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間美起來|新天地裏建起一座“微公園”,商業街區裏也能聞到自然芬芳
熱吻叢林--S&S Studio
在寸土寸金的新天地感受設計力量,在鱗次櫛比的高樓間聞到自然氣息……“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正在上海新天地免費向公眾開放。本屆設計展以“微自然 / 微公園”為主題,探索申城新公共空間的更多可能性。所有裝置藝術皆由可自然降解的新型環保材料製作,設計師將花植與建築相結合,在資源消耗最小的情況下,把自然元素帶到城市中。
石庫門裏的“一方天地”
新天地石庫門街區因保留了上海石庫門建築的外觀特色,成為遊客最愛流連的區域。Puzzle Lab 團隊在此打造的“植覺”裝置內含觸發感應裝置,當人靠近時,葉片尖端就會膨大卷曲,就像植物與人在對話。
如同被時空扭曲了的綠色門洞前,不少小姐姐在自拍,這是8877設計事務所帶來的“童·尋”。它採用超現實的手法,將植物形態放大、扭曲、變形,通過視角對調引發人們換位思考,以全新視角去觀察人與植物之間的變換關係。
一方天地--上海大椽建築設計事務所
上海大椽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合夥人洪東濤,曾在馬當路居住12年,對石庫門感情至深,他以金屬板、老磚創造出的懸浮空間,以石庫門的天井來展現“一方天地”。木月建築設計事務所和花植藝術家羊頭則通過“X TREE”探索關於永恆的生命、愛與自然的主題。
“結廬自然間”四季更替
走入新天地時尚I,遇見侯正光打造的“遇園”,造型來自《芥子園》畫譜裏面的石譜,選取水墨石頭的輪廓作為螺旋堆疊的基本型,再形成巨石。深諳“心遠地自偏”的奧義,“遇園”講究的就是“隨遇而安,心中有園”心境。同樣講究意境的,還有基準方中帶來的“結廬自然間”。作品通過材質與空間的兩重維度,營造出“廬”的物質概念,其內部空間序列,以東南西北不同的日照方向,呈現出裝置內四季更迭的景緻。
聽雨器--大宛設計
大宛設計帶來的“聽雨器”用循環再生材料製成,當人們在裝置上玩耍時,內部的種子會與結構碰撞,便有了特別的聽雨空間。
世上最後一朵花的芬芳
如果世界上只剩一朵花,它會以怎樣的姿態吐露芬芳?GID格瑞龍國際設計帶來的“世界上最後一朵花”靈感來源於阿多尼斯的詩《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這一紅色巨型花朵具有包裹感和通透性,展現的是虛空世界與真實世界交織。
世界上最後一朵花--GID
此外,非築設計在湖濱道搭設的“微觀山水”也內有乾坤,裝置上半部分為具象微縮山水景觀,寓意“自然”;下半部分為山水的鏡像,寓意“人”,作品表達的是流動呼吸中的自然生命力。漂浮在半空中的“風衣”,是如莫空間的設計作品,其創作背景源於1970年歐洲城市普遍出現的潛行觀察者現象,透過採集新天地街區的城市印象,將平時存在於環境生活中的微畫面,轉拓於具有永續材質特性的片狀可塑土之上,向城市提供一個充滿可行性的設計研究對象。
這場“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將延續至10月16日。與此同時,“X PARK+微觀自然”系列數字藝術作品也將設計節的創新延續首發,以數字科技為中國設計延長藝術生命力。(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