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君主制
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中,以英國和日本最為人熟知,他們的君主僅僅作為國家的象徵而存在。而泰國的君主制與英日兩國有很大的不同,泰王頒發的命令具有法律效力,有權否決議會和政府等等,這些都意味着泰王並不是“虛君”,仍然掌握有統治國家的權力。
泰王還享有一系列受到法律保護的特權,可以有20多個妃子、平民在王室成員面前只能跪拜等等。這些君主特權承襲自封建專制時代,與現代政治文明頗有衝突。為什麼泰國的君主制還能保持到現在?
現任的泰王屬於拉瑪王朝,這個王朝的創始人卻克里對泰國有再造之恩。18世紀中期,緬甸是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四處武力擴張。泰國的阿育坨耶王朝則日趨沒落,使泰國成為緬甸主要的征服對象。
1767年,緬甸滅亡了阿育坨耶王朝,這是泰國曆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泰國人民沒有屈服於外來者的統治,紛紛發起復國運動。在多股反抗勢力中,卻克里因為對復國貢獻頗大,在1782年被擁戴為新的國王,從而開創了“拉瑪王朝”。
復國成功後,新王朝的生存仍然面臨着來自內外兩個方面的威脅。緬甸軍隊沒有放棄入侵,國內也存在着數個強大的反對勢力,阿育坨耶的王子也包括在內,他們的地盤和武裝力量都不弱於拉瑪王朝。
卻克里,即拉瑪一世,在對抗外敵的同時,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和完整,使後來的歐洲殖民者沒有機會對泰國各個擊破。
從這個角度來看,拉瑪王朝對泰國的意義非常重大,避免國家淪為緬甸的附庸,使泰國成為一個團結的整體,因而享有很高的榮譽和威望。這是拉瑪王朝能夠存續至今的歷史源頭。
拉瑪王朝由於一直面臨較大的壓力的歷任國王都不敢放鬆對自身的要求,在治國和個人品德上都保持着相對較好的紀錄。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外界的變化始終保持着敏感,並有針對性地調整國家的走向。
19世紀開始,歐洲列強掀起了瓜分殖民地的狂潮。英國在佔據印度後,又在1885年徹底擊敗曾經的東南亞霸主緬甸,廢除緬甸國王,將緬甸變成殖民地。
眼看英國人已經向東南亞伸出手來,英國人的老對手法國人自然不甘心,也加快了殖民步伐。先把越南國王變成傀儡,從而吞併了越南,再侵佔老撾和柬埔寨,整個東南亞似乎已經成為歐洲殖民者的盤中餐。
無論是否願意,面對歐洲先進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衝擊,以封建君主制為主的亞洲國家都必須實現轉型,否則只會淪為歐洲人的殖民地,主要的區別在於是主動、還是被動。
中國被迫打了兩場鴉片戰爭,首都北京被英法聯軍佔領,付出割地賠款等巨大代價後,才被動地開始洋務運動。日本通過打倒幕府、重樹皇權,主動發起明治維新。而其他國家則淪為殖民地,被逼着進入近代社會。
而泰國的拉瑪五世敏鋭地覺察到時代的變化,於是他在1868年開啓了泰國的西化改革,帶領泰國主動迎接西方的挑戰。與中國的洋務運動、日本的明治維新差不多同步。
為了防止重蹈緬甸和越南的後塵,拉瑪五世從多個方面進行改革。首先特別重視軍隊建設,購買西方武器,聘請西方教官,把泰國軍隊改造成為一支強大的近代化軍隊。到19世紀末,泰軍已經擁有了十個師,全套西式火器,連法國人都認為這是一支現代化的軍隊。
拉瑪五世加強軍隊,一是為了保衞自身政權的需要,二是抬高歐洲人殖民泰國的成本,使他們覺得武力征服泰國的代價太高。這樣一來,軍隊在泰國社會便擁有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拉瑪王朝本身是依靠武力實現復國的,緬甸的軍事威脅也始終存在,因此軍人的地位向來不低,“好男不當兵”這種説法在泰國從來沒有市場。不過,這也為20世紀中葉軍政府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在經濟方面,拉瑪五世通過逐步加大經貿領域的開放,滿足歐洲殖民者對泰國市場的需求,以削弱他們直接吞併泰國的慾望。泰國本身又是個農業國家,缺乏戰略性資源,也使征服泰國變得無利可圖。
