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園環評,不該把中華白海豚弄丟了

中華白海豚為廣西欽州三娘灣地區標誌性名片之一。最新數據顯示,在欽州三娘灣區域內活動的中華白海豚約為300至400頭,被識別且記錄在冊的中華白海豚為249頭。2020年4月,廣西欽州市石化產業發展局發佈欽州石化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眾參與公示。該報告規劃了2020年-2035年期間,當地石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將完成金谷片區、鹿耳片區和三墩片區的總體建設。

然而,公益環保組織廣州珠灣人和生態環境研究中心(CECA)對上述第二次總體規劃環評報告發表公開意見。CECA稱,該報告所涉及的三墩片區佔用了三娘灣中華白海豚核心棲息地,沒有就吹填海區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進行科學論證;三墩片區吹填海屬於新增圍填海行為,不符合2018年7月《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相關規定。

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的美譽。中華白海豚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而欽州三娘灣因其優良的海洋環境質量,被稱為“白海豚的温暖故鄉”。一個地方有如此閃亮的生態名片,理當倍加珍惜才對,然而,從欽州當地對石化產業發展的熱情看,中華白海豚地位,似乎正在被邊緣化。

欽州在沿海建立規模高達萬億石化產業園,對於生態的影響顯然是不容易低估的。對此,在環評上理當嚴之又嚴,排除一切可能的環境風險,打消公眾的擔心。比如,石化產業園的建設,可能對中華白海豚及其棲息環境將造成怎樣的影響,理當是環評的重要內容,然而,公開的環評中,居然沒有一個字寫到中華白海豚。

欽州市石化產業發展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專家曾就總體規劃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進行過專門論證,因涉及到專家研究成果,所以並未在環評報告中公開。這樣的回應實在讓人看不懂,關於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的研究,難道涉及商業或國家秘密嗎?有什麼理由不公開?不公開參與論證的專家名單,以及詳細的論證信息,怎麼能讓公眾相信這樣的論證是符合專業規範並站得住腳的?

還有,根據環保組織的説法,石化園還存在吹填海的問題,這個問題卻掩藏在環評報告中。填海工程不僅影響包括中華白海豚在內的許多海洋生物,還會對整個海洋生態的造成不可逆轉的重大影響。也正因此,2018年,《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明確要求: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那麼,石化園規劃建設中,到底存不存在新增填海區域?是否通過相關審批?

中華白海豚和吹填海,其實是欽州石化產業園規劃建設的兩個最敏感的生態問題。然而,從公佈的環評報告看,卻沒有給公眾提供完整和詳盡的信息,也難怪,這樣的報告被環保組織稱為在打“擦邊球”。如此環評報告,不僅科學性和嚴謹性打了折扣,而且顯然悖離了環評的初衷。環評報告應該是為環境生態把脈的,不該回避敏感問題,相反越敏感也越要正視,也越要拿出讓人信服的分析和解答。

近些年來,一些涉關環境保護、生物保護的項目屢屢受到廣泛關注,比如,此前雲南一水電站建設被指危及熱帶雨林和綠孔雀棲息地,當時披露的環評報告,同樣對熱帶雨林和綠孔雀棲息地視而不見。在公益組織和個人都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今天,類似涉及相關問題的項目在環評階段就應説明相關情況,而不是簡單一句“涉及專家成果,不能透露”。所以,欽州石化產業園環評,無論如何都不該中華白海豚弄丟了。(於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4 字。

轉載請註明: 石化產業園環評,不該把中華白海豚弄丟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