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俄羅斯的他們,還回得去麼?
政策領域多管齊下的同時,
俄羅斯還在不斷呼籲加快進口替代,
停止對西方的依賴。
星巴克日前宣佈將結束15年的運營退出俄市場,成為俄烏衝突以來離開俄羅斯的又一巨頭公司。
俄烏衝突風險下,數百跨國公司選擇完全撤出在俄業務或是“按下暫停鍵”,背後是否有更復雜的盤算?俄羅斯又會如何應對這一波外企“退俄”潮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影響?
2022年5月23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市中心一家關閉的星巴克咖啡店。
星巴克、麥當勞……數百外企撤離
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自俄烏衝突爆發至今,已有數百家外國公司表示退出俄羅斯市場,涉及IT、零售、餐飲、金融、電影發行等領域。
資料圖:俄羅斯的麥當勞。
該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決心完全退出俄羅斯的外企達329家,另有446家外國公司宣佈縮減大部分或全部業務,但保留重返俄市場的機會。
這些外企在宣佈退出時,策略各有不同,以避免動作太大“傷筋動骨”。
快餐巨頭麥當勞選擇將俄羅斯業務出售給目前的特許經營權持有人,由其以新品牌經營;汽車製造商雷諾也同意將全部股權出售給莫斯科市政府和合作夥伴,以本地品牌生產新產品。
此外,全面暫停業務後按兵不動、等待時機的公司也不在少數。在俄經營品牌多年的阿迪達斯在“按下暫停鍵”後,目前面臨艱難選擇:將公司出售給俄買家、其他國家買家,或是更改標誌。俄羅斯《消息報》還透露,阿迪達斯也在考慮重返俄市場。
還有企業決定進行整體搬遷,併為員工在新國家提供工作簽證和住所;不少金融公司則作出出售全部在俄投資、航空公司作出不再飛越俄羅斯領空等更為果斷的決定。
利益權衡下,擔心失去美國市場?
這些外國公司為何急匆匆撤離俄羅斯?《Lenta》新聞網引用經濟學家薩利霍夫的觀點稱,制裁背景下,許多公司擔心俄羅斯的回應可能影響外國公司的處境,留在俄羅斯市場的風險升高。
資料圖: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紅場上的百貨商場古姆。
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RSPP)則指出,對多數消費領域公司來説,俄羅斯市場不是其優先考慮目標,他們選擇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實際上是因為擔心失去更有前景的美國市場。
此外,在這些企業的撤離“宣言”中,不約而同地提到“受烏克蘭局勢影響”,似乎彰顯其 “社會責任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企業深知,“身着一層道德外衣有利於盈利”。至於退出俄市場能否產生任何實際社會利益,如加快結束衝突等,基本上不在其考慮範圍之內。
“退俄”風潮來襲,俄羅斯見招拆招
西方施加制裁後不久,俄羅斯先是簽署了“關於履行對某些外國債權人義務的臨時程序”的總統令,允許俄羅斯國家及企業和個人以盧布支付外國債權人,接着公佈“對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為此後的一系列反制措施打下基礎。
資料圖:俄羅斯總統普京。
隨後,俄政府擬定名單,列出了59家由於停止在俄經營或撤出俄市場而可能面臨國有化的外國公司。進入名單意味着違規公司及其管理層將面臨俄方反制措施,包括凍結賬户和資產、引入外部管理層和財產國有化等。
政策領域多管齊下的同時,俄羅斯還在不斷呼籲加快進口替代,停止對西方的依賴。
事實上,俄羅斯自2014年就開始推行進口替代,但今年的大規模製裁和外國公司“退俄”風潮仍帶來了巨大的考驗。
俄羅斯經濟學院校長耶尼科洛波夫表示,由於生產過程的複雜性,俄羅斯將通過反覆試驗與試錯,找到關鍵的進口部件,以及將其取代的方法。
硬幣的兩面:丟失的市場很難再奪回
大批外企宣佈退出俄市場後,俄羅斯民意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調查,超過一半的俄羅斯受訪者認為,外國公司退出俄羅斯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他們的生活。
2022年3月3日,人們在俄羅斯莫斯科郊區的宜家商店排隊結賬。當日,這一瑞典家居品牌在推特發文稱,決定暫時關閉其在俄所有門店,並暫停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所有采購計劃。
俄羅斯人的擔心主要集中在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無法獲得汽車零部件、失業和藥品獲取方面。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對外國企業而言,退出後的市場份額一旦被佔據,將很難奪回。
首先,俄羅斯本土的品牌和製造商也被認為擁有很大的潛力,加上政府的扶持與鼓勵,已有不少本土企業嘗試通過買入業務和品牌的方式取代外國公司。
其次,國際大牌的撤出可以為中小企業騰出生存空間。據統計,在服裝領域,俄羅斯有80%(約4500家)的服裝公司來自線上,這些設計師和小公司通過社交網絡推廣並銷售自己的商品。
此外,還有其他國家的產品可能進入俄羅斯市場。據《消息報》介紹,以辦公軟件為例,俄羅斯的My office、LibreOffice和中國的WPS都被認為是微軟辦公軟件的替代品。
《俄羅斯報》則表示,來自土耳其、印度和伊朗的公司也在與俄方進行全面談判,計劃在俄開設門店。