即使拉瑪五世全面進行西化改革,歐洲殖民者仍然對泰國抱有一定的野心。整個19世紀先後被英法殖民者割走的泰國土地面積,差不多等於保留下來的國土,國家的關税和司法自主權也遭到嚴重破壞。
割地雖然是痛苦的,但泰國利用分層次的退讓,為自己爭取到了近代化轉型的時間,也保證了以泰人為核心的國家主體部分的獨立,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礎。
另一方面,泰國所擁有很好的地緣政治條件,也是能保住國家獨立的一個重要因素。東邊的老撾、柬埔寨、越南屬於法國人的勢力範圍,而西邊的緬甸是英國殖民地,泰國正處在兩個英法之間,具備了縱橫捭闔的基礎。
歐洲人認為緩衝區對於避免兩個強國發生衝突是非常有必要的,泰國恰好是英法兩大勢力在東南亞的緩衝區,兩國都不希望對方獨霸泰國,因此給泰國留下了獨立的空間。
拉瑪五世的高瞻遠矚,再加上泰國自身的有利條件,使泰國幸運地在歐洲人的殖民狂潮中保住了自己的獨立。整個東亞地區除了泰國外,只有中國和日本做到了這一點。而泰國的歷史底藴和國家實力都遠不及中國和日本,卻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在是難能可貴。
與中國、緬甸、越南等君主在近代化進程中的保守或無能相比,拉瑪五世的表現是極其出色的,其對泰國的貢獻並不亞於拉瑪一世,因而在泰國人民心裏享有極高的威望。當1932年憲政革命時,泰國人民對拉瑪五世記憶猶新,這也是君主制沒有被推翻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批年輕的泰國軍人和知識分子出國留洋,增長學識開闊眼界的同時,開始對君主專制產生了疑問。1885年,泰國政權高層便已有人提出實行君主立憲。1912年,受到中國辛亥革命的鼓舞,一羣年輕軍官密謀發動政變企圖推翻君主專制,但這些活動都沒有成功。
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一戰後,俄羅斯、奧匈帝國、奧斯曼等大國的王冠紛紛落地。君主專制制度在全球範圍內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這些都對泰國產生了衝擊。新興的工商階層組建了泰國第一個政黨人民黨,代表泰國開始了現代政治進程。
1928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波及到泰國,使泰國的工農業都受到沉重的打擊,人民生活水準下降。受過西方教育的年輕軍人和知識分子把君主立憲視為拯救國家的有效途徑。
1932年6月24日,由人民黨成員和幾百名軍人發動政變,抓住一部分王室成員,要求實行君主立憲制度,頒佈臨時憲法並設立議會,實現黨派政治。
出於維護國家團結,避免用武力解決爭端,同時也是為了順應世界政治潮流,拉瑪七世在三天後同意了政變方的要求,結束君主專制,人民黨則在憲法裏保留了王室的特權,以作為回報。
泰國的憲政革命要比中國與日本温和得多,幾乎沒有發生流血事件,雖然像其他君主立憲國家一樣,泰王不再參與國家政務,並且只是名義上的三軍統帥,但泰王的崇高地位得到憲法的認可,政府、議會與軍隊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
拉瑪王朝取得政權以來,一直在泰國民眾心裏保持着較好的形象。從拉瑪一世復國、拉瑪五世反殖民,到拉瑪七世主動交權,一直主動把握着歷史潮流的動向,引領泰國社會的進步。
另一方面,泰國民眾普遍信仰佛教,反對暴力,崇尚謙遜和寬容,安守自己的本分,對政治活動缺乏興趣。泰王同時還擁有佛教的“法王”身份。因此,相比腐朽反動的清王朝,泰國民眾沒有動力去推翻拉瑪王朝。
