吳獻忠一樣,生活給了她太多磨礪,她卻沒有辜負眾人,以堅強的毅力感動上蒼,最終憑藉堅定不屈的信念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相信吳獻忠的精神,會傳遞給更多人。

參考資料:

《警世賢文》

鄭燮《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