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士熱議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

國際人士熱議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

由中土集團、中鐵十九局聯合承建的烏本戈立交橋,是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也是坦桑尼亞首座立交橋項目。2020年9月30日,烏本戈立交橋實現通車。圖為烏本戈立交橋鳥瞰圖。

新華社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佈《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指出,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目標方向更加清晰,行動實踐更有活力。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以正確義利觀為價值導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為全球發展注入中國力量。

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在馬達加斯加西部的貝馬農加小學,學生們一到學校就去教室後面的水井壓水。“老師告訴我們,多洗手才不會生病!”二年級學生亞歷山大説。“中國打井隊給學校打了水井,孩子們在學校喝水、洗手不再成問題。”貝馬農加小學教師莉莉介紹。

2018年,應馬達加斯加政府請求,中國政府無償為梅那貝和阿齊莫·安德烈法那兩個大區援建200口水井,解決了當地缺乏穩定飲用水問題,惠及約20萬民眾。在一些地區,水井建成後,周圍民居增多,甚至形成集市。馬達加斯加總統拉喬利納表示,中國政府支持馬民生領域發展,為緩解南方乾旱地區用水困難給予了巨大幫助。

埃及《金字塔報》執行總編曼蘇爾説,從改善住房到健全醫療教育,再到困難羣體救助等,中國以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實施民生項目,讓當地民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在中國幫助下,科特迪瓦、喀麥隆、埃塞俄比亞等國完善供水系統,民眾飲水難、水質差等問題得到解決;中國在斯里蘭卡、塞內加爾、幾內亞等國援建醫院,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民眾看病更加便捷;在斐濟、萊索托、盧旺達等國,中國援助的菌草種植示範項目使農户掌握菌草種植技術,帶動農户增收致富……通過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減貧事業,中國為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貢獻力量。

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方宣佈將設立規模5000萬美元的第三期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託基金,繼續支持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實施農業與農村發展項目。該基金設立以來,約有350名中國專家和技術人員被派往非洲和亞洲的12個發展中國家,與當地農民分享知識與技術,助力其農業生產水平提升。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總裁洪博表示,中國一直通過雙邊和多邊等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減貧事業,有力扶持了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和農村發展。

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在柬埔寨金邊,柬埔寨新國家體育場正在緊張建設之中。主體育場總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可容納6萬名觀眾,建成後將成為2023年東南亞運動會的主要場館。柬埔寨3號公路擴建、金邊—西港高速公路建設、上丁湄公河大橋……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成功落地。柬埔寨民間社會組織聯盟論壇項目計劃部主任謝莫尼勒表示,中國堅定支持南南合作,堅持正確義利觀,與各方深入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為柬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距埃及首都開羅老城區大約50公里處,中企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首座塔樓近日實現幕牆封頂。曼蘇爾強調:“這是埃中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疫情防控期間,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中國展現出大國責任和擔當。”

向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坦桑尼亞等20多個國家援助了集裝箱檢查設備,加快貨物通關速度和效率;幫助巴基斯坦、尼泊爾、馬爾代夫等國實施機場升級擴建項目,為跨境人員流動和貿易往來帶來更多便利;中歐班列聯通歐亞20多個國家100多座城市,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物流通道作用……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國積極支持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肯尼亞里亞拉大學國際商業和貿易高級講師貝亞特麗斯·馬蒂裏—邁索裏表示,作為非洲重要的貿易伙伴和主要基建融資提供方和建設者,中國對非洲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和發展非常關鍵。

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學教授海因茨·迪特里希表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充分展示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彰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

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

面對公共衞生、自然災害、移民和難民問題等全球人道主義挑戰,中國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向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為應對重大挑戰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力量。

自2016年起,中國連續向亞非拉50餘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惠及上千萬受災羣眾。截至2019年底,中國使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24個國家提供糧食援助,保障當地最脆弱羣體的糧食安全。

在贊比亞,中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援建的9個大規模糧倉緩解了當地糧食儲備容量不足的情況,中國援助的水井項目和玉米粉廠項目惠及眾多當地民眾。贊比亞農業部農業司司長彼得·倫古表示,感謝中國長期以來在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化、農業發展交流等方面給予贊比亞的支持,期待在兩國共同努力下,贊比亞農業和農產品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面對疫情挑戰,中國在做好自身抗疫工作、保障國內抗疫需要的前提下,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範圍最廣的一次緊急人道主義行動。

埃及新聞總署政治院研究員侯賽因·伊斯梅爾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讓各方廣泛受益。伊拉克共產黨總書記拉伊德·法赫米表示,中國以實際行動展現負責任的大國姿態,為維護全球公共衞生安全作出貢獻。

烏克蘭《每週鏡報》評論員科瓦利説,在烏克蘭遭遇突發災害之時,中國都會及時伸出援手。“《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勾勒出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未來發展路徑。烏克蘭期待與中國繼續開展各領域合作。”

2020年,中國向世衞組織分兩批提供現匯援助,用於支持世衞組織開展抗擊疫情國際合作。世衞組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使大衞·納巴羅認為,中國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抗疫鬥爭以及經濟復甦,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貢獻,令人欽佩。

(本報北京、約翰內斯堡、羅馬、曼谷、開羅、墨西哥城、基輔、布魯塞爾1月11日電  記者曲頌、萬宇、韓碩、丁子、黃培昭、景玥、劉旭霞、譚武軍、張朋輝)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5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人士熱議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