1933年,剛剛成立的文官政府提出一個過於理想的全面國有化經濟方案,遭到社會各方面的反對。泰國軍隊趁勢發動軍事政變,驅逐文官總理,開啓了長時間的軍人專政。
令人尷尬的是,泰國結束了君主專制,卻很快迎來了軍政府。因為人民黨所代表的工商階層並不代表泰國的主流社會,反而是軍隊由於拉瑪五世的近代軍事改革保證了國家獨立,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同時又有足夠力量維持國家的穩定,可以填補泰王留下的權力空白。
泰國憲政革命的同時,全球已經處於又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夜,安全形勢極其緊張,國防安全成為泰國的頭等大事。直到1958年,泰國基本處於軍政府的統治下,經歷了二次大戰及戰後的東南亞政治風雲。
在此期間,泰王的實際地位與“虛君”無異,對國家事務沒有發言權,拉瑪八世稍有不滿便遭暗殺,王室不僅不敢揭露真相,反而只能順從軍政府的意思承認是自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政府差點把泰國帶上毀滅之路,成為日本法西斯的幫兇,對英美宣戰,並出兵奪回以前被割讓的領土。幸好泰國在最後關頭及時與日本決裂倒向盟國,才沒有被清算。
再加上二戰後全球掀起的民主運動高潮,軍政府的專制統治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質疑。為了穩固其執政的合法性,軍政府開始爭取泰王拉瑪九世的配合,拉瑪九世則趁機奪回了王室財產的管理權和樞密院大臣的任命權。
泰國王室很早就擁有了諸多企業,資產規模龐大,回報豐厚。1932年革命憲政革命後,王室資產由軍方代為管理,如今又回了王室的手上。拉瑪九世把鉅額資金投入到經濟發展和慈善活動,大大提升了王室的公眾形象。
另一方面,泰國社會的主體是農民,獲得農民的支持,便擁有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拉瑪九世用王室資產在農村大修水利、興辦學校,還在王宮建立農林示範園,並親自參加勞動。這些舉動都為他贏得了農民的讚譽和支持,
軍政府的權力基礎是軍隊,而軍人大多數來自於農村。既然泰王在農村擁有巨大的威望,那麼軍政府抬升泰王的地位,便可以贏取農民的支持,穩固自己的權力。於是,軍政府不斷加強泰王的崇高地位,恢復了封建專制時代的跪拜禮和“冒犯君主罪”等一系列特權。
而樞密院是泰王的諮詢機構,由18名退役將領、前任總理、前任法官等軍政元老組成,對軍政兩界有着強大的影響力。掌握樞密院,泰王便不再是孤家寡人。
通過這些自下而上的佈局,拉瑪九世已經成功地在民眾中間與軍政兩界建立起足夠的威望,重新登上了泰國的政治舞台。也就是説,泰王今天的地位並不是實行憲政後就有的,而是各方博弈的結果。
▲拉瑪九世的高超手腕,使拉瑪王宮的輝煌不僅僅侷限於表面上
1973年開始,軍隊還政於文官政府,但此後的四十多年裏,軍隊多次發動武裝政變罷免政府。拉瑪九世每次都作為仲裁者,調解雙方的矛盾實現和解。
▲90年內20次軍事政變,泰國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
現任泰國總理巴育也是通過軍事政變上台的,擔任總理已有七年之久,在他任職期間,泰國經濟沒有太大的起色,再加上這次疫情的影響,泰國民眾的生活水準受到較大影響,從而引發了這一次的示威遊行。
示威羣眾要求巴育下台,修改對軍人執政有利的現行憲法,甚至對王室提出了批評。後者以前是很少出現的,因為現任泰王拉瑪十世為了躲避疫情,攜帶眾位妃子旅居德國,其奢華程度令世界矚目,從而引起了泰國各界的廣泛不滿。
▲進入新世紀後,泰國的遊行示威越來越頻繁
泰國君主制能夠保留到今天,並擁有超出常規的權力,與泰國特定的歷史和社會條件,以及歷任泰王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泰國近現代化和憲政化的過程中,泰王都起到了引領作用,使泰國平穩過渡到現代社會。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