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傷疤”變身市民公園

本報記者 陳化先

酷似心形的南鐵濕地、碧波盪漾的雙月潭、高聳挺立的棲鳳台……4月9日,記者來到佔地300畝的灣裏天河礦坑公園,看見這裏樹木葱蘢、綠草茵茵,可以算得上是繼灣裏磨盤山森林公園之後南昌市灣裏管理局的一張新名片。

然而,人們不會忘記,這裏幾年前還是一座滿目瘡痍、岩石裸露、有地質災害隱患的廢棄礦山。1992年,因京九鐵路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需要,經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成南昌鐵路天河採石有限公司灣裏採石場(南鐵採石場),開採的礦石主要用於生產鐵路道砟石料。經過20多年斷斷續續的開採,300多畝裸露巖壁給梅嶺風景名勝區留下了一道難以抹去的“傷疤”。

開採的礦山產生了許多過高、過陡的邊坡,且坡面殘留了許多危巖體和碎石塊,邊坡整體穩定性差,易發生碎落、崩塌等地質災害,給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安全隱患。2016年5月,南昌市灣裏管理局(原灣裏區人民政府)第一次復綠工程啓動。受制於資金問題,當時復綠方案採取“一邊清理一邊復綠、以清理收入衝抵復綠工程款”的方式進行。同年6月,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期間,該“礦山復綠”工程為建設台階進行爆破,羣眾對此不滿並反映情況,隨後該工程被叫停。

為防止該地自然生態系統惡化,南昌市灣裏管理局迎難而上,先後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由南昌市灣裏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按照“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開展復綠。

2019年3月,復綠工程再次啓動。清理危險岩石、在岩石上覆蓋泥土、種植草皮、疏通山體水系……系列舉措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有不少難點。

據工程負責人介紹,南鐵採石場主要是花崗岩構成,難點之一是在岩石上覆綠,不僅需要清理懸崖的石渣,還要在岩石上覆蓋泥土,才能種植草本植物;難點之二是在懸崖峭壁上種樹,既要確保苗木紮根,還需要精選耐旱的樹木。該項目清除了危險岩石3.7萬餘立方米、鋪設草皮1.6萬餘平方米、種植苗木800餘棵……2019年6月底,南鐵採石場復綠工程如期完成,並順利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信訪件的銷號工作。

如今,該項目進入第三期,灣裏天河礦坑公園以深度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建設為契機,咬定“打造山城融合,都市生態旅遊區”的目標,繼續豐富南鐵濕地、花坡景廊、巖壁皎月、觀景攬城和體育拓展公園五大主題,把曾經的城市“傷疤”變成“網紅打卡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0 字。

轉載請註明: 城市“傷疤”變身市民